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漫展、买“谷子”……近两年,泛二次元衍生品“谷子”成为年轻爱好者的主要消费趋势。
“谷子”文化发源于日本,是英语“Goods”的谐音,指由漫画、动画、游戏、轻小说等围绕ACGN作品衍生的周边产品,包括海报、(吧唧)徽章、卡片、挂件、立牌、色纸、杯垫、手办、亚克力、明信片、首饰、文件夹、拍立得、碗碟、收纳盒等,爱好收集周边产品的兴趣圈被称为“谷圈”,“吃谷(或买谷)”则指购买这些周边衍生产品。
@广告狂人
“谷子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情绪价值主导。Z世代更倾向“情绪消费”,愿为能带来快乐、缓解压力的产品付费。“谷子”成为情绪出口,通过收藏、展示与虚拟角色建立情感联结甚至是化身认同,获得满足感。商品溢价更多是情感投射的价值衡量。
@珞拾文旅
“口红效应”催化。经济压力下,消费者倾向通过小额消费调节情绪,“谷子”成为理想选择,与宠物经济、演唱会经济共同构成Z世代的“情绪避风港”,快速提供心理慰藉。
@fancyli
IP生态爆发。优质IP如《原神》《黑神话:悟空》等,推动国内产业链日趋成熟,持续扩大影响力。社交货币属性。
“谷子”是Z世代的“社交护照”,在“谷圈”中发展出独特术语和互动规则,展示圈层归属需求,成为个性、兴趣的显性标识。
“谷子经济”成旅游新引力源?
不难发现,“谷子”经济显露出的消费特点,恰与旅游市场当下变化相契合。
当前,年轻游客的消费行为已发生显著转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再是唯一决定因素。旅游本质正在从地理位移向情感与体验追求转变。随着旅游市场的年轻化、个性化与社群化趋势加深,传统旅游产品在情感价值上的短板日益凸显。引导需求的不再只是目的地本身吸引力,更是旅程中可能被赋予的情绪价值。
而“谷子”自带的文化属性,能很好地植入至旅游场景中。事实上,不少城市目的地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特质,借势宣传。比如,广西、北京等地文旅部门就曾与《光与夜之恋》、《恋与深空》等二次元IP合作,将游戏中的场景及故事情节与旅游景点融合,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山西还通过“搭上”《黑神话·悟空》游戏IP,一举成为今年的“流量担当”,旅游热度大幅上升。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吃谷(或买谷)”这一消费行为不仅获得了年轻人更长的逗留时间,也带动周边商场、餐饮、服装等消费,为文旅消费市场带来更多机会,众多传统文旅业态纷纷搭上“谷子经济”快车,吸引此类客群。去年以来,“谷子店拯救老商场”等话题频登热搜,一些传统商业街区、商圈通过发展“谷子经济”为商场提升客流量,带动销售额,更借此打造热门的旅游新地标。
“谷子经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谷子经济”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企业需采取有效策略。首先,加强IP合作与开发是关键。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与热门IP合作,吸引年轻消费者。
目前市场上“谷子”文旅经济形态包括城市商业街区与经典IP融合;自然文旅景区与国漫IP结合,通过科技灯光、声音、影像技术打造沉浸式夜游与剧情演绎;动漫文化与文创经济结合,围绕动漫IP开发文创商品、餐饮主题体验以及短期展览活动。
此外,景区应加快自有IP的打造与开发,形成独特品牌价值。通过创意和文化元素的融合,打造具有故事性和辨识度的IP形象,提升产品内容丰富度,推动创新与技术融合,形成自己的文化驱动力和产品表现力。
@时代周报
然而,这一新兴领域也面临诸多挑战。市场上往往是大热的IP才能吸引更多新顾客和回头客,导致“谷圈”竞争激烈。此外,产品同质化、二手市场炒作混乱等问题亟待解决。旅游企业需要在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下功夫,通过IP授权运营与深度开发,推动“谷子经济”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能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也能成为旅游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品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未来,旅游企业能否深化与“谷子经济”的融合,优化产品和服务体验,将决定其品牌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旅游企业若能精准把握“谷子经济”浪潮,将为传统旅游项目注入新活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各大旅游企业而言,积极拥抱这一趋势,是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