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简称《方案》)。《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同时也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纪元。
长城、大运河、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延伸的区域之广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国家文旅融合工程,而且公园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引领。
自《方案》印发以来,相关的省区市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积极编制各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各项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是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文旅焦点问题,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如何既面向生活又兼容市场的讨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文化公园到底要怎么建设?来听听各方专家的意见吧。
代表委员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三旗:目前,各地存在管理部门不一,各级政府、各部门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方面的权责仍未完全明确,沟通配合不足,且多数地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存在文旅产业基础弱、研究和保护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等具体问题,因此,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给全面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我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一是尽早出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法规,重点就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地方立法提供指导;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从国家层面、多学科视角综合考虑,统一确定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定位、建设布局和宣传导向;三是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联动管理协调机制,厘清长征国家公园建设的整体管理体系;四是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从国家层面出台文件,在人才保障、经费投入、分类指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同长城、大运河、长征一样,“丝绸之路”是关于重大主题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跨越洲界、国界,但在我国境内路线最长、内涵最为深厚,它跨越多个省份,有文化、自然景观等多种文化资源,包含大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特定主题文化的时空连续发展历程。通过陆丝和海丝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建设,打破不同行政区文化资源的壁垒,推动城市之间文化的深度交流,有助于实现新时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传承利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文明建设等相互促进,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广:“抗联”文化和长城、大运河、长征文化所呈现的资源特质是一致的。建设“抗联”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以文化和旅游为核心的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新符号的需要。“抗联”国家文化公园以“重走抗联路、感悟抗联精神”为核心,为文旅融合创造实践基地,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将文旅消费内容和多元形式统一起来,强化我国在世界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突出地位,推动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完善机制,科学制定规划纲领,统筹历史研究、规划立项、建设实施,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以“点线带”方式建设,找好“试点”“起点”“中心点”“支点”,“单点+多点”“多线并联”“多省串联”,逐步增扩成抗联文化带,建成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保护研究于一体的、开放的、活态的国家文化公园。
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
窦文章教授指出,国家文化公园承担着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的使命,其开发涉及地域广、地域环境迥异、文物与文化资源丰富,面临沿线配套设施缺乏、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多样、跨区管理建设等难题,而文旅融合是一种基于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与共生,可促进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文旅产品创新、配套系统提升、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区域一体化开发运营及管理。因此,文旅融合是有效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细化、系统化和品质化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旅融合可推进对国家文化公园内现有文物与文化遗产资源的系统整合、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发掘,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保护标准建立;
二是可推进旅游服务体系完善,从而促进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的国家文化公园线性连接体系与服务体系;
三是可有的放矢,重点推进关键性历史文化区域或节点的建设,塑造文旅独特品牌,使其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展示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载体;
四是以全域旅游为开发理念,可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跨区域整体建设、整体保护、整体开发与管理。
探索传播新模式 开放共建多渠道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代表 韩晋芳
国家文化公园必须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在传播形式上不能搞主题先行,而要遵照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展览展示,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使文化发挥最大价值。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研究受众的现实需求和市场特征科学规划。
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应将公众参与机制贯穿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多个环节。比如,鼓励民众建言献策,以项目经营或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
要警惕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传播和过度商业化倾向。经济效益是一把双刃剑,发展旅游、获得收入有利于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资金,但也有可能滋生“向钱看”的不良导向。国家文化公园涉及面广,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呈跨区域带状分布。以彰显文化自信为重要使命,不单纯是市场导向,绝不能通过“三俗”文化迎合市场;以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引导旅游者追求正能量,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城乡居民和游客兼容与协调的现实情况,对国家文化公园的模块化、多功能设计提出新要求。因此,对于具体的建设路径,我们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宜采取大开放、小封闭、模块化、多功能的技术路线。在对各个节点的资源、周边环境与配套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地段并确定不同地段的特色与功能,分类指导其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各个地段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将来根据各个节点特征串联规划具有不同主题内涵的旅游线路,形成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的模块化区域联动模式。
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新进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5月20日,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了《保定市长城保护条例》立法研讨会。据悉,《保定市长城保护条例》立法已列入保定市人大2020年立法计划。
今年4月,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文物局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建“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为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外脑”。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5月21日,浙江省在杭州召开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明确了今年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市的工作职责,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力量。
5月19日,由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联合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运河上的京津冀——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元宝岛)大师邀请赛”最终成果评选会在天津召开。原研哉、柳亦春联合团队的“时光洲”方案和承孝相联合团队的“Y-HARP 杨柳青历史区再生计划”方案共同获胜。
3月30日,江苏淮安成立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这是首家市级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5月18日,江西省赣州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核心展示园项目启动。据悉,该展示园占地630亩,投资20亿元,项目分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其中管控保护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提升项目已基本完成。
4月10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黎平县召开了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红色旅游推介会,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以及贵州红色旅游的发展。
注:素材内容来源中国文化报,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