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街区是指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全文如下: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关于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任务要求,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认定对象
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
2 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18日止(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主体
旅游休闲街区所在县(区)或镇(街道)人民政府。
(三)申报条件
1.符合《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行业标准及评分细则关于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相关要求;
2.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位;
3.文化和旅游特色鲜明,文化资源、文化景观丰富,文化展示空间和活动、服务条件良好,旅游休闲业态种类多样、形式创新,经营单位数量充足,经营状况良好;
4.功能完善,旅游公共设施与信息服务体系健全;
5.访客综合满意度较高;
6.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7.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措施到位,符合国家各项相关要求,街区相关各类主体及其运营行为取得全部相关必要手续;
8.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负面舆情事件;
9.已是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四)申报组织
1.由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申报组织工作,各地申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数量为1—3个,按优先顺序排序,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纸质版。
2.经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确认推荐的各申报主体书面填写《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申请报告书》,提供纸质(A4纸)相关证明材料(一式两份),并提供U盘(含文字、图片和视频),以上材料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统一报送。申报主体还需通过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管理系统进行线上申报。
(五)申报材料
1.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件;
2.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申请报告书含电子版(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管理系统填报);
3.自评打分的相关证明材料(含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4.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负面舆情事件的承诺书;
5.其他材料。
3 认定程序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下列程序组织认定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一)组织材料审核和基础评价;
(二)以线上答辩形式组织开展综合评价;
(三)审定认定结果;
(四)对确定的认定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
(五)对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发布认定公告。
4 其他事项
(一)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及评分细则要求,审核申报主体相关材料和自评打分情况。
(二)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负责组织推荐申报对象,按时提交申报材料,组织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参与线上答辩。
(三)被推荐的旅游休闲街区所在县(区)人民政府或镇(街道)人民政府作为申报主体,要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准确。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联系人:赵成、唐前松
联系电话:010-59882071、59882072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21年11月11日
附件:
1.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申请报告书
2. 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负面舆情事件的承诺书
评定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基本要求
《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将旅游休闲街区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两个等级,对街区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旅游、节约饮食和绿色消费等方面作出了规范。《标准》提出,旅游休闲街区应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稳定的访客接待量、统一有效的管理运营机构、一定比例的地方文化和创意文化业态等。
文件指出,“旅游休闲街区”宜有晚间文娱活动,旅游旺季宜有80%以上的经营单位营业时间到21时。此外,街区应展示城市与街区历史文化风貌,消费业态要有创意性和艺术性。在夜间经营的模式下,休闲街区宜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及餐饮文化的展示体验;宜采用声、光、电等技术烘托休闲氛围,展现街区的夜景。
《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规定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条件,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划内的各类旅游休闲街区。以必要条件和一般条件为依据,旅游休闲街区由高到低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接待访客量应不少于80万人次,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年接待访客量应不少于50万人次。
必要条件规定了各级旅游休闲街区应具备的硬件设施与服务管理项目,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具有稳定的访客接待量、具有统一有效的管理运营机构等。
一般条件规定了旅游休闲街区的可进入性、文旅特色、环境特色、业态布局、服务设施、综合服务、卫生、安全、管理等要求。
图源:中国旅游报
旅游休闲街区如何打造
大众度假时代,处处皆风景。旅游休闲街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气质与风貌,是度假消费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博雅方略认为,旅游休闲街区的建设应该强调主客共享,兼顾本地客源的休闲需求与外地游客的需求,并总结出博雅方略打造旅游休闲街区的四大路径,助力全国各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
01 路径一:街区建设景区化
对街区进行景区化规划设计,以A级景区建设标准为参考,全面提升街区休闲环境、服务品质和休闲娱乐水平。
规划设计——衔接城镇规划及区域片区发展规划,在上位规划指导下找准自身定位。
基础设施——对标A级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游憩方式设计——游憩化设计商业业态设计,主题文化业态的创意性、趣味性、参与性设计等。
景观设计——主题文化景观设计、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
游线设计——设计兼顾商业人流和旅游人流的旅游线路;夜游线路设计。
02 路径二:业态配置休闲化
休闲业态的设置是旅游休闲街区打造的核心内容。旅游休闲街区业态配置休闲化主要是业态调整,包括街区休闲业态种类选择(即规定限制和支持哪些业态)、业态结构调整、街区固有业态休闲化提升,以及新休闲业态培育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浙江省发布的《2019中国文旅目的地发展报告》,疫情过后的10种旅游新业态有:红色旅游、夜间旅游、室内游乐、虚拟旅游、研学旅游、博物馆旅游、旅游演艺、康养旅游、房车旅游和低空旅游。
03 路径三:特色文化品牌化
围绕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提炼文化特色,赋予街区独特的主题定位和品牌形象,并通过主题文化景观设计、文化氛围营造、主题文化业态设置、文化产品设计、品牌营销推广等手段,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打亮街区特色文化品牌。
旅游休闲街区文化挖掘的三个方面:
城镇历史看文化底蕴,铺垫街区主基调;
从地域文化挖独特个性,构建街区差异化竞争力;
从市井文化寻休闲因子,提升街区休闲服务品位。
04 路径四:区域发展融合化
实现街区与社区发展融合。除满足游客需求,街区发展要兼顾社区居民休闲需求。
街区与城镇发展融合。街区在空间布局、设施建设、业态设置、管理统筹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甚至整个城镇的发展定位及方向相协调,以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
博雅方略认为,市场比品牌更接地气。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的旅游休闲街区评选,更多的是对全国各地创建休闲街区的指引作用。城市气质与历史底蕴各有差异,各个地区在发展休闲街区时务必要尊重各地的资源禀赋基础,实现差异化发展。
如博雅方略在承接哈尔滨中央大街业态调整项目的编制工作中,具体对步行街一体化管理,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调机制; 建立政府宏观引导、企业主导运营模式,强化准入招商机制;
统一步行街区整体建筑风貌,结合业态定位,逐步分批进行改造;完善步行街区交通服务系统,实现地面步行、地下交通组织形式。
在对北京史家胡同旅游发展策划中将规划结构定位一轴两带四区六标点,欲打造皇城最具京城文化韵味的高端私密静逸胡同。项目共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史家文化观光博览区;主题特色庭院体验区;国粹精品文艺交流区;民俗文化创意展示区。都体现了尊重城市历史、因地制宜打造休闲街区的基本原则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