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海绵城市

专题研究

返回列表

您所在位置:首页热点产品海绵城市

  1. 发展背景
  2. 专题概述
  3. 探索之路
  4. 博雅优势
  5. 提供服务
  6. 经典案例

发展背景

我国快速城镇化引发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则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水生态危机尤为突出。反观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在应对内涝洪灾和水安全问题的能力却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有效缓解和改善城市水生态问题,呈日趋恶化之态。这主要归咎于传统城市工程管道式灰色排水基础设施、防洪规划和排水工程规划的落后及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意识的薄弱。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挥城市水生态服务功能,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被专业领域学者提出和推广,并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2014年11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发布;2014年底至2015年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并产生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一时间,“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专题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具体解释为:一是,海绵城市面对洪涝或者干旱时能灵活应对和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的韧力,体现了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二是,海绵城市要求基本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LID)的开发思想和相关技术实现;三是,海绵城市要求保护水生态环境,将雨水作为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之需,体现了对水环境及雨水资源可持续的综合管理思想。

“海绵城市”旨在综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水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水这一特殊的环境因子。由于水是流动和循环的特点,因此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并不在于水体本身,它与流域内其他土地利用和各类景观要素相联系,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广泛的。就水而论水容易形成认知障碍,应从更高一个层次研究水体,将视野从水体扩大到汇水区域(对静水水体而言)或流域(对流水水体而言)以及景观尺度。即充分认识到水域、水体本身不仅仅是为水生态系统服务,而是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多种重要且无可替代的服务。

发展重点:
①加强海绵城市的基础工作建设 
②设置合理的建设目标
③可行性实施方案
④配套相应的制度、政策措施
⑤建议可行的投融资模式

 

探索之路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2015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经研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博雅优势

①丰富的项目设计经历
②一流的设计团队
③专业的设计资历

提供服务

①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②水系综合治理工程
③生态建筑设计
海绵城市技术咨询服务

经典案例

上一篇:城市“双修” 返回列表下一篇:文化遗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