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研究 | 森林旅游精准发力,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 “亲近自然,绿色生态”为主要体验的森林旅游,无疑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保护与开发并行,美好的森林旅游环境,必将带给游客非一般的愉悦体验。 本文从森林旅游的相关概念入手,对我国的森林旅游进行了概述,包括取得的成就、扶贫、政府的工作和问题,然后介绍了国外的森林旅游案例并得到启示,最后对森林旅游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7年4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其中,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景观恢复作为重要的专题领域列入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森林在健身、保健、疗养、医疗等方面的功效受到推崇,社会需求增多,森林旅游成为大众旅游的一种新时尚、新追求。目前,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发展正迎来难得的机遇。高铁和公路的大量修建,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森林旅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人们还可以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去游览森林风光、体验生态之美。森林旅游不仅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最佳途径,还是建设生态文明、助推精准扶贫、促进林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联合国的《战略规划》对于我国方兴未艾的森林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


1 相关概念
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各种游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体,其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森林旅游与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大功能都有关系。森林旅游依托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健身养生、文化艺术等各种活动,实质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让人们更便捷地享受到林区清新的空气、迷人的风光、幽静的环境和优质的生态食品,从而实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促进健康等目的。
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资源及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为主体、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对旅游者能产生吸引力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森林自然景观资源(林景、山景、水景、气象气候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水平、植物精气、空气负离子、空气微生物、旅游舒适期和土壤)、人文景观资源(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地方文化、艺术传统)3大类.其载体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林场、植物园、生态公园、森林游乐区、以森林为依托的野营地、森林浴场、自然保护区或类似的旅游地等。
“森林旅游地”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指依托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按规定程序设立,由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组织、监督并提供旅游服务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以及国有林场、野生动物园等。“国家级森林旅游地”包括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沙漠公园以及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旅游地”包括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湿地公园以及林业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2 我国的森林旅游概述
1982年,我国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森林旅游业作为产业开始形成。
2.1 森林旅游取得的成就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林业部门先后开展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的建设工作,其间还发展了一大批树木园、野生动物园、林业观光园等,这些自然区域是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早期的森林旅游产品基本是围绕观光游览打造的。现在,公众已不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旅游,对大自然的兴趣点和体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到目前为止,全国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为代表的各类森林旅游地数量接近9000处,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面积的15%。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是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三者的总数达7181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828处,国家湿地公园836处,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处。以湖南张家界、浙江千岛湖、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森林旅游地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2001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1亿人次,2011年达到了5亿人次,“十二五”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总数达到40亿人次,年增长15.5%。2015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10.5亿人次,超过国内旅游人数的26%,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7800亿元。2016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1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超过27%,创造社会综合产值9500亿元。2017年上半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近7亿人次,同比增长16.7%。估计占全国旅游总人数将突破3-%。
30多年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一直保持着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森林旅游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城镇居民引进来’的历史性转变。不仅保护了生态,而且对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森林旅游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是继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与木竹制品制造业之后,年产值将破万亿元的第三个林业支柱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森林旅游综合效益日益突显,我国提高森林利用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推动森林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向观光游览与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等多业态并重转变。在市场需求牵引下,森林旅游一批新业态应运而生,包括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湿地旅游、冰雪旅游、沙漠旅游以及生态露营、山地运动、丛林穿越、研学旅游等。中国森林旅游一直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我国的森林旅游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森林旅游有力地促进了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的转型发展;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地域特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森林旅游在改善当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突出作用,在教育、体验、养生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休闲旅游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


2.2 森林旅游与扶贫
发展森林旅游对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位于大山区、大林区,通常这些区域的森林等自然资源具备种类多、品位高、规模大、原真性好等优势,发展森林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截至2015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含贫困片区县)中,有415个贫困县分布有537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0%。森林旅游具有就业门槛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辐射带动面宽等优势,周边百姓不离乡土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就业、开展个体经营、发展种养殖、资源出租、入股经营等途径实现增收。林区贫困人口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自主开发经营农家乐餐饮住宿、特色纪念品加工销售以及各类休闲娱乐项目,不仅丰富了森林旅游产业内容,延长了森林旅游产业链条,而且增加了收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35万户、110万人,年户均增收3500元。助推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全国森林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3 政府的工作
2014年,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要求在森林旅游开发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和“开发服从保护”,把开发活动严格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以内。
2016年1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
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确定把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并确定了第一批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单位。
2016年4月,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省级以下森林公园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6年4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由2015年的3000处增加至4400处、建设76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扩建一批国家沙漠公园,初步建立起国家沙漠公园网络体系等。
2016年8月, 66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17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印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申报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7年1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指出在开展一般性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各有侧重的森林养生服务,特别是要结合中老年人的多样化养生需求,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等于一体的森林养生体系,使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真正成为人们的养生天堂。
2016年国家林业局的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落实国家森林公园首批中央投资3.35亿元,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21处,并首次与国内商业银行组建1000亿元投资基金。
国家林业局以加强顶层设计统领森林旅游行业管理,不断释放森林旅游生产力。深度上,提高森林等自然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推动森林旅游从以观光游览为主向观光游览与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运动、湿地旅游、冰雪旅游、沙漠旅游以及生态露营、山地运动、丛林穿越、研学旅游等一大批森林旅游新业态等多业态并重转变;大健康建设背景下,打造森林保健、森林医疗、森林疗养、森林康复等在内的森林养生产品体系作为新时期森林旅游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在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中的作用。广度上,全面提升森林旅游地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提高森林旅游地的产品供给能力及社会影响力,推动森林旅游从局部热络向整体繁荣转变。国家林业局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加快森林旅游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并逐步拓展森林在教育、体验、养生等方面的多功能利用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森林旅游需求。


2.4 问题
森林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森林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森林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显著不足。能真正将森林旅游的精髓挖掘出来的旅游地还不多。
二是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不到位。森林旅游面临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之路已走入“死胡同”,平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迫切破解的难题。不能涸泽而渔也不能因噎废食,借保护之名无所作为和借利用之名急功近利的问题同时存在。
三是包括森林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到5%的森林旅游地支撑了森林旅游的“半壁江山”,大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小部分森林旅游地经常为节假日人满为患发愁,景区不堪重负,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
四是当前我国“森林旅游”在国家相关战略实施中还缺乏应有的地位”,国家扶持不足、部门协调不足、行业监管不足、项目审批周期长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旅游的发展,规划理念落后。
五是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差、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薄弱、交通条件差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六是人才匮乏、引进战略投资伙伴难等问题。另外,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称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

 

3国外案例和启示
美国是森林旅游的鼻祖,1872的黄石公园是森林旅游的前身。二战后,依托森林来发展旅游逐渐兴起,到1960年,森林旅游的现实价值获得承认并成了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部分之一。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是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那以后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这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招徕了外国的观光游客,成为一项无烟工业。
欧洲的森林旅游以森林度假村打造度假核心吸引物是关键。美国的北加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徒步之旅以及德国的黑森林旅游区等。福布斯世界富豪榜巨头们所营建的森林行宫,包括沃伦•巴菲特的“快乐山谷”、萨默•雷石东的“比华利山庄”以及迈克尔•戴尔的“山顶神话”等。塞舌尔群岛的Frégate Island Private度假村和斐济岛的The Wakaya Club,依靠的是都是海滩与热带雨林的完美结合,加上特色的森林休闲游乐项目,形成了世界级的产品吸引力;新西兰的Huka Lodge、南非的Singita Private等则完全依靠原始风貌的自然资源和原生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产品竞争力。

 

德国在露营地建设方面堪称典范,阿尔卑斯山下和莱茵河畔,都有环境优美的露营地,无论是过境还是停留,餐厅,酒吧、烧烤、狂欢都在默契中进行。完善的配套满足人们主要需求,减少了后期的人员维护成本,管理简便而高效。
森林疗养最早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德国,以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健康美味的森林食品、深厚浓郁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以修复身心健康、延缓生命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活动。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最先进、最科学的森林养生功效测定技术的国家。有一个森林疗养基地为“FUFU山梨保健农园”,其依托先进管理理念和当地丰富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日本知名的健康管理机构。保健农园除了森林疗养步道之外,还有药草花园、作业农园、宠物小屋等保健设施,健康管理设施相对完善。游客可以在农园中选择各种健身和疗养项目,都有专人指导。这种森林疗养模式在日本取得了很大成功。

启示:森林旅游具有时空差异性,野趣性,娱乐性,知识性,保健性等特点,独特的森林景观和本体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最主要的吸引力就是能够亲近大自然。森林旅游除了森林的观赏性,森林体验更具吸引力。森林体验包括接触体验、运动体验、休闲体验、文化创作体验、探险体验等,不同群体对体验形式有着不同的需求,森林马拉松、森林穿越、山地自行车、林区漂流、自然教育等参与性强的项目成为热门的旅游产品。
由于森林旅游固有的特殊性,旅游管理者除需具有常规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很高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技能等。在森林旅游开发与经营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推出真正的森林旅游产品,促进森林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增加旅游商品中的生态产品,使游客在旅游中自觉遵守旅游条例规范,提高其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森林康养,集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于一体,获得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慰籍。


4 未来展望
为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我国的森林旅游未来将呈现的前景。
一、森林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积极争取国家投融资政策支持,还发挥市场作用,通过设立林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森林旅游领域,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加速森林旅游业发展。
二、“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业态,需努力培育消费群体。通过积极培育森林旅游新业态,满足公众需求,包括积极推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引导国民走进森林,推动的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等。
三、科学规划、评估和控制森林旅游开发的景区容量,兼顾森林开发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协调森林旅游与保护关系,科学管理森林旅游。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优势,推动森林旅游、生态与产业、休闲与科普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全域森林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管理得力,经营灵活,多方共赢,充分利用林改成果发展森林旅游,把森林旅游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促进产业联动与合作,形成推动森林旅游发展合力,打造全域森林旅游。


五、森林疗养成为新兴健康产业。森林疗养是发展健康产业的创新模式,既能迎合现代人预防疾病、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需求,也能把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与健康长寿有机结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六、打造成生态旅游森林小镇。培养旅游人才、社区共享、横向联合、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七、“十三五”期间森林旅游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森林旅游发展数量规模扩大与服务质量提升并重,既扩大森林旅游游客的数量,也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提高森林旅游地的基础和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生态体验与满意度。
八、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以各级各类森林旅游地为依托,以广大森林游客为基础,以各类森林旅游服务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为支撑,以森林休闲、体验、康养、文化创意、体育活动等为抓手,通过森林旅游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

上一篇:田园综合体发展特点与模式探索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十九大首提乡村振兴,新时代休闲农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