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公园
专题研究
早期试水 2011年陕西省政府发布《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的通知,可说是首批启动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之一。
中央示意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试点 2015年6月,国家提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列入国家 2016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7年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项目实践 2018年,大运河(江苏段)、长城、黄帝陵等一批国家公园项目先后启动和建设。
建设指导 2019年北京市提交《关于推进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议案》;中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2015年初,《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提出,拟在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等地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每个试点省份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试点时间为3年,2017年底结束。
2016年启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先后累计投入22.5亿元资金,对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截至2017年6月,一共在全国9省10个地方开展了国家公园试点(见右图)。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文化建设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2016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公园的一个分支,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娱乐游憩和国际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扶持和监督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底前完成。
通过建设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1、严格保护长城、大运河、长征文物本体
2、深入挖掘长城、大运河、长征文化遗产
3、传承弘扬长城、大运河、长征文化价值
4、完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风景道体系
5、确定长城、大运河、长征重点区段建设保护模式
6、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重大配套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任务
规划路径
成果体系
内容整理:博雅方略研究院 如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更多内容,等待您的垂询:1860099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