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和交通业不断融合,在旅游新生态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不断实现新发展,交通+旅游融合的模式使得旅游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本文深入分析了交旅融合的背景及政策导向,提出了当前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公路的发展的模式,探讨了交旅融合背景下如何进行旅游公路规划设计以实现旅游业和交通业的共同深度融合全新发展,进而推动旅游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交旅融合;旅游公路;文旅产品
©摄图网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是文旅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作为具有支撑作用的交通运输行业,其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涵,激发出了旅游交通发展的新趋势与模式。在休闲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逐渐兴起的背景下,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对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交旅融合是指以便利出行、不断满足游客新需求为目的,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供给结构等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统筹协调、相互促进和合作共赢,实现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等十一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公路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规划,形成国家旅游风景道自驾游营地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跨区域、跨境自驾游产品组合和线路合作;
2017年3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要求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形成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客运场站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旅游公路、旅游服务区。
随着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众多关于“交旅融合”的政策文件,行业内专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了众多交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本文认为针对旅游公路的发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模式;
>>>>
依托现有道路升级为旅游目的地模式
作为交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交通道路升级能够满足旅游者在途中的体验感,将原有的通道变成旅游风景道、自驾道等,形成以交通方式和服务设施为主要体验方式的旅游形态。而优质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特色的民俗文化能够为游客提供多元的旅游空间。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将旅游公路沿线的各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进行有机串联,最终将区域打造成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大旅游区的模式,从而促进传统旅游景点景区的转型升级。
>>>>
依托交通服务设施升级为交旅综合体模式
交通服务设施是满足游客交通需求、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增收的重要抓手,主要包括服务区、公路驿站、慢行驿站、观景区等。该模式主要是将旅游休闲、文化传播、商品展销、高端食宿等功能与交通服务设施进行融合,使其不再只是解决观景、停车、加油、餐饮、卫生间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场所,而是变成一个个小型的交旅融合综合体,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
依托特色交通创新文旅产品模式
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业也愈发向品质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观光列车、旅游巴士、邮轮等特色的旅游交通创意产品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发掘具有吸引物价值的特色公共交通,将旅游消费场景与特色交通进行融合,从而将将其包装为可以面向消费市场并具有营收能力的文旅产品。该模式关键在于“特色交通”可以作为一个核心吸引物,交通工具新奇有特点,或者交通路段景观极具特色,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为其带来特殊的乘游体验。
©摄图网
本文以阿勒泰地区阿禾旅游公路及沿线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为例,结合文旅融合的政策导向与发展模式,从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服务提升、风貌控制等四大方面解读在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的注重要点。
旅游公路除了具有传统公路的交通属性以外,还包括生态属性、游憩属性、产业属性等多方面的复合属性,也意味着旅游公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本文认为,旅游公路在宏观层面的资源主要体现在区域协同、产业整合及文化融合等方面;微观层面的资源整合主要体现在以旅游公路为骨架,利用公路慢行系统、服务设施、解说系统等,将沿线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服务配套以及其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
宏观层面的资源整合
交通运输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它能够为旅游目的地提供可达性。可达性更是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关键,为宏观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契机。阿禾旅游公路的开通,使阿勒泰市与大喀纳斯旅游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缩短了两地的游览时间,游客可选择路程更近、风景更加秀美的阿禾公路抵达喀纳斯、禾木等地;阿勒泰地区素有“千里画廊”的美誉,“千里画廊”东线主要连接了阿尔泰山南麓的布尔津、阿勒泰、富蕴、清河等县,阿禾旅游公路是“千里画廊”东线的重要一段,将可可托海、将军山、乌齐里克、托勒海特、禾木、喀纳斯重要的景区景点串联成线,有效的将阿勒泰地区及阿尔泰山沿线整合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对特色产业的整合也是旅游公路规划重点考虑的方面之一,阿勒泰地区有着悠久的冰雪文化,被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随着国家对冰雪产业的重视,阿勒泰地区对区域内的冰雪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中将阿禾旅游公路及其沿线区域定位为“阿尔泰山滑雪产业带”,串联包括禾木、托勒海特、181牧场、多勒根、乌齐里克、将军山等多个冰雪组团,目标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冰雪大区。
©摄图网
>>>>
微观层面的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好旅游公路的“主干”作用,将沿线通景道路的“枝干”与众多旅游资源的“树叶”串联,形成自然生长的“树状”资源合体,通过抓“主干”的方式,在旅游公路的规划中往往能够直达要点。全长208公里的阿禾旅游公路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旅游资源单体达两百多处,以往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奇观、隐蔽在原始森林草原中的古老游牧文化通过旅游公路展现在游客眼前。同时应充分利用旅游公路的慢行系统、服务系统以及沿线游憩空间的展示系统,将旅游资源整合再利用。
利用旅游公路良好的资源整合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交旅融合产品的提质升级与创新。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旅游公路的创新引擎优势,将交通资源转化为交通创意。
>>>>
与精品旅游线路的衔接
旅游公路能够深度的串联起各地优质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游线,阿禾旅游公路在规划中重点提出要融入“北疆旅游大环线”、“千里画廊自驾大环线”、“草原丝路自驾环线” 等新疆经典的旅游线路,同时推出一些例如“千里画廊,百车自驾”、“穿越秘境”等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旅游活动。
>>>>
对交通旅游产品的创新
应充分结合旅游公路沿线的旅游景区景点,规划一系列风格突出的公路旅游产品,例如紧邻阿禾旅游公路的小东沟,有着湍急的克兰河与茂密的原始森林;野卡峡有着广袤的草原与遍地的野花;托勒海特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与传统的游牧聚集点。依托旅游公路打造的房车营地、旅游驿站应充分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凸显交通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创新型。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邮轮游艇、低空飞行器、旅居车、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冰雪装备等旅游装备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低空飞行旅游产品、轨道交通旅游产品等特色交通旅游产品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规划中直升机滑雪、旅游观光火车、观光滑雪索道等产品得植入,也使阿禾旅游公路及其沿线旅游区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
与特色旅游产品的融合
旅游公路的打造,使区域内众多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可能,包括依托特色“慢游”系统的户外运动产品、依托通景道路打造的高端度假产品、依托沿线的森林、湿地、地质的科普研学产品等,阿禾旅游公路的规划中对游牧文化、冰雪运动、冰雪度假等产品进行了重点设计,以展示阿禾旅游公路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创新带动作用。
©摄图网
旅游公路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交旅融合发展的重点,是游客最具有切身体会的方面之一。规划中对阿禾旅游公路的服务质量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
建设高标准的“快进”交通干线
提升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和路况水平,能够充分发挥其对沿线景区景点的串联作用。同时科学的布局道路标识与景区标识,以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性。阿禾公路从最初设计的二级公路到最终确定建设为一级公路,提升了公路的通行能力与主干衔接作用,实现阿尔泰山沿线众多旅游景区景点、野雪公园及自驾营地等区域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慢游”体系
依托旅游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域文化及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康体运动、文化体验、科考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慢游系统。结合阿禾公路沿途中的服务区、公路驿站等分段规划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结合阿勒泰地区马文化、传统转场通道,打造多条特色的骑行马道,从而实现“快进慢游”的理念,提升旅游公路的游憩价值,为游客提供了慢速体验沿线自然风光与特色人文的条件。
>>>>
构建多层级的交旅服务配套设施
有别于传统公路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应兼具公路服务与游客服务得复合型功能,阿禾旅游公路规划设计了包括拉斯特、禾木、通巴、托勒海特等多处一级综合服务区,考虑其临近城市或景区以及周边不同的风貌景观,充分融入地域文化使其各具特色;根据科学的规划依据与自然条件点状布局汽车营地、观景停靠点、骑行驿站等次级服务点,形成功能适宜、各具特色的多层级服务设施体系。
>>>>
提高交旅融合的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提高旅游公路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有效改管理服务的供给,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重点依托旅游公路综合服务区,建立复合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和服务指挥中心,对在途游客的流量、流向、安全救援及意见反馈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例如阿禾旅游公路的拉斯特综合服务区,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对四季旅游的智能化服务,尤其对冬季阿勒泰冰雪大区的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提供全面的气候预测、信息发布及应急救援等服务,为冰雪运动爱好者保驾护航。
旅游公路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景观综合体,不仅包括道路节点及构造物形成的景观,还涵盖了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在旅游公路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利用,为游客带来特殊的形象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
旅游公路自然景观设计
旅游公路自然景观主要由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植物景观、河流景观、日出日落、云雾雨雪等自然风貌组成。自然景观是最具原生态的风光,可直接反映区域自然景观的整体效果。合理利用朝阳、余晖、云雾、雨雪等时节赋予自然的变化,并将其充分体现在旅游公路景观中。在旅游公路自然景观设计中应遵循“自然、生态、文明、发展”的设计理念,注重对沿线景观价值较高的植被与地形予以防护,做好旅游公路修建中对道路两侧植被及地形的保护与恢复工作,最大程度保留自然景观本来的风貌。
>>>>
旅游公路人文景观设计
旅游公路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沿线的房屋建筑、历史古迹、道路交通构筑物等社会文化产物,可反映景区文化特色与民族风情。旅游公路沿线风景优美、乡土民情深厚、历史文化色彩浓郁,可为游客提供欣常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的良好条件,是观觉美景品味历史、鉴赏文化的绝佳场所。在进行公路人文景观设计时,应充分借鉴利用当地人文资源,突显公路景观文化内涵,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通过视线诱导的形式引人吸引游客的目光。
交旅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当前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交旅融合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旅游公路作为重要的载体对于促进交旅融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打造一条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的游公路,需要运用前瞻性、因地制宜思维地从旅游公路沿线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景观风貌等多角度去考虑规划设计,使旅游公路不仅是运输通道,更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公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