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国家公园旅游的借鉴和展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公园的概念以及国家公园旅游,对比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旅游情况,借此对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提出借鉴,并展望了我国国家公园旅游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对比 国家公园旅游


1、国家公园与旅游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兴起于美国,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1969年,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的“国家公园”定义为“一个国家公园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人类占据及开发影响,物种具有科学、教育或游憩的特定作用,或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国家最高管理机构采取措施阻止或取缔人类的占据和开发并切实尊重生态、地貌或美学实体,并设立国家公园;观光以得到批准的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
世界各国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截至2014年7月,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世界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的国家公园5220处,自然保护地共207201处。国家公园制度是一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双赢,是让生态环境与旅游消费达到共存的国际惯例和普遍适用的规律。
中国最早的国家公园出现在2008年。环保部和国家旅游局选择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区进行国家公园建设试点。汤旺河国家公园获得批复当年,仅门票收入便达180万元,是前一年门票收入的3倍。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于中国旅游业、对于游客是一大利好。
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整合建立一批国家公园”。2014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联合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国选定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等9省市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时间为3年。3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5年工作要点》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大纲》。国家公园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国家发改委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签署《关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合作的框架协议》,启动为期3年的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合作。
国家公园试点计划顺应国际潮流,承担自然生态保护责任,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开始。未来我国的国家公园是以保护为核心,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全体国民和全球游客旅游观光机会;严格限制国家公园内的旅游服务设施,进行游客流量限制,通过严格规制保证旅游开发与保护间的共促协调,实现国家公园及相关保护区对全民共享国家遗产、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国家精神的深远价值。


2、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旅游

为国民提供游憩机会是国家公园的一大功能,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有经济收入,但是它本身没有定位于以营利为目标。近20年来,由于国际旅游的兴旺及全球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促使国家公园为适应可持续旅游而在其经费来源与使用上有了更加成熟与普遍的做法。国外在国家公园旅游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有所启示。通过对不同国家公园旅游开发的比较,总结国外国家公园旅游开发经验,为我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表一:各国国家公园旅游比较

在核心理念上,各国都将资源保护作为国家公园第一使命,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旅游、教育等多样功能,美、加、澳、俄国家公园突出了大体量模式保护和旅游,韩、日模式则突出精致化保护和旅游。各国国家公园都限制旅游开发程度,可进行旅游开发美国为5%、德国15%、日本30%。国家公园的公产属性,将其作为全民财产进行管理和使用,以保证全民利益优先、长远利益优先。各国国家公园定义和标准不尽相同。例美国国家公园具有荒野文明特性,多在地广人稀区域,自然环境基本上保持自然进化状态。而人口众多国家,如我国的国家公园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多。尽管各国的国家公园的定义和标准不同,但国家公园的价值及功能相当一致,即提供人类追求的健康、美、安全以及自然生态的环境,具备健康、精神、科学、教育、游憩、环保及经济多种价值。


多数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均基于福利主义理念展开。福利主义派认为,休闲、游憩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国家应确保所有人拥有平等的机会享受休闲、游憩,国家公园是政府向市民提供公共休闲、游憩服务的重要载体。不只是发达的西方国家才有一流的国家公园,非洲、南亚等不发达国家如肯尼亚、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也建成了世界级的国家公园。这些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国家公园的新自由主义派,认为休闲、游憩是一种消费者权益,应通过多样化、市场化的供给满足有消费能力者的休闲、游憩需求,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国家公园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3、借鉴和展望

鉴于我国的实际,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将该遵循主体功能区的思路,按目标功能对自然资源地进行分类,国家公园将成为其中一种特定类型。


3.1国家公园将成为生态旅游的重点

生态旅游亦被称作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于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为:“基于研究、欣赏和享受风景以及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现在的特征)等目的到相对没有开发过的或者没有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中去旅行。”美国生态旅游协会1990年的定义为:带有理解文化和环境的自然历史的目的去自然区域旅行,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提供经济机会,使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居民。生态旅游是一种小规模的替代性旅游形式,这种形式既能补充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与当地的自然、文化融为一体;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的目标和定义是十分吻合的。都是让人类走进大自然中,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当地或国家创造经济收入。
2002年召开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大会提出《魁北克宣言》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五个标准,即以自然为依托的产品,影响最小化管理,环境教育,为保护事业做贡献,为当地社会做贡献。在国家公园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国家公园的旅游经历了上百年的研究和摸索,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旅游经济的创收。加拿大1994年时推行了国家生态旅游战略,重视旅游区建设与经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保护旅游地居民的利益以及发挥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和实施该战略的国家。
生态旅游是一种规模较小的、高层次的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要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近20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公园的广泛建设,生态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如美国的国家公园游,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国家公园乡村可持续旅游,肯尼亚的所有国家公园推动野生动物管理与观光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全面布局,有效及时地推动与保护区附近居民的相关计划。


3.2国家公园旅游将促进我国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随着新的旅游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的提出,出现了很多旅游新业态。国家公园内涵丰富,含有国家公园范围内具有保护、科研、教育、文化、游憩等价值的一切要素,可以开展的旅游新业态形式多样。伴随着国家公园的出现,很多对自然资源压力较小、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文化、研学旅游等新旅游形态不断出现。国家公园有充足、舒适的公共露营地,为所有徒步或汽车旅游者提供最好、最经济的住宿设施,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让露营者以低廉价格获得最满意服务,国家公园将成为人们最喜爱去的地方,露营、钓鱼、晒太阳、游泳,树木种植、采集种子、考察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的保存及杂去除草,其乐无比。国家公园园内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健步行道和游客中心、徒步、登山、骑游等深度体验类的旅行方式渐受青睐。国家公园旅游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旅游新业态,为公众提供对国家公园环境及其蕴含文化的体验、研究、学习和享受的机会,游客通过国家公园的旅游线路,去观赏、旅行、探索,可以享受清新、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3.3国家公园有利于我国公共服务和福利体系建设

国家公园满足人们享受公共资源的前提条件下,保护资源的一种手段。而我国正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公园的使命———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为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观光、度假、感受、教育和激发灵感的价值。以全民公益性、民族自豪感、代际公平为主要特征,是最为公平的社会生态产品和生态文明代表。
国家公园的基本理念就是为了公益——保护自然和文化生态,同时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国家公园代表是公益、公共,公“园”属于旅游景点,要有最基本的管理和服务设施,如游客中心、厕所。国家公园为游客提供大量的展览、展示、说明、讲解、咨询、安全保护、紧急避险等公益性服务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国家公园采用一种资源开发与保护、民众旅游与接受教育及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国家公园模式。国家公园能把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性、文化生态的原始性和民众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等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一个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3.4国家公园旅游促进成为国民休闲度假的发展

由于大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繁忙,人们多往大自然寻找休闲活动,推动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国家公园是人们最喜爱去的地方,无论露营、钓鱼、晒太阳、游泳,都其乐无比。通过到国家公园里旅游,游客去观赏、旅行、探索,可以享受清新、舒畅的自然与和谐,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国家公园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探索、观赏自然美景、认知历史文化、体验生态环境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使居民受益。国家公园旅游将从高消费时代回归社会公益属性,旅游成为全民共同的生活享受。


参考文献
[1]国家公园≠旅游开发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5-03第12版)
[2]王丽.国外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经验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16
[3]李果.“十三五”将建多个国家公园9省市已开展试点.《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7-14
[4]吴承照 刘广宁.中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意义.《旅游学刊》.2015年06期
[5] 国家公园:保护>旅游.国际先驱导报2015-06-24
[6] 国家公园制度是中国旅游产业的一次革命.南方都市报.2014-12-17

 

上一篇:博雅研究丨论巴黎圣母院尖塔的倒掉与城市文化古建筑遗产保护利用 返回列表 下一篇: 博雅视野丨全球轰动!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究竟有何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