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视野 | 2024:文旅之光,照亮诗与远方

回望2024年,诸如“哈尔滨热潮”、“古迹探索之旅”、“随演出脚步漫游”等现象级趋势,彰显了中国旅游业的盎然活力。游客群体日益倾向于为独特体验慷慨解囊,新兴业态与场景层出不穷,实现了旅游目的地与游客间的深度互动与共鸣。这一年,游客们沉浸于充满诚意与热烈氛围的个性化旅行经历中,每一刻都镌刻着2024年旅游版图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1 尔滨热

“在这里,没有本地人和外地人,没有东北人和南方人,来的都是自己人。”年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温馨互动场面犹在眼前,热情战胜了严寒。哈尔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开展软硬件提升优化,“滨”至如归式服务刷屏网络,并带动全国文旅大联动,从“南北礼物互换”到“南北游客互换”。有创意、有温度、有活力的“尔滨”城市IP更加深入人心,以新吸客、以质赢客、以诚待客、以信留客,情绪价值拉满。

在今年的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以激活冰雪经济潜能的指导意见》,其中,“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及“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指引方向。被誉为“尔滨”之地,已蓄势待发,面对新雪季,其核心策略聚焦于“全面升级”,旨在不断挖掘并扩大冰雪经济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为地方的经济复苏与繁荣贡献力量。由此,“尔滨热”现象得以延续,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2 中轴线申遗成功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规划的杰出典范”荣耀登榜《世界遗产名录》。为了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脉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漫步北京”城市漫步为品牌,精心策划了包括“中轴揽胜——壮美北京”在内的12条核心区域文化探索路线,并特别推出了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骑行、徒步等慢行旅游方式多样,充分满足了游客对深度游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此外,围绕中轴线文化,还推出了80款热门文创产品,如中轴线文化拼图徽章、榫卯拼插模型、中轴线冰箱贴等,深受游客喜爱。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中轴线已成为外国游客洞悉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随着中国入境免签政策的不断放宽和过境免签措施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沿着中轴线探寻中国历史的足迹,中轴线上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3 春节申遗成功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世界有近20个国家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写福字、贴春联、包饺子、舞龙舞狮这些春节习俗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熟知,春节变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2025年蛇年春节,必将有更多外国友人在中国大地体验独特的年俗,品尝浓浓的年味。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春节、乐享春节和传播春节,这是彰显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好方式。

4 背诵古诗文免门票

四川剑门关景区背诵《蜀道难》免门票、江西南昌滕王阁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区背诵《醉翁亭记》免门票……2024年,多地景区常态化开展“背诵古诗文免门票”活动。这不仅是一项惠民举措,游客在与景区的互动中,收获了饱满的情绪价值。许多游客表示,“这是真正有意义的文旅活动,既节省了开支,又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景区成为沉浸式体验诗词文化的窗口”。许多年轻游客背诵通关后,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喜悦和自己的通关心得,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是文化自信和获得感的体现,也提升了景区品牌知名度。颇有意思的是,不少经典古诗文也深受外国朋友喜爱。当一些外国留学生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背诵《蜀道难》,旅游当之无愧地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

5 博物馆免预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众涌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博物馆预约难引发关注。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日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多地博物馆陆续取消预约。不少博物馆还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暑期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打击“黄牛”倒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民众。博物馆专业人士建议,要引导观众关注博物馆及文物背后的历史与知识,不要把文博场馆作为一个简单的“拍照打卡地”。同时,对一些优质的中小型博物馆要加大宣传力度。

6 跟着演出去旅游

为了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市。一场秀、一首歌、一出戏都可以成为游客说走就走的理由。当“跟着演出去旅游”成为一种潮流,“演出+旅游”消费呈现高频次、个性化等新特点。大型演出深度联动各地旅游资源,持续发挥跨城带动效应,成为文旅消费市场中的一大亮点,实现了演出经济与旅游消费的同频共振。

升级演出基础设施、优化演出审批流程、为外地观众提供旅游优惠等服务……各地文旅部门积极丰富产品、优化服务,持续发挥“跟着演出去旅游”的跨城效应,放大“演出+旅游”为本地带来的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多业态带动作用,将演出带来的短期流量变为可持续的文旅留量。而且,不少景区景点的旅游演艺项目也推陈出新,“跟着演出去旅行”衍生出旅游消费新场景。

7 古建旅游

今年8月,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让人耳目一新,全网沸腾。游戏选取了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画面精美,令人震撼。这个爆款游戏带火了中国古建游,实现了虚拟和现实的双向奔赴。在众多取景地中,山西古建占了大多数。山西各地积极接住这泼天的流量,纷纷推出景区免票免预约、门票半价等优惠措施和延长开放时间、公交游玩路线等暖心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

 

8 美食旅游

前往甘肃天水,品尝那里的麻辣烫,感受其热气腾腾;在四川乐山的街头,享受一碗令人回味无穷的跷脚牛肉;在广西柳州,品尝一碗酸辣鲜香的螺蛳粉……每一种美食都能点燃一座城市的热情,特色美食已然成为许多城市吸引游客的秘诀。具有鲜明个性的地方特色美食,是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的记忆与传承。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开展“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旅游美食及美食旅游线路征集和宣传推广活动,向游客展示了一份美好的节气旅游美食地图,激发了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动能,同时也推动了美食文化的广泛传播。

9 文旅微短剧

12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剧目。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大力推动微短剧题材、体裁创新,积极探索微短剧与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跨界深度融合。文旅微短剧不仅仅是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它所呈现的场景化表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通过剧情、画面与观众建立精神层面的亲近感,线上、线下联动,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10 东坡文化主题游

继去年举办的“读李白游神州”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之后,今年6月,“读苏轼游神州”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活动举行,发布了“奋厉成长之旅”“报国为民之旅”“逆境超然之旅”3条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苏轼重要游踪地的200多个苏东坡主题景区。湖北黄冈东坡赤壁景区围绕东坡文化创新文旅产品,持续优化拓碑、书法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游园会、花朝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促进东坡文化创新传承;广东惠州开发了“跟着苏东坡游惠州”城市文化研学游产品,帮助学生们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提高综合素质;海南儋州大力推进桄榔庵遗址、东坡井等东坡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东坡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摄图网

未来展望

2025年的旅游业发展展望充满了希望与创新。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旅游业预计将延续并深化2024年的现象级趋势,进一步推动个性化、文化深度体验和科技融合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随着全球疫情的进一步缓解,国际旅游市场有望全面复苏,中国旅游业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针对以上“旅游热”,冰雪旅游持续升温,预计2025年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与健康、休闲、教育等元素结合,打造全季旅游产品。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文化遗产旅游将更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利用高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历史体验。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同时,传统文化教育旅游兴起,更多景区和教育机构将合作推出相关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将更加便利,举办更多临时展览和互动体验活动。演出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独特旅游吸引点。古建旅游将借助数字技术提供生动体验,注重保护与利用并重。美食旅游国际化推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国际美食节和美食街区。文旅微短剧作为旅游营销新工具,讲述引人入胜故事,吸引观众前往旅游目的地。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如东坡文化主题游等,将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和文化故事,结合现代旅游需求,打造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展望未来,2025年的旅游业将充满机遇与挑战。旅游企业需要顺应科技创新、健康养生、小众特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等趋势,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以迎接未来的机遇。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博雅视野 | 全国冬季旅游丰富多彩,文化旅游部推出12条精品旅游线路,引领冰雪旅游个性化体验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视野 | 中药餐饮火出圈,如火如荼闹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