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亚里士多德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罗马假日》 本文题记:幸福就是把生活放在旅游的路上。
关键词:旅游 幸福产业 高质量 高品质
世界旅游组织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确指出: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因此,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社会方面。经过40年发展,我国经济“有没有”问题总体已解决,正如邓小平同志晚年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成为重要的治国理念。把旅游业打造为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赋予了旅游业重要而光荣的使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高质量的需求,而高质量的需求又呼唤高质量的供给。因此,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幸福需要。
1.1旅游的幸福指数
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个人养成的重要途径,参与机会的多少和参与能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生活质量、个人尊严和幸福感的重要标志。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国民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感。如何更好地衡量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是当下国际重要的命题。旅游作为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精神消费,其本质就是让人们通过观光、休闲、度假等体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实现“福祉”、“主观幸福”、“客观幸福”、“快乐”、“生活满意度”等的。
著名学者Inglehart(1997)根据“世界价值观调查”(简称WVS)的“幸福问题”的调查,得出“主观幸福”和GDP的增长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关系,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二者就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近的研究也发现富裕的国家不一定是最快乐的国家。因此,对于进去新时代的我国,逐步由发展中阶段进入发达阶段,对于民众是否“幸福”成为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国民主观幸福指数”概念已初步获得国际认同。不丹是最早应用“国民幸福指数”衡量发展的国家,被不丹国王付诸实践,不丹人均GDP仅700多美元,但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幸福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05年,43个国家出席了加拿大召开的“国民主观幸福指数”国际研讨会;2008年,法国前总统萨克奇进行了一项“幸福与测度经济进步”研究,该研究认为应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以主观幸福程度、生活质量及收入分配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顾问杰弗里·萨克斯教授(Jeffrey D. Sachs)指出:“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使用幸福感指标来为决策提供信息”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幸福指数研究,并创设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我国关于“幸福”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中期,以城市、农村和全国三套小康生活水平标准成为小康生活程度的尺度;2000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数”;全国人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也有国民福祉指数等指标体系研究。携程是我国率先推出“幸福指数”新概念的旅游公司,从2016年开始发布“中国旅游者幸福指数”报告。其发布的《中国旅游者点评与幸福指数报告2017》尝试为国人建立“旅游者幸福指数”标准,指出旅游者的幸福程度不一定与花费有必然关系。也不一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幸福指数就一定高。
古人云:仓廪实而民知礼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用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更多符合人性发展的旅游休闲幸福感、归宿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旅游不断地带给这个时代的人们以最需要的恬适、快乐、品质、内省的生活。
1.2 世界幸福国家的旅游
《世界幸福感报告》是对全球幸福状况进行的年度调查。联合国每年都会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全球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在2018年的“3月20日”的“国际幸福日”,联合国发布了《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报告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编写,根据幸福程度对156个国家进行了排名,芬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人民幸福感排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士、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瑞典和澳大利亚。自2012年至今,这10 个国家一直位列这份报告的榜首。报告作者说,“幸福度排名前10的国家在公信度方面评分很高,国民非常友善,因此很有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良的服务。都是很值得游玩的地方。”
逐一分析一下这些国家的旅游,可以发现,
芬兰空气洁净度全世界数一数二,景色之壮美不输任何国家。芬兰是千湖之国,桑拿浴是备受推崇,是减压、放松的好方式。520万人口的芬兰桑拿浴却多达330万处。2016年,吸引了770万世界各地的游客,2017年,我国游客在芬兰消费总额超过其它国家游客。
挪威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户外空间吸引全世界的人:游览挪威壮观的峡湾,户外帐篷,攀登最高峰之一斯卡拉山,蜿蜒的景观公路、北极光,美丽的山峰和壮丽的冰川让人流连忘返。挪威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我国游客是外国游客中发展最快的群体,
丹麦被作为最幸福的国家,为其国民提供了大量免费公共服务,强烈的社区归属感。皇家城堡、古老运河、馆藏丰富的博物馆、“哥本哈根皇家圣诞桌”、温馨舒适的文化认同感和有太多的理由让你选择丹麦作为目的地。旅游业是丹麦服务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更是众多国人乃至国外游客出境游的首选之地。
冰岛的经历过的经济衰退刺激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冰岛航空可提供到达欧洲的廉价航班,同时延长了在首都雷克雅维克的停留时间。游客可在首都找到室内市场和室外游泳池,许多容易进入的国家公园。沿着环形公路自驾游,沿途欣赏下冰岛的火山、海滩和其它美丽的户外景观。
瑞士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因优良的滑雪坡和浓郁的巧克力而知名。其户外空间还帮助国民们培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峡谷漂流和皮艇运动都是探索瑞士野外环境的好方式,当然高空跳伞一览茵特拉肯壮观美丽的群山。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十大最高生活质量城市排行榜。旅游发达。
荷兰热衷体育运动旅游,境内可供安全出行的自行车道长达32000多公里,选择独立规划一条自行车骑行线路,旅途中得到一些有趣的锻炼,雇一位当地导游指引你环游城市。首都阿姆斯特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荷兰低税收,具有良好的卫生保健设施,荷兰人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加拿大幅员辽阔,向北一直延伸到北极圈。地域宽广、文化多元。加拿大横贯公路沿线可以旅游,在冬季期间尝试狗拉雪橇。落基山脉的班夫国家公园或加拿大的众多国家公园吸引众多的游客。
新西兰人类居住史约有800年。主要由一些岛屿组成,有许多旅游景观,从蓝山到南岛的野生企鹅,火山、古老的毛利人遗址以及汤加里罗国家公园的火山口。污染很低,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岛屿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风景和繁荣的动植物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产业尤其发达。
澳大利亚污染程度低,腐败水平低、生活质量高、经济自由公民参与度高,居民关系紧密。大部分国家公园、户外场所等公共场所都提供免费或投币式烤架;当地人很好接触,游客可尝试各种肉类和海鲜美食,或搭乘游艇,一边烧烤一边欣赏库努纳拉湖的美景!澳大利亚人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
瑞典自古以来环境都比较和平,旅游业较发达,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参观这个国家,居民对生活的高满意度。幸福的咖啡店传统“休息时间”,一起喝咖啡聊天、讨论新闻以及品尝甜点聚会时间。增强了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瑞典是世界上最大的3个咖啡消费国之一。慢生活
总之,研究发现,世界上所有这些幸福的国家旅游都很发达,国家拥有良好的政府管理和强烈的社群意识,尊重本国公民,国民们还享有较高质量的生活。幸福的国家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世界游客,也更多地让本国人去世界旅游。而幸福排名最靠后的国家叙利亚、卢旺达、也门、坦桑尼亚、南苏丹、中非共和国和布隆迪等基本都是战乱和落后国家,不但无法吸引国际游客,本国的国民也鲜少出国旅游的机会。美国幸福感排名第18,比去年下降4个名次,正在下降。而我国排名第86,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既说明了成绩,也提出了要求,全面建成小康,成为旅游强国,才能实现幸福社会。
2.1旅游是从增长到发展从生产到生活的幸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型。旅游成为国人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化解社会主要矛盾,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已经成为进入新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丰富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命将是人的全面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旅游中发现幸福、体悟幸福,把幸福当作美好生活需要是所有居民的共知和向往。随着旅游成为 “常态”或“刚需”,百姓对旅游的幸福功能有了更深刻领悟。如果说以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致力于“生产”,实现数量增长,那进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就是要抓好“生活”,实现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幸福感受。
我国消费者已不再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幸福,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服务体验。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超过GDP总量的11%。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瑞士信贷银行《全球财富报告2015》指出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2030年近35%的人口(4.8亿人)将达到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标准。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消费占比在上升,外出旅游变得越来越频繁。
经济和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幸福感。新时代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的旅游供给,提高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刘世锦委员说高质量发展特征一是产品质量高,二是生产过程效率高,三是整个发展过程可持续。旅游业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样也要满足产品质量高、生产能效率高和发持续发展。收入增长和旅游闲暇,是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突出生产实现增长—强调生活实现人的发展—重视生态—丰富生命”的主线不断清晰。
2.2旅游成为幸福产业之首
《大阪旅游宣言》提出,旅游的核心是意向接触、感知和学习丰富的大自然以及利用社会和文化的活动。旅游给人们生活幸福感有: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享受;促进旅游目的地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促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参与的幸福感;社会弱势群体平等机会参与旅游,公平享受发展成果,覆盖社会,让全社会平等和公平都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旅游的全新环境刺激将迫使人们跳出过分的自我关注,有益于个体和社会整体的活动;旅游的新奇知识和体验将带来自我愉悦和成长,产生自我肯定等积极情绪。旅游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国人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成为衡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国办发〔2016〕8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幸福产业。旅游产业被认定为“五大幸福产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之首,主要基于:
一是旅游业能开阔视野、强身健体,舒展心情,传播文化、交流感情,增长阅历与见识,最能体现人们的生活心态,是幸福生活、健康生活和美丽生活的标志,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给居民带来幸福感,也是幸福感最强的产业。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旅游是改善大众生存条件、实现个体美好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
二是发展最快、消费最旺、投资最热、发展最成熟的产业、最具潜力和活力,旅游带来消费、带来市场、带来服务能力提升,带动效应好,对社会经济贡献大;可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大众的就业率。更好满足大众新的消费结构进级,适应新时代人们的非物质消费的需要。提高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促进消费,而消费增强反过来又会刺激幸福。如去年我国的人均出游次数已达到3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三是旅游业有较强的综合性,既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传统产业要素,又包括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兴的产业要素,其分支产业丰富,消费的拉动和带动作用强。旅游业的发展既包括了经济,也包括社会。
四旅游产业超越服务业范畴,有非常广泛内涵,是综合带动性强的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全过程,与其他产业进行充分融合,较强的引领性,与其他幸福产业可以很好的融合发展,是“五大幸福产业”的先导和动力产业;旅游业对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都有着较强的拉动作用,是幸福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既可以带来新业态,为其注入新内容、提升新动能。
五旅游具有规模性,我国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均位居全球第一,入境也位居世界前列,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庞大的规模奠定了中国旅游业的市场地位,在消费的提速升级上具有较强的基础和优势。将其放在幸福产业之首,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释放潜在消费活力。大大提高国民群众获得感,提升生活质量,知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 以旅游为引领的幸福产业,能更好破解国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抵触。更好引导中西部成长和经济落后地区贫苦人口致富,可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更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新常态下持续、高质成长。
2.3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高品质的幸福社会
我国旅游业经历了高速发展,规模和体量大跨步前进,有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但旅游质量不高、产品和业态单一、市场秩序失范、旅游科技含量不足、高端市场流失境外等现象比较突出,还不是旅游强国。十九大提出“人的全面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休闲旅游消费提供强大的支付能力和优质的休闲环境。优质旅游体现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遵循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旅游强国梦的唯一选择。
进入新时代,在生产向生活转型过程中,要解决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长到发展的转型中,幸福社会不仅要解决“物质匮乏货币贫困”,更要解决旅游的“时间贫困”和“休闲贫困”问题,在货币财富增长的基础上,更要致力于增加人们的有效时间和优质休闲等时间财富和休闲财富。
旅游业要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动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发展新路,推进旅游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发展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优质的幸福生活。而反过来,人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则倒逼高质量的旅游生产供给。民众希望有安全、愉快的旅游体验,希望购买到真正值得信赖的商品和服务。践行“品质立游强旅”,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幸福需要,旅游将成为很重要的消费抓手。
第一,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旅游产品供给。解决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广大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推动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业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新兴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平台、新载体,提升旅游的品质,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需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升旅游者的幸福指数,把旅游业培育为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
第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解决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旅游整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适应由景区景点的观光旅游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转变,科学布局旅游产品和业态,通过重点景区、重点线路带动“全域旅游”,要把握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第三,优化旅游设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进一步着眼整体协调性,优化服务设施。通过改善硬件,打通一些通道,提质一些旅游设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第四,优化旅游管理,坚持友好有序优质目标,实现旅游服务和监管环境的优化提升。旅游覆盖领域广、产业链条长,要进一步创新旅游监管机制。通过健全管理机制,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旅游体验,让旅游服务更好满足游客的需要,让游客游得安全、游得舒心、也游得放心,感受到旅游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产业体系优化,产业融合、行业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等,结合其他产业发展。构建“全域化”产业生态,大力实施“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
第六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培育“工匠精神”。服务业要出大师,也要有“工匠精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消费者为根本,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必须加快形成以消费者为根本的服务理念。旅游消费已成服务业消费的主力军,也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旅游精神文化消费将持续扩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未来将追求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潮流,看重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更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哲学家皮珀曾指出,“闲暇是文化的基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将为旅游化、休闲化提供更多新的资源空间,通过旅游化、休闲化的闲暇时间使用,人们得以培养出洞悉现实世界的能力、以静思默想沉淀下来的智慧、让心灵得到滋养而积蓄更强大的力量,将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提供新的着力空间。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品质生活,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建设现代旅游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优质旅游”着力在旅游业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下功夫,为全面建设旅游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发挥旅游作为美好生活风向标、社会融合黏结剂、深化改革突破口、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域发展联动机、现代经济创新者、生态文明引领者、现代治理折射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的重要作用,补齐影响旅游发展质量和整体品质的短板,打造大国级旅游精品,以高质量服务助推人民高品质生活,实现品质旅游形象持续提升。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大国向强国转变。在高质量发展、平衡发展等方面发力,更高水平、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人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的幸福社会。
参考文献:
[1]Angie McPherson. 此生不能错过的10大最幸福国家.2016-08-17
[2]夏杰长.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幸福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2-10
[3]夏杰长。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旅游强国的唯一选择.中国经济时报.2018-03-22
[4]王德刚.让生活更幸福是旅游业的使命.中国旅游报.2017-05-19
[5]王德刚.旅游业如何让人更有“幸福感”?.海南日报(海口).2016-07-13
[6]徐挺 厉新建.美好生活、文化自信与旅游使命.《中国旅游报》.2017-12-13
[7]岚焉.旅游绿皮书:探索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8-01-12
[8]刘革安.优质旅游体现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2018-03-12
[9]徐鹏程.文化旅游产业要坚持“四个转型一个跨越”.《中国经济时报》.2016-05-06
[10]刘锋.从幸福指数看创设旅游恩格尔系数的必要性. 《中国旅游报》2011-7-1
[11]暴媛媛.刘世锦: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经济日报》.2018-03-19 第14版
[12]李伟.新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经济导刊》.2018年第3期 2018-3-19
[13]伍策 冷竹.调查:旅游者幸福感不一定与花费有必然关系.中国网.2017-03-30
[14]潘澜. 以游养心:旅游对现代人幸福感的贡献,中研网2015-11-3-
[15]薛枫.2018年全国旅游新闻宣传座谈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新华网2018-02-03
[16]邓永宏.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品质生活.重庆政协报.2018-03-12
[17]乔瑞庆.高质量发展从保障高质量生活开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8-01-03
[18]陆娅楠. 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人民日报.2017-12-23
[19] “旅游”为何是幸福产业之首?搜狐2017-11-02
[20]旅游引领幸福产业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2018-1-3
[21]【两会产业观察】新机遇下旅游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央广网.2018-03-18
[22]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2-01
[23]推进上海旅游高品质发展 今年将重点聚焦“四个提升”.解放日报.2018-2-7
[24]“旅游+”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日报. 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