是他,给严肃高冷的故宫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是他,带领故宫出品了多样化的精致文创商品,是他捧红了故宫的一众“网红”,将故宫这一IP拓展开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4月8日,备受大家喜爱的执掌故宫博物院七年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网友纷纷表示了不舍之情。
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单霁翔接过帅印,开始执掌故宫博物馆。他笑称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对于网友对其的喜爱,他也笑称是“被网红”,坦言“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每天观众有序地走进这座博物馆,我们做好服务”。
执掌故宫的七年时间,单霁翔将故宫文创产品推到顶峰。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故宫这一IP,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据数据统计,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除文创开发外,单霁翔院长在文物开发、故宫限流等方面也进行了突破。
故宫藏有186万件文物,不能让它们沉睡在文物库房。单霁翔曾提到,当一个博物馆只拿出3%的文物进行陈列,拿出30%的文物进行网上公示,这对社会公众是不负责任的。“得益于先后进行的七年文物清理及三年藏品普查清理工作,以及持续不断的文物藏品修复保养工作,故宫博物院展出文物展出比率两年内将远远突破目前的2%。今年文物展陈比例达到总文物数量的8%,明年达到12%,是我们故宫人立下的‘军令状’。”
单霁翔曾数度公开表示,有信心能够在2020年之前把所有的古建筑修完、对外开放。规划到2025年故宫一百年院庆的时候,能达到85.02%的目标。
得益于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确保了目前故宫古建筑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使陈列展览得以全院范围内大规模铺开。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6月30日前达到既定目标。
2014年,是故宫的关键转折点——开放面积首次过半,达到52%。2017年,开放面积达到76%,“南大库”开放后故宫开放面积就已达到80%。
得益于故宫开放范围日益扩大,使院内各个展陈区域都能够向观众开放,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的展览体验。
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观众数量都在千万人次以上,是世界上观众访问数量最多的博物馆。2012年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500万人次,2016年观众数量仍然突破了1600万人次,2017年达到1670万人次,2018年则超过了1750万人次。
为解决“人太多、买票难、无位置可坐”的问题,为平衡淡季和旺季、假日和平日观众参观人数之间的巨大差距,经过充分准备和试验,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6月13日起,正式实施每天8万人次限流措施。至此,每天超过10万人次,甚至达到18万人次的观众参观极端高峰不复存在,实现了观众有尊严地参观故宫博物院。
故宫文创开发一路高歌,顺利成为文化领域的网红IP,包括单霁翔院长在内的一众故宫相关,仿佛突然间火遍了大街小巷。故宫的花、故宫的草、甚至故宫的猫都成为网友喜爱的目标。故宫的风格也有严肃高冷变得“好玩”起来。单霁翔曾数度表示,要向年轻人打开厚重博物馆的大门,要用“新方法”来表达。
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创意产品”,2013年开始,故宫文创才算是迎来了真正的转折,当年的一系列产品是后来文创产品的雏形,故宫正在为接下来的爆红积攒声量。故宫文创之路也正式走上快车道,以各种形式带动文创创收。这一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销售收入6亿元,是2012年的4倍。
2013年8月,北京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线产品使600岁的故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变得年轻。
2015年8月,故宫与“聚划算”合作,在故宫的文创产品登陆“聚划算”平台首页一个小时,1500个手机座便售罄,一天内有1.6万单故宫文创产品在“聚划算”平台成交。
尝到了与平台合作的甜头后,故宫又于2016年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基于故宫门票、文创、出版三大板块展开合作,当年7月“故宫文创”天猫店(全称为“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正式上线。
除了寻求平台方的合作,故宫也从自身不断挖掘文创新的增长点。2015年 “石渠宝笈特展”举办期间,武英殿书画馆设立的随展商店销售额每天超过10万元,在当时创下了临时展览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纪录。
除实体产品之外,故宫文创产品的另一种形式是数字化产品。自2013年起连续推出《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宫》等APP,逐渐形成自己的APP矩阵群。这些APP还拥有超强的带货能力,2018年上线的“每日故宫”月历众筹项目,72小时内就达成众筹目标129000元,最终众筹金额超过48万元。
2016年1月,《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中央电视台首播,随后在视频网站爆红,收获点击量超百万。该片挖掘故宫文物和修复师间的故事,引起热议,片中钟表修复师王津以其优雅的谈吐俘获一批迷妹,被封为新一代“男神”。在收获点击的同时,该片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豆瓣评分9.4。
如果说《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以传统的纪录片形式将故宫带进大众的视野,那《上新了,故宫》则是故宫和综艺的碰撞,其文创元素也在文娱、商业领域的集中爆发。
该节目在2018年11月首播时,便收获3.77%的收视份额(CSM52城),在同期所有省级卫视综艺节目中位于第二,之后的多期节目收视同期位于第一。12月底,“上新了故宫”系列众筹项目同步发售了4期栏目同款文创产品,筹款金额超千万元。
2019年1月6日,故宫博物院开启“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为期3个月。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为了还原、营造宫廷年节场景,同期展出了破纪录的 885 件(套)文物,还复原了高数米的“天灯”“万寿灯”,重要宫门也贴上了“门神”。
农历正月十五(2月19日),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正月十六,“故宫灯会”又亮一晚。在故宫看灯赏月活动引发网友大规模关注。截至2月21日凌晨1时,微博话题“故宫灯会”阅读量达到3.8亿,讨论量8.6万。因太受欢迎,“紫禁城上元之夜”19日门票被很快抢光。抢票人数太多,其网站甚至一度崩溃。
作为一个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故宫拥有众多皇宫建筑群、文物古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据介绍,到2018年12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1.1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达15亿元。这其中,单霁翔院长功不可没。
然而,故宫这些年越来越热,并非所有人都为此欢欣鼓舞。一面是盛誉不断,一面是批评遍地。有业内人士表示,人们对故宫的兴趣不断增加,但80%的游客仍然只走中轴线,不看展览。有批评者认为,单霁翔带领的故宫,一味媚俗,远离了传统,对文物少了敬畏。“热闹非凡,却已千疮百孔”。“孤高也不对,要亲近但是得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甚至煽动”。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年,故宫越来越火。但它越热,我们应该越冷静。”
无疑,故宫是地表最强IP,它可以没有“围墙”、可以以一种娱乐化的形式走进人们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不能够被玩坏,其身上的文化基因需要保存,开授权的模式需要调整。同时,开发者也要无惧市场的变化,对传统文化保有敬畏之心。
让一个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的探索,故宫是认真且尽力过的。无论如何,即便充满争议,单霁翔院长已然竭尽全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故宫。
据了解,单霁翔院长继任者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门人王旭东”。 王旭东出生于1967年,从1991年起就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遗址保护,曾任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一直以其国际化视野备受称頌。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国际化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工作。据王旭东曾透露,敦煌研究院已经和大英博物馆,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等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腾讯文创”基于莫高窟藻井艺术,用线上互动的方式号召用户自发设计文创丝巾,各种DIY的敦煌丝巾一度刷屏年轻人的朋友圈,让古老的敦煌艺术以全新形式重归公众视野。
博物馆是古老的,又是时尚的。伴随着时代发展,伴随着游客群体的年轻化趋势,伴随着科技技术的成熟,传统的博物馆发展之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千年莫高窟如此,对于600岁的超级网红故宫也是如此。在新帅带领下,故宫IP将如何焕发新彩,故宫文化保护与开发又将有哪些突破,我们都拭目以待。
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从彼时至今已历经多轮院长人事更迭。
首任院长: 易培基(任职时间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1880年2月28日出生,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故宫博物院创立之初就有包括于右任、蔡元培、蒋介石等人在内的阵容强大的理事会,易培基被推举为首任院长,全面主持故宫博物院事务。
第二任院长:马衡 (任职时间 1934年5月7日—1952年5月22日)
生于1881年,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马衡在任故宫期间针对各馆处科组制定分门别类的规章制度,成立“文物分类整理委员会”,颁布“专门委员会设立章程”,还聘任了各专业内的学者担当委员。除此之外,还和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去香港购回了著名的《中秋帖》、《伯远帖》。
第三任院长:吴仲超(任职时间1954年1月—1984年10月)
1927年9月曾就读于上海法科大学政治经济专科,1928年入党,长期从事江南地区的地下工作,曾担任江苏南汇县委书记、皖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副团长、苏皖边区区委书记、中共华东分局秘书长等多项职务。他也是故宫博物院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院长。
第四任院长:张忠培(任职时间1987年6月—1991年9月)
1934年生,祖籍湖南长沙,著名考古学家,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他为故宫博物院史上在任时间最短的院长。第五任代理院长:吕济民(任职时间1991年9月19日—1993年11月)1928年11月生,安徽省潜山县人。1961年苏联莫斯科文化学院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文局局长,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
第五任院长:郑欣淼(任职时间2002年9月—2012年1月)1947年10月生,陕西人,大专学历(198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先后在中共澄城县委、渭南市委及陕西省委工作,曾任陕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陕西省委副秘书长。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1995年9月任青海省副省长。1998年12月任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任职时间2012年1月—2019年4月)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注:素材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网、首席娱乐官、中经文化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