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两天, 朋友圈都被一张类似甜甜圈的朋友圈照片刷屏了。话说这可不是甜甜圈,而是人类孜孜不倦一直在探索的“黑洞”照片。什么?黑洞照片?就是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预言过的“黑洞”?惊呆了的小编也赶紧来一探究竟。
不了解黑洞到底是什么的朋友们,可以点击视频先进行了解一下。
说回照片,作为普通的吃瓜群众,你想看的黑洞照片,可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然而现实却是
……
这样的
如此清奇的黑洞照片,迅速引发了脑洞大开网友的热烈讨论。
吃货朋友们表示,这是黑洞照片吗?这难道不是甜甜圈吗?
对比一下,黑洞照片真的不是这样拍摄出来的吗?
更有网友认为,这不就是中国上世纪30年代经常使用,现在早已淘汰的蜂窝煤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请先允许我骄傲一波……
电暖炉也不甘示弱,高调走起……
爱猫人士也来了
看了这么多网友的恶搞,网友不禁好奇,这张如此动人,令人浮想联翩的高科技照片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引爆朋友圈的了呢?
哒哒哒,请看最新的前方报道
这张照片最终源头可追溯到一则新闻: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9点,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合作组织协调召开全球六地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利用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图1)。
这张图像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使得在强引力场下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细致研究黑洞附近的物质吸积与相对论性喷流成为可能。
tips:为方便以下科普,感兴趣的网友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关键词:
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
口径如地球大小;
虚拟射电望远镜;
加引号的“‘视觉’证据”。
黑洞是什么?
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ETH)又是什么?
小伙伴们,划重点喽。黑洞可不是真的洞,而是科学上预言的一种天体。它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 而不允许其中的物质和辐射脱离其边界。因此,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所以叫做黑洞。
对于黑洞这以概念来说,听说过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很少,黑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始终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看到并了解到它。它拥有的强大力量给人一种神秘感。
光线都无法逃脱的黑体,如何拍摄照片?
黑洞如此神秘,如此强大,那又如何能拍出照片呢?带着以上疑问,小编开始了多方的探索。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从以上的新闻中提到,”它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视觉”两个字被加上了引号,从而可以得知,这与传统所说的照片并不相同。其实,黑洞并没有照片,不过是科学家们又一次对黑洞间接观测和科学分析得到的黑洞存在的证据。
这里要提到事件视界望远镜(EHT)。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并不是一个传统观念的观测平台,而是由位于美国、墨西哥、智利、法国、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天线组成观测阵列,它首先对银河系中央的人马座A *黑洞进行观测,捕捉黑洞周围环境的清晰图像。
在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MPIfR)天文学家的努力下,这一望远镜的尺度再度扩大,延伸到了地球的底部——南极。 2014年十二月,各国天文学家奔赴南半球:MPIfR的艾伦·罗伊带领德国、智利和韩国的天文学家前往阿塔卡玛;亚利桑那大学的丹·马龙带领智利和美国的科学家,飞往南极安排建设史上最大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
此次黑洞照片的公布,正是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这一特殊设备经过多年观测的数据整合而成。它并不是一张真正的“照片”,而是通过多年的观测数据,经过无数推算与合成,最终推演出的一个形状。有新闻指出照片“冲洗”了近两年的时光,是因为观测数据采用了 2017年观测数据整合而来的。
作为黑洞理论的发明者,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于2018年3月份去世,距离现在一年左右的时光。这不免令人唏嘘和遗憾。霍老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将永远在后世闪耀,令人敬仰。
对普通人生活基本没有影响,但在科学界,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拍到以往拍不到的东西,科学家们不用再看以往电脑合成图像,可以获得更多细节信息。
好奇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而探索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在人类的不断探索下,宇宙慢慢向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保持好奇,心怀敬畏,勇于探索,这是人类精神的宝贵力量,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至高追求。
注:素材来源新物理、网络资料、腾讯视频、中国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