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城市“双修”

专题研究

返回列表

您所在位置:首页热点产品城市“双修”

  1. 发展背景
  2. 专题概述
  3. 探索之路
  4. 博雅优势
  5. 提供服务
  6. 经典案例

发展背景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扩张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对长远规划的认识和考虑不足,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城市品质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欠账。近几年,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病”,如今对人居环境的思考不仅是专家学者的课题,亦成为了国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政府急需解决的城市问题。继2014年开始的“海绵城市”建设后,2015年,住建部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首个试点城市,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双修”活动,希望能以此来解决“城市病”,保障并改善民生问题。开展“城市双修”是住建部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绿色发展理念,把“城市双修”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重要任务,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住建部提出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推进一批示范城市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专题概述

(一)专题简介

城市双修是在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时期提出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城市建设更新方法。是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双修与城市更新、城市再生均是存量规则时期的重要建设方式。相较后两者主要是针对城市自然衰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概念,城市双修主要是针对追赶期野蛮生长、粗放开发、平庸空间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方式。城市双修就是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提倡有机更新,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城市双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中国式的规划创新,它不再通过圈地建设新的区域,而是把已有建成区域做好。同时,城市双修不仅仅是建设上的,还是各方面的,包括修补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要让城市肌理延续,让历史记忆找得到。

(二)专题概念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三)发展目标

《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要求:
2017年,各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力争完成重要区域、地段、街道的规划设计,开始制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计划,推进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项目。
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各市、县全面推开。通过开展城市双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
2030年,全国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建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四)发展重点

1、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双修工作应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强化公共安全防治能力,转变城市建设方式,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

2、推行有机更新,加强存量土地管控
按照有机更新理念,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创新存量土地管控,引导存量土地使用权人开展自主更新、自主改造,以点带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3、挖掘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通过重点文化建筑和街区的恢复,挖掘城市的传统地域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延续城市肌理,展现城市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4、重塑绿色空间,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尊重城市自然山水环境,顺应自然生态,构建城市山水生态格局,通过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统筹划定基本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5、践行公众参与,实现城市共建共享
加强公众参与和相关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深入基层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征询公众意见,切实落实公众意愿;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提升主体意识,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城市双修工作中来。

探索之路

2015年6月10日,国家住建部下发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三亚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市,目前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的地级市。

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做出了工作部署。由此确立了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核心就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

2016年11月,出版发行了由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的《三亚“双修”研究》。

2016年1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三亚市召开了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全面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7年3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2017年7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保定等38个城市列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继三亚首个试点城市和福州等19个第二批试点城市后,又将保定等38个城市列为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至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三批共公布了58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58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分布图

博雅优势

(一)项目经验优势

博雅方略是中国第一大旅游创意服务商,旗下拥有博雅方略管理咨询、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博雅方略投资管理、博雅方略金融控股、博雅智旅、博雅方略研究院等专业公司,可提供全链条、立体化、一站式服务。我们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在城市生态修复方面,更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和保护的协调关系,自然与人的亲近关系,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在城市修补方面,注重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修补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把对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把城市街区的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相结合,把营造健康和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注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注重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和衔接。城市双修是一个长期和常态性的工作,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政府决策顶尖智库,城市发展首选智囊”,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二)专业团队优势

多年来,博雅方略建立了一支多学科组合、老中青结合、专业化分工的技术团队。现有近300多名专职咨询师、规划师和设计师,涉及旅游策划与规划、区域产业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与整治、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文化产业规划、品牌传媒、旅游管理咨询与培训、旅游投融资等多个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规划设计与实战经验,为项目规划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技术保障优势

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是北京博雅方略(集团)公司的核心机构之一,属于国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城乡规划乙级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员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理事单位、北京土地学会会员单位、国家级优秀期刊《北京规划建设》理事单位。建院以来,完成了千余规划项目,对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思维和立体把握,得到了客户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四)组织管理优势

博雅方略拥有完善、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以确保项目在时间、成本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达到并超越客户的期望。我们会为每个项目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成立规划专家领导小组,高水平技术指导,保障项目的顺利编制;成立规划编制组,由企业团队人员组建成立项目管理团队、技术编制团队和长期合作专家团队三个圈层团队,其中,项目管理团队是规划编制组的核心,由项目编制组长、技术负责人,同时,项目管理团队还包括项目管理人,主要负责内外部的商务沟通、规划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等工作。

(五)质量保障优势

在长期的咨询研究、规划设计工作中,博雅团队深悟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实施过程,而不仅是完善的理论和分析详尽的设计方案,因此,集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工作中,并把实用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客户,推动整个项目的成功实施。

提供服务

(一)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

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需要,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生态保护和建设专章,确定总体空间格局和生态保护建设要求;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加强与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编制以社区、街区为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用地调整和基础设施;开展城市修补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组织公共空间,协调景观风貌。
1、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
2、城市综合环境建设规划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
4、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城市水系综合规划
6、岸线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
7、湿地公园建设规划
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造规划
9、旧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策划
10、旧城商业街改造项目策划
11、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
12、古镇(古村落)整体保护及开发策划
13、老工业区(厂区)改造规划
14、户区更新改造规划

(二)城市景观/建筑设计

重点围绕城市形态、街道立面、建筑色彩、广告牌匾、绿化景观、夜景照明、违建拆除等方面开展城市修补工作,强化城市特色与活力。
1、城市景观整体提升
2、城市绿化景观提升
3、城市功能设施设计
4、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5、城市建筑风貌整治
6、城市街道立面整治
7、城市道路系统设计
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
9、城市标识系统设计
10、城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三)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及运营管理

统筹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成具体的工程项目;
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建设时序和资金安排,落实实施主体责任;
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提供建设各阶段的技术咨询和工程质量的全程技术把控,协助工程的完成阶段及最终验收指导;
提供多种运营管理模式和组织保障制度,建立推动“城市双修”的长效机制,编制“城市双修”成效的评价标准。

经典案例

上一篇:城市设计导则 返回列表下一篇: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