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丰富消费惠民举措、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培育消费场景、创新产业政策、优化消费环境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办发〔202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5年1月9日
丰富消费惠民举措
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旅游企业应积极参与并配合政府举办的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如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非遗展示展演展销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曝光度,吸引更多游客。春节期间,各地景区推出门票优惠、特色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有效带动了旅游消费。
实施消费惠民让利行动: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措施,能够直接刺激游客的消费意愿。旅游企业可以与政府、金融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出优惠套餐,如“酒店+门票”“机票+景区”等组合产品,以更具性价比的价格吸引游客。部分地方文旅部门联合企业发放消费券,游客在使用消费券购买旅游产品时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折扣,有效提升了旅游消费的活跃度。
拓展公共机构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活动,为旅游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企业可以与这些机构合作,开发文化体验游产品,如博物馆研学游、艺术展览主题游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如,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故宫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旅游消费。
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
针对少儿群体:推出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打造亲子度假酒店、优化亲子游乐服务等,能够满足家庭游客的需求。旅游企业可以开发亲子游线路,结合当地的文化、自然等资源,设计适合儿童的活动项目,如亲子手工制作、亲子探险等,让家长和孩子在旅游过程中增进感情,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部分海滨城市推出了亲子沙滩游项目,包括沙滩运动会、海洋生物科普等活动,深受家庭游客喜爱。
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如慢节奏的养生游、文化古迹游等,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旅游企业可以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如安排舒适的交通工具、配备专业的导游和医护人员等,确保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在老年养生游产品行程中,安排温泉疗养、中医理疗等项目,会受到老年游客的欢迎。
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
丰富文化娱乐产品: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鼓励更多优质演出项目落地,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选择。旅游企业可以与演出团体合作,推出“演出+旅游”套餐,如观看一场大型音乐剧后,安排游客参观当地的剧院建筑、了解演出背后的文化故事等,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机会。比如,上海的《不眠之夜》沉浸式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等消费。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冰雪旅游、避寒避暑旅居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增开旅游列车,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近日爆火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冰雕、体验冰雪运动,带动了当地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一些影视拍摄地也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
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推出具有文化内涵和时尚感的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等。旅游企业可以与设计师、文化机构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国潮产品,提升旅游商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培育消费场景
盘活提升存量空间:丰富传统消费场所文旅业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将一些闲置的厂房、仓库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艺术展览空间等,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推出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打造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和旅游的魅力。旅游企业可以投资或参与建设沉浸式体验项目,如沉浸式历史体验馆、虚拟现实主题公园等,通过高科技手段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各大城市推出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馆,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
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升级改造、优化配套服务,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旅游企业可以开发夜间旅游产品,如夜游景区、夜间演艺、特色夜市等,延长游客的夜间消费时间,提升旅游消费的总量。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通过打造绚丽的夜景、举办丰富的夜间演艺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夜游,成为夜间文旅经济的典型代表。
创新产业政策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地统筹用好各渠道资金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旅游企业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适合旅游行业的金融产品,如旅游消费信贷、旅游企业融资等,为旅游消费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扩大文旅有效投资:加快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领域,推动旅游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旅游企业可以借助产业基金的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和项目拓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释放职工消费潜力:鼓励错峰休假,引导职工合理安排旅游时间,避免旅游高峰期的拥堵和价格上涨。旅游企业可以推出错峰旅游产品和优惠政策,吸引职工在非高峰期出游,平衡旅游市场的供需关系,提高旅游设施的利用率。景区在非节假日推出门票优惠、酒店打折等活动,鼓励游客错峰旅游,既提升了景区的淡季收入,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旅游环境。
优化消费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扩大文化和旅游场所接待规模,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等预约、售票管理,做好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动公众通信服务。旅游企业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例如,一些景区通过引入智能预约系统、增加通信基站等方式,改善了游客的入园和通信体验,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优化入境旅游政策:用足用好现有过境免签政策和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推广“即买即退”措施。旅游企业可以针对入境游客的需求,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入境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例如,一些旅行社推出了针对外国游客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游、美食之旅等产品,受到了入境游客的喜爱,促进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线上线下同步治理,抓好重点场所安全监管,为游客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旅游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例如,旅游监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