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N

EWS博雅动态

【行业观点】全域旅游助力打造 “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镇化

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全域旅游集中体现了新型城镇化本质内涵,二者都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友好理念,着眼点都在小城镇或乡村;都强调了城镇的文化属性。全域旅游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全域旅游及由此引导的休闲农业、养老康疗、会议会展、创意文化、运动娱乐等泛旅游产业,推进旅游与文化、餐饮、生态、健康、体育等相关产业立体融合互动,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附加值和溢出效应很高的泛旅游产业。具有产业、居住支持双重价值,是城镇化发展重要动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对于打造“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全域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国策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围绕全域旅游,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等多个文件,此外,在“十三五”旅游规划文件中均围绕全域旅游开展工作部署,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全域旅游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域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国策。
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公布了首批262家、第二批238家的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全域旅游开创旅游发展新格局。随着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旅游城市的目标。

国家旅游局计划在全国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景区依赖向体验休闲转变,粗放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政府主导向政企合作转变。我国当前有660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其中传统化石类资源城市就有118个。发改委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就有69个,一些传统的工业城市都面临着产业竞争力下降,城市活力不再的局面,迫切需要升级。全域旅游对新型城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全域旅游助力打造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镇化

2.1全域旅游助力打造绿色新型城镇化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以“景城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走新型旅游城市,全域旅游的青山绿水打造绿色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大城市人口向星罗棋布的特色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全域旅游立足旅游景区资源特色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全域旅游面向市民和游客推进景区和城镇一体化发展,吸引游客在景区赏景、到城镇消费,走出“景城一体化”的新型旅游城市发展之路。

“全域旅游+绿色城镇化”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及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支持旅游小镇。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将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提出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城市建设重点是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绿色新生活行动。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节约方式转变。培育生态文化,引导绿色消费。全域旅游充分借力丰富的生态、文化、乡村等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景区工作,积极推动休闲度假、节事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景区景点同步发展。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以旅游提升为发展契机,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2.2全域旅游助力打造智慧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智慧城市建设方向提出: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全域旅游是“旅游+互联网”“旅游+科技”,形成在线旅游产品,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产品,如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大数据应用、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政务、未来景区、未来酒店等。全域范围内旅游交通和智慧旅游等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强化“互联网+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无线畅游”目的地,形成以“导游、导览、导购”为特征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客情监测与分析、在线行为分析、舆情监测平台等,构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营销服务平台及政务管理云等,保障数据实时共享,实现旅游产业运行全数据化管理。会同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各类交通间的相互衔接,实现零换乘,提供良好的旅游交通服务。
总之,全域旅游是智慧的,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为新型城镇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2.3全域旅游助力打造人文新型城镇化

全域旅游的文化旅游打造人文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重要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建设城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社区配套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发展中小城市影剧院。建设城市体育场(馆)和群众性户外体育健身场地,社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文化休闲街区、休闲步道、城郊休憩带。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和公益性城市公园等等。

全域旅游以文化为城市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传承和传播文化,以农庄特色经济进行农村经济转型探索,以旅游资源作为养生旅游品牌对外推广,以户外运动配套发展,开展旅游业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和示范,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自然持续发展,文化魅力独特、城乡统筹的新型宜居山水旅游城镇。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古建筑、古遗址纳入和谐城市建设规划中,使古建筑与山水自然衔接,文化与城镇有机融合。全域旅游,核心品牌景区、城市建设、文化、服务、市民的热情好客度等各方面都成为旅游要素,游客进入之后有一种融入感,能够全城体验,这是由旅游资源、城市氛围市民素质、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市场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旅游与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的耦合效应,融合度非常好。

全域旅游将一个城市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转变为吸引物并迅速的传播出去,形成目的地品牌形象。另外,旅游的外向性和美好性,也能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旅游城市的目标。景区依赖向体验休闲转变,粗放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政府主导向政企合作转变。我国当前有660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其中传统化石类资源城市就有118个。经被发改委确定为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就有69个,一些传统的工业城市都面临着产业竞争力下降,城市活力不再的局面,迫切需要升级。全域城市(镇)化是中国城市21世纪发展的主要命题。

3、全域旅游城镇化展望

旅游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高度耦合,囊括城乡统筹与城市质量提升。区域内若干城镇和乡村,作为全域旅游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旅游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基本服务均等化”,在大城市周围,打造环城游憩带,形成依托小城镇、旅游区、村落而发展的休闲带。构建“向心发展、组团布局、统筹融合”的城镇发展体系,从全域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息与社会管理等方面构建全域城镇化发展支撑体系。打造集现代新城、活力新区、特色新街、优美新居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田园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镇化的重点内容。

全域旅游将成为一项中长期国家战略和国策,通过全面改善和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全域旅游城镇化,全域旅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越旅游领域。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引擎,是历史赋予旅游人和旅游业的巨大机遇。从生态建设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届时会塑造一批生态城市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域旅游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全域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旅游生活新方式、幸福源泉和小康指标。全域旅游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人民素质提高、各民族融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以全域旅游设计为载体,强调全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全域旅游”中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上一篇:颠覆传统,高科技下的智慧旅游新体验 返回列表 下一篇:肖星:跳出传统农家乐,做精做强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