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视察过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遍布全国各地,有关扶贫开发的讲话多达20余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红色旅游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发展给革命老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展了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红色旅游具有与生俱来的扶贫功能和特点,应在这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中,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进行精准扶贫的实践与创新。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形成。全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
红色旅游的内容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九八抗洪、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学、歌舞、影视和实景剧等艺术手段,提高展览效果和感染力。
红色旅游精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据调查,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个年龄层和职业群体,青少年学生占三成以上。入境游客参加红色旅游人数不断增多,《亚太旅游协会指南》专题报道了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有新进展
呈现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区域联合发展的新趋势,增强了特色产品的影响力。
红色旅游六大趋势
区域品牌差异化
全面体现品牌特色,走差异化道路,深化发展。
旅游发展国际化
站在我国革命战争历史的角度,吸引的客源和市场有限,但要站在国际、世界的立场上,可以赋予它更加广阔的含义。
产品规划体验化
用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强化旅游者的参与意识,使旅游者在红色旅游过程中经历心灵震撼,得到精神文化感悟。
市场促销多元化
强宣传促销,用促销手段的多元化方式让消费者了解红色旅游。包括在红色旅游主题下和绿色旅游、蓝色产品的结合。用市场运作去开发市场。
区域运营日常化
要丰富手段,活跃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日常化运营;要淡化景区,淡化开发。将景区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 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
开发融合联动化
产业融合
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结合,全面发展;
产品和线路融合
红色为引,与绿色、蓝色、黄色等多维产品和线路融合,增加吸引力,彰显特色;
精神融合
将红色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融会,焕发活力;
空间融合
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从地域类型、产品类型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发展效率;
科技融合
将科技手段融入旅游发展中,增强时代感;
层面融合
从区域发展层面和旅游发展层面来发展红色旅游业,跳出旅游发展旅游。
激活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综合功能
红色旅游的政治、文化、富民、民生综合功能,是红色旅游的优势所在。十余年来,红色旅游塑造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已经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旅游活动之一。据预测,2015年红色旅游游客将突破10亿人次,综合收入将突破2500亿元。在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产生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富民和民生功能也十分凸显。
首先要继续实施政策驱动
当前,红色旅游“二期规划”即将收官,未来发布的“三期规划”在红色旅游综合功能的发挥上值得期待。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务院“31号文件”等纲领文件中明确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具体目标及任务,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力推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扶贫规划的贯彻落实,政策驱动红色旅游精准扶贫,使红色旅游走在精准扶贫的前列。其次要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进一步塑造红色旅游吸引人、感召人、教化人、富裕人的品牌形象,增强全社会的认同感,使更多的游客自发自愿走进红色旅游景区,接受红色洗礼的同时拉动旅游消费,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再次要在推进“三期规划”落实中,既重视协调各职能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多向中央明确的“国贫县”和连片扶贫区倾斜,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其“造血”功能,多在“授人以渔”上用气力,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多在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上动脑筋,引导其克服等、靠、要错误思想,充分挖掘富源,彻底切断贫根,让有意愿改变现状的人有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多在实施精准扶贫措施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真正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升服务扶贫与引领扶贫的双重能力。红色旅游是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而产生的,一经提出就是国家战略,在其发展中要注重联系党和民众,并成为两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毫无疑问,红色旅游失去了密切政党与民众关系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应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旅游扶贫既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红色旅游综合功能的具体体现。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是一条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好路子。
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要求,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实际,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应当聚焦于提升服务扶贫与引领扶贫的导向措施。
“
精神加理念扶贫
要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激活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红色记忆、奋斗意识和拼搏精神,积极融入全国齐心合力扶贫攻坚的氛围中,提振精神、转变观念、思新求变。
项目资金扶贫
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景区带动扶贫
通过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质量,促进周边交通设施提升、生活环境改善,带动景区周边乡村居民,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交通业、商业、景区运营参与等方面实现创业富民和就业富民。
农旅融合扶贫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反哺农业,使农户成为旅游商户,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
商品制造扶贫
采用打造旅游商品制造专业村的模式,使村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
“红色旅游+”扶贫
具体走好六部曲,即“送智力”:建设红色旅游书屋,面向红色旅游景区驻地群众借阅图书,使其增长知识,汲取力量,不断增强“造血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好脉”:组织旅游专家对其旅游发展把脉支招,免费咨询;“促联合”:强力推动区域合作、强弱帮扶,共享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搞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和举办活动帮助革命地区更好地宣传自己、营销自己,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储人才”:帮助革命老区培养储备高素质、精专业的人才和领军人物,增强发展后劲,打破“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献爱心”: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通过公益性的捐助资助实施精准帮扶。
”
构建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动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新常态下的红色旅游工作,既具有有利条件又面临艰巨任务,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趋向,既要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又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既不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因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而无所作为或畏缩不前。精准扶贫强调真抓实干、提质增效。
为此,在宏观指导层面,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机构要制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各级“红办”要制定实施细则,各成员单位要制定行动方案;在实操层面,开展实地摸底,深入准确收集贫困信息,精准掌握扶贫第一手资料,是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也是红色旅游助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保证。各级红色旅游主管部门要把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要民生工程、重点攻坚课题,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步推进,做到走得勤、问得频、见得广,摸得透、想得全、谋得远。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建档立卡工作要求,下沉工作重心,深入实地调研,了解核实基本情况,摸清贫困人口数量、找准致贫原因、了解脱贫需求、明确帮扶措施,从而解决“为谁扶贫”、“谁来扶贫”、“怎么扶贫”这些重要问题。要强化联动参与机制。一方面要强化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各部门的联动合作。加强发改、财政、民政、教育、文化、交通等“涉红”部门及农业、扶贫等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建立上下协调、横向协作的联动机制,整合扶贫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功能,引导、鼓励社会协同参与。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广泛吸纳多元扶贫主体,努力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社区—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扶贫帮扶体系,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扶贫如何做到精与准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过去十年来,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形势喜人。红色旅游的大力开展,为全国各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播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对于红色旅游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红色旅游要从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寻求创新突破,既要结合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进行融合发展,也要在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上,增加项目的趣味性、体验性与科技性,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另一方面,要求红色旅游在全国扶贫的攻坚战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在接下来的五年建设计划中,爱国主义教育与扶贫致富俨然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重大任务。
旅游扶贫已经喊了十几年,取得的效果无疑是显著的。像山东、江西、贵州等地的红色旅游扶贫,改变了当地的村容村貌,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红色旅游新模式。然而放眼全国,尚有很多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缓慢,形式落后,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红色旅游产业一片“飘红”的形势下,有些红色旅游目的地却沦为旅游“飞地”,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现象。与此相应,“精准扶贫”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其中要义,笔者认为当是要从“精”与“准”上去深入理解与贯彻党中央这一科学决策。
何谓“精”?“精”显然与“粗”相对,它可以指精心、精确、精选,往往是通过非常专业的深入探索与思考而得到的东西。我们也常常把某一种事物或现象最为令人称道的状态称之为精致。所以,就红色旅游精准扶贫项目而言,从项目的引进,景点的打造,景区的管理,到资本的融合,利益的分配,都必须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理念先进,以人为本。我们一方面要引进前沿的规划理念与运营项目,同时也要考虑项目的运营能够吸纳多少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项目的收益最终可以让当地居民获得多少实惠。精心打造的红色旅游项目在宣扬爱国主义的同时,也能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得利,从而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要把扶贫脱贫理念始终贯穿到项目的精心规划设计中,也贯彻到景区的精准管理中。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精”字当头,其要义就在于能够把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需求与投资方的利益、运营方的利益、参与者的利益,当地居民的利益都要得到合理的满足,这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智慧,也是红色旅游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的一大理念。
精,还有精神观念的意义。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红色旅游的精准扶贫工作最终还是要精神上的扶贫。红色旅游景点所在区域一般也称作“老区”,多为偏远闭塞的乡村或山区,发展经济固然不利,但观念的落后也是根深蒂固的。这往往是由于当地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生活方式的不甚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反过来,当地居民观念的滞后,人才的不足必然也会影响景区质量的提高。因此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运营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当地教育,开展各类培训,提升当地人的素质,改变生活观念,从精神上彻底脱贫,这都需要管理层规划层做到全面而精心的设计。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协同一些爱心企业深入到红色文化地区,如甘肃省环县等地开展一系列“红色旅游书屋”图书捐赠活动,这种扶贫模式就是力图从精神领域对老区扶贫工作予以深度的支持。
“精”体现了观念决策上的精深与完美,而若要真正落实达到预期效果,那就还需要“准”。
准,决定了红色旅游扶贫的有效度,也就是扶贫开发要做到“有的放矢”。与其他旅游扶贫的形式一样,红色旅游扶贫要注重扶贫的效果。但在某种意义上,红色旅游区域的扶贫工作对于精、准的要求会更高。政府部门要以主导者的身份,从宏观上要高屋建瓴,从行动上要求真务实,从思想上要上升到“反哺”老区人民的高度去对待旅游扶贫工作。以前的那种漫灌式扶贫,虽也起到过很大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该扶贫的没有扶,脱贫了的又返贫,景区利润的大部分被开发商获得的现象。因此,所谓的“准”就是要突出务实的工作作风,找准贫困点,摸准贫困者,对准贫困源,融合社会力量,打好持续战。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红色旅游扶贫模式。
在红色旅游的精准扶贫中,只有以“精”为工作理念,以“准”为行动方向,以“扶”为方法手段,精准扶贫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