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继续破解“三农”问题为基调,以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社会“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支撑;对今后3年,乃至2035年以及2050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间多处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到旅游业的内容,而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旅游业也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文明建设、人才培养、投融资拓展。
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的重要基石,是乡村的核心发展支撑,通过发展乡村的产业来带动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实现产业发展的调整,实现逐步由农业为支撑的传统产业转型为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虽然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向高端迈进,但是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农民就业问题。近些年来农民工外出就业依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据统计约有2.8亿农村人口外出就业,这证明乡村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很严峻的形势。外出打工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就是一个很尖锐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过程的产物,怎么去解决当前这个问题要从根源上找原因,怎么实现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怎么实现农民工返乡就业是发展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现实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农业发展为基础,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地集约制和农产品专项种植,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和发展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进行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在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域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功能多样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工程,以乡村多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品质逐渐提高,城市生活水平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延伸出新的需求,怎么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也是适应和调整乡村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调整产业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二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实行特色高端定制;三是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亲子度假的旅游产业发展。紧跟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其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发展要实现三产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地域特点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以一产为主也可以以三产为主,这个要因地制宜,不能跟风和模仿其他地域成功的案例而忽略其本身地域发展特点。同时政府应根据当地情况实施调整其产业布局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做到无缝对接。
生态宜居的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目前在各地域乡村还存在着村民杂物乱放、垃圾无分类任意乱倒、污水任意排污等行为,陈规陋俗依然尚存。因此要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构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是发展美丽乡村的硬性条件要求。
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打造生态网络建设体系;保留乡村风貌及原生态生活现状;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规划以居民的实际需求及特殊的生活方式为原则(生产生活工具与老人上楼房的问题、传统的院落居住模式都需要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村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无特色无情怀失去了原本的乡土气息)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构建有温度、有情怀、有回忆的乡村。
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推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全国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包括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万人,这个数据说明中国受教育程度比例非常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可以举办夜校和老年大学,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同时制定相应的文明法则和制度依法治人。
乡风文明的基础是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培育。家庭是组建乡村的组织单元,家和万事兴是自古以来中国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来的精神食粮。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社会稳定才会形成社会文明及和谐社会;优良的家风家训能够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能够有效净化和涵养社会风气,培育乡村德治土壤;营造一个好的乡村生态文明风貌。
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乡村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健全学习文化机制,制定生态文明手册,以家庭为单元进行学习。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下乡工作,组织村民组建不同主题的文化机构。可以通过演艺的形式把积极地向上的生活编撰成优秀文艺作品,用演艺的方式向大家进行宣传,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乡村振兴其实也是人才需求和培养的关键。怎么有效的根据乡村产业的升级与发展进行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储备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才大批流进城市,特别是一些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就在城市工作,不会返乡就业。那么怎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通过乡村的产业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休闲旅游设施、民宿、主题餐饮等形式),通过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
通过政府的努力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开设专业的创新培训机构、专业合作社、技术委员会请专业人员及文化技术传承人进行授课培训,积极发展业务技术人才;设立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人才培养战略。并设立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健全医疗医保政策。
实行专业人才自主选择制度,实行自由开放的人才选择环境,政府简化人才选用的各种程序。在乡村教师的选用上充分发挥校方的主动权,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人才支持。加大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和后勤保障,改善基层教育人才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投融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振兴建设保驾护航,但是同时乡村振兴目前在投融资阶段还面临着很大困难和瓶颈,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个体共同努力实现投融资渠道的拓展。
1.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和额度以及制定相应的专项惠民政策。
2.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
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三农的比例”。
(规划设计院八所 陈艳辉、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