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标准化体系构成了旅游活动及旅游产业进步的关键技术基石,其在推动旅游管理体系升级中扮演着基础性与先导性的角色。随着《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 26358-2022)的正式出台与执行,该标准不仅为众多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还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生态文明以及智能化运营等多个维度设定了新的标杆,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步入2023年,“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提出,为度假区的发展蓝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性启示。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正依托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技术浪潮,通过创新机制的激活、结构布局的优化以及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引领着生产力水平的飞跃式发展与经济模式的深刻转型。
通过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其与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之间存在着诸多共鸣之处。当前,旅游度假区若要实现长远且高质量的发展,单纯依赖传统的度假资源来吸引游客已显得力不从心,创新性与绿色化的转型势在必行。
@摄图网
1、度假环境绿色发展实践深化解析
绿色低碳:践行生态与民生的和谐乐章
旅游业,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场,其在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化建设中承载着推动绿色转型与低碳生活的重大使命。这不仅要求度假区在开发建设和日常运营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与低碳节约的原则,更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实现环境保护与民众福祉的双赢局面。
在《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这一国家标准的引领下,度假区在营造度假氛围与打造人工环境时,均需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与要求。从项目规划的初期阶段,度假区就需细致考量建筑设施的选址与布局密度,以确保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而在后续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度假区更是需采取一系列环保节能措施,如利用高效节能技术、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等,以有效降低能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度假区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与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环保特征紧密相连。随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度假区得以在建设运营中更加高效地实现绿色健康发展。这些新技术不仅为度假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为其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以人为本:构筑人文关怀的旅游新境界
在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与当地人文环境的深度融合被视为关键要素,旨在实现度假区与社区的共建共享,共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度假区的设计与规划中,更融入到了日常的运营与管理之中。特别是对于老龄人口、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度假区需通过完善的服务设施来彰显其人文关怀。
以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为例,作为新国标实施后四川省首个荣膺国家级度假区称号的典范,该度假区在建设运营过程中积极引入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措施。游客叫号系统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减少了游客的等待时间;老人儿童专属休息区的设立,则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休息环境;而针对特殊人群发布的景区优惠政策,则进一步体现了度假区对人文关怀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形态,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这一理念与旅游度假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共同指向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年轻人对情绪价值供给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度假区更需在运营中融入人文关怀,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与情绪价值满足。
2、度假产品及服务品质提升:科技+创意
科技创新与创意策划:度假产品的华丽蜕变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度假区提供数量丰富、品质上乘的度假产品。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兴起,特别是VR/AR、5D及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成熟应用,为度假产品的升级换代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技术不仅丰富了度假体验的形式,更通过深度挖掘文化IP,结合AR、VR、MR等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场景转化为沉浸式的情境体验,使游客在感官震撼与思维认同中享受独特的度假乐趣。
同时,该标准还强调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要求将文化元素融入住宿、餐饮、购物等度假体验的各个环节。青岛文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运用高科技的全息投影技术,将古画《清明上河图》转化为多维立体互动项目,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宋代的生活场景。这种技术与创意的完美结合,不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极大地丰富了度假产品的种类,有效延长了游客在度假区的停留时间,提升了度假区的整体吸引力。
智能设施:度假区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
高质量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环境设施与服务水平。《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度假区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度假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满足长期度假旅游者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智能设施的应用,成为度假区提升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的关键。从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讲解到智慧导览系统、智慧停车系统等,这些高科技设施不仅提高了度假区的服务效率,还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通过这些智能设施,度假区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3、度假区管理效率与能力的双重飞跃
管理结构优化: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面对旅游度假区管理机构人员冗杂、管理效率低下等挑战,新质生产力为度假区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质生产力的视角下,度假区需对管理人员进行优化组合,精简机构,优化管理结构,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度假区管理机制需健全高效,具备强大的综合治理能力,能够有效统筹管理辖区内各经营主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度假区需注重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通过引进度假管家、专业规划策划人才,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并定期对度假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更新管理结构,推动运作创新,提升整体管理效率。
科技创新赋能:度假区管理能力的智能化升级
传统度假区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工服务,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然而,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加速推动旅游业向智能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技术,度假区可以实现对消费市场态势的精准分析,收集并分析度假旅游者画像,从而细分度假市场,为度假区管理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其掌握度假区发展情况,为游客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对度假区安全应急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度假区评级考察中,通常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这要求度假区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应急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人流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管理机构可以实时掌握游客分布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对度假区高峰期人流集中区域进行安全疏散,确保游客安全。
4、度假品牌升级:构建游客忠诚度与品牌影响力
培养游客品牌忠诚度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当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创新活动层出不穷,社交平台的多样化更是为营销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一趋势与《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中强调的通过多样宣传形式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截至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已确定了85家国家级度假区,但品牌影响力的广泛程度却各不相同。对于旅游度假区而言,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品牌忠诚度的培养。这要求度假区不仅要具备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文化投入,更要通过情感共鸣激发游客的认同感,从而树立并巩固游客对度假区的品牌认知。
度假区管委会在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与服务优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构建完善的旅游生态体系,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客源基础,度假区可以逐步建立起游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具体而言,度假区可以运用数字营销手段,精准定位潜在游客,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注重产品与营销的协同发力,以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吸引游客,进而实现品牌忠诚度的转化。
@摄图网
5、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对旅游度假区的高质量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度假区在服务、管理、营销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赋能。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不仅强调了生态文明、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等关键要素,还倡导餐饮节约和文明旅游等理念,这些要求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在度假区资源化时代已经过去,产品化时代成为主流的当下,场景化时代正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新质生产力在引导辅助旅游度假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