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技术引领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
在过去一年里,旅游景点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扩展现实(XR)等前沿数字技术,让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以及民俗文化以更鲜活、更逼真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与此同时,职业院校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建立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新型专业人才。这些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不懈努力,不仅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还为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为文化和旅游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今,这些技术不仅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还催生了众多创新的产品、场景和体验。众多艺术团体、博物馆、旅游景区、艺术科研机构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将数字技术融入其中,为观众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体验。
在舞台演艺领域,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悄然改变着演艺产品的面貌。例如,新国风环境式戏剧、全新观念演出、XR数字戏剧和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等创新形式不断涌现。2024年6月,我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成功首映,该剧摒弃了传统的实景舞美,采用数字科技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在XR技术的助力下,演员的表演与虚拟场景实现了无缝衔接,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创作的自由度和效率,还显著减少了后期制作的时间和成本。
@摄图网
2、5G、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文旅演艺创新与文化传承
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线上直播、指尖剧院、云剧场等新型线上演艺形态不断涌现。这不仅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还极大地拓展了演艺空间,催生了新颖的艺术创作与表达方式。2024年4月,话剧《苏堤春晓》在国家话剧院首演。演出中,国家话剧院巧妙利用“第二现场”的传播方式,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多地同步播放,将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和乌镇6座城市紧密相连,打造了一个跨越地域的共同文化体验空间。
通过打造集数据采集、智慧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于一体的智慧展厅,前沿数字技术与古老文物实现了联动,助力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首个数字展览“数说犀尊”中,80%以上的展陈内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进行呈现。通过数字化手段,文物的细腻高清细节和科研成果得以直观展示,使观众从视觉、听觉、触觉以及互动思考等维度感受文物所承载的深厚价值。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小程序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针对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进行细致设计,还引入AI语音指令功能,极大减少对操作界面的依赖;在上海,新型数字公共电话亭“Hello老友亭”引入多功能智慧屏,推出一键叫车、免费充电、AI照相等功能;在广东惠州罗浮山景区,智慧票务系统帮助老年游客“刷脸”入园,解决购票难、排队慢等问题……
@摄图网
3、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艺术体验与文化之旅
从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图典资源库”上线发布,推动古籍服务方式、技术应用和活化利用创新,到中国美术馆的“墨韵文脉全景虚拟展厅”通过3D建模和虚拟导览技术,生动展示八大山人、石涛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再到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开发的“《看见鲁迅》--北京鲁迅故居AR实景重现”提供了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展览体验方式,为游客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之旅。过去一年,许多公共文化机构、艺术科研机构探索完善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这些机构能够更精准地感知用户的文化需求,从而迅速适配服务,实现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持续突破。
随着我国智慧旅游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智慧旅游服务变得越来越便利,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体验感。过去一年,各地积极探索,不断推出沉浸式旅游产品和创新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从《消失的法老》《秦潮觉醒》《唐宫夜宴》,到新推出的《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峨眉山景区“数游峨眉”体验中心,游客利用VR、裸眼3D、全息成像等“5G+互动”技术,沉浸式体验峨眉山日月交替、星移斗转、四季更替的浪漫,身临其境地感受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搭建景区数字化智慧旅游网络平台,实现景区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
@摄图网
4、文旅科技融合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在复合型人才方面呈现出日益增大的趋势。当前,旅游业务的运作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的旅游学科知识,而是需要更广泛的跨界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旅游行业迫切需要那些精通旅游学科,并具备管理、市场营销和数据分析等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互联网+旅游”背最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加大,表明旅游行业对于更全面、更灵活的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也对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职业教育只有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才能推动旅游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过去一年中,众多职业院校积极响应,致力于培养兼具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它们主动开发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紧跟文旅产业发展步伐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并利用数智文旅大数据平台、文旅产业数字化平台和智慧游客服务系统等实践载体,融入案例分析与情境模拟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这些院校还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强化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在文旅产业的转化与应用步伐,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摄图网
5、文旅科技创新的未来展望与融合趋势
展望未来,随着文旅科技成果的加速落地,以及越来越多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涌现,文旅科技创新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将继续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催生出更多创新的产品和体验模式。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普及,将为文旅产业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5G技术将支持更高质量的实时传输和交互体验,使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沉浸式的文化内容。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文旅服务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提供更加精准的旅游推荐和服务。
跨界融合将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文旅产业将与文化创意、影视娱乐、健康养老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将推动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还将为数字文旅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将降低文旅产品的成本,实现服务的便利化和管理的智慧化。同时,文旅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差异化竞争,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未来文旅科技创新将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