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经济深度转型的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与众多经济领域紧密相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设施联通、要素资源市场、商品服务市场、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的推进,为旅游业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对旅游业的影响
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为旅游企业资产安全筑牢根基。无论是景区开发企业的固定资产、旅游饭店的房产与设施设备,还是旅行社的品牌等无形资产,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类所有制旅游企业产权的制度体系优化,可有效防止因产权纠纷导致的经营中断,增强企业投资与创新信心,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与服务品质提升的长期投入。
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旅游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地方市场准入措施,旅游新业态如乡村民宿、研学旅行、康养旅游等可依据统一标准无障碍进入市场,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避免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市场垄断与不公平竞争,使旅游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凭借自身实力拓展业务。
公平竞争制度维护旅游市场生态健康。各地区和部门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在旅游项目招投标、旅游企业扶持政策制定、旅游景区评级等环节,防止地方政府或行业部门出台偏袒本地企业的政策,保障所有市场主体在公平环境下竞争,推动旅游企业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优化产业结构。
社会信用制度健全提升旅游行业诚信水平。完善的信用修复制度促使旅游企业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在旅游服务合同履行、旅游广告宣传、游客投诉处理等方面保持诚信经营。地方政府督促行政机关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招标、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等政务活动中诚信履约,并将政务失信记录纳入考核,强化旅游市场整体信用环境,增强游客消费信心,减少旅游交易风险。
@摄图网
二、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对旅游业的影响
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速旅游要素流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重点城市间高铁网络加密、支线机场建设、省际公路瓶颈路段打通以及城市内部轨道交通与公交系统优化,极大缩短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降低游客出行成本与时间成本,提高旅游出行便利性与可达性。同时,物流网络升级保障旅游商品高效配送,促进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等销售,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强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推动旅游线路跨区域整合与优化。
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完善优化旅游信息传播。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制定与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使旅游企业能便捷获取政策法规、行政审批、行业统计等信息,提高企业运营决策效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统一平台及时发布旅游目的地安全提示、景区流量预警、旅游活动资讯等信息,实现旅游信息精准推送与实时共享,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旅游市场透明度与监管效能。
交易平台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交易效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促进旅游项目招投标、旅游企业采购等活动规范化、电子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与公正性。省级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全国平台,实现旅游项目信息、企业信用信息、交易结果等跨区域共享,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投资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资本高效配置与项目落地实施。
@摄图网
三、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对旅游业的影响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旅游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用地指标统筹配置与毗邻区域协同供应,利于大型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合理选址与规模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拓宽旅游用地来源,降低用地成本,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旅游资源均衡开发与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一劳动力市场促进旅游人才合理流动。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与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旅游人才流动的户籍、地域等限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旅游业。无论是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导游服务还是旅游营销等领域人才,均可依据市场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提升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推动旅游服务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统一资本市场助力旅游企业融资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管统筹加强,统一金融市场规则,为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旅游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整合,使旅游企业能在更广泛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企业经营主体档案数据库建设及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增加旅游企业融资渠道与额度,加速旅游企业扩张与创新步伐。技术和数据市场培育激发旅游创新活力。全国统一技术交易市场与数据市场建设,促进旅游科技成果转化与数据要素流通。旅游企业可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品质与运营管理效率,如智能行程规划、虚拟景区游览、精准营销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同时,数据交易与收益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旅游企业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能源市场体系建设保障旅游运营能源供应。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完善与油气市场制度体系优化,确保旅游景区、酒店、交通枢纽等旅游设施能源供应稳定、价格合理。能源基础设施公平开放与资源优化配置,支持旅游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节能设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转型。
资源环境市场培育推动旅游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流转制度健全,在旅游景区生态资源保护、旅游开发项目环境容量管控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撑。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实施,激励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引导旅游产业绿色投资与开发,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增强旅游目的地生态吸引力与竞争力。
@摄图网
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对旅游业的影响
商品质量体系健全提升旅游购物体验。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完善与质量认证制度改革,规范旅游商品市场,提高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等质量标准与品质稳定性。认证结果跨区域互通互认增强游客对旅游商品信任度,促使旅游商品企业注重品牌建设与质量提升,优化旅游购物环境,推动旅游购物消费升级,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标准和计量体系完善保障旅游服务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与重点领域标准修订,涵盖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景区等多方面,确保旅游服务设施安全、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质量达标。省际计量服务协同与区域计量互认,保障旅游企业计量准确可靠,如酒店客房计量设施、景区游乐设施计量检测等,提升旅游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游客满意度。
消费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游客忠诚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格执行与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畅通,保护游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以儿童旅游用品、电子旅游设备等为重点的召回监管,以及品牌连锁旅游企业在省域内实现异地退换货,降低游客消费风险,提升旅游消费信心,塑造良好旅游市场口碑,促进游客重复消费与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五、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对旅游业的影响
统一市场监管规则规范旅游执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细化与处罚清单制修订,明确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标准与适用情形,避免旅游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与不公正性。地方旅游监管部门依据统一规则开展执法活动,对旅游企业非法经营、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消费等行为精准打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与合法企业权益。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强化旅游市场秩序维护。省域内“互联网 + 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系统整合优化,统一数据采集标准,提升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化、精准化水平。执法检查全流程备案监督与入企扫码制度推广,有效防止旅游企业重复检查与多头执法,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率,增强旅游企业合规经营自觉性,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促进旅游协同治理。网络交易监管规则制定与部门企业协作加强,适应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趋势,规范在线旅游市场秩序,打击网络旅游诈骗、非法票务销售、虚假旅游信息传播等行为。跨区域监管联动与市场一体化监管推进,实现旅游市场管理信息共享、资质互认、执法互助,解决旅游跨区域经营与监管难题,如旅游团队跨地区行程监管、旅游投诉异地协同处理等,提升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效能。
@摄图网
六、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对旅游业的影响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地方政府不得限制旅游商品和要素流动、设置准入障碍、强制企业本地注册或实施不合理招商政策,确保旅游市场全国一体化发展。旅游企业可依据市场需求自由布局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如旅行社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旅游景区联合营销推广、旅游饭店集团化连锁经营等,促进旅游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增强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
问题发现整改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不当干预行为防范清单发布与举报渠道畅通,形成旅游市场监督长效机制。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典型案例约谈通报与常态化整改,及时纠正地方政府或部门不当行为,解决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垄断、地方旅游补贴政策不公平竞争等,维护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保障旅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制度、设施、要素、市场、监管等多维度全方位重塑旅游业发展格局,为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活力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旅游业迈向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更具活力与韧性的重要产业支撑。
@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