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构建户外运动“三纵四横”的空间布局,建立国家步道体系,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国家步道,是指位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度长,具有自然与风景、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代表性,跨越众多名山大川、典型植被类型或生态类型的一系列线性通道网络。它的设计、建设都由国家或国家部门负责。
国家步道是一个舶来品。最早提出“国家步道”设想的,是一位名叫班顿麦凯(Benton MacKaye)的森林学家和规划专家。1921年,他发表《阿帕拉契亚小径: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项目》。这直接促成了该步道从1923年开始动工,1925年阿帕拉契亚步道保护协会成立。从此,“国家步道”的概念,在全世界盛行,截止目前,仅美国一个国家的步道总距离,就已经超过了八万公里。
1950年代美国开始动员联邦资源研究休闲产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众休闲娱乐条件的法案,于1968年国会通过了国家步道系统法案(National Trail System Act)和其它国会法案,正式开始了国家步道系统建设,2008年美国全国范围开展了国家步道40周年的庆祝活动。国家步道系统法案规定:“创建步道系统的目的是为促进公众保护、使用、享受和欣赏国家自然和历史资源”。美国的国家步道分为“国家景观步道”(National Scenic Trails)和“国家历史步道”(NationalHistorical Trails)和“国家休闲步道”(National Recreation Trails)以及“连接步道”(Connecting Trails)等四种类型,国家连接步道目的是要把前三种步道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国家步道系统。每条步道都要经过国家步道法案的法定程序予以认定,并由联邦政府直接投资,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和内务部国家公园服务管理局联合执行管理,根据他们制定的2006-2016年机构间谅解备忘录来协调各个行政机构和联邦各州之间的关系。大量私人资本和志愿者参与了国家步道投资和管理。
在欧洲,以歌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自然崇拜的泛滥,促进了环保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各国陆续推出保护自然荒野的法律法规,提出建设国家步道,为民众提供在荒野、乡村和自然区域的休闲游憩空间,并保护这些区域的环境和生态。
1965年,英国官方设立第一条步道——奔宁步道,之后又相继设立了14条国家步道,建设成总长度超过4000公里,纵横英格兰岛的国家步道系统。这些连接了英国最美的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的“绿色长路”,由英格兰自然署和威尔士自然资源署统一管理,同高速公路一样,被视为国家重要设施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欧洲在各国步道基础上,构建了2个跨国长程步道。在法国、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一系列长距离步道所组成的体系被称作欧洲GR步道。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诸多欧洲国家,则建立了欧洲远程跨国步道。
由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八个部委于2016年联合发布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描绘了中国计划建设的“三纵三横”山地户外运动空间布局规划,这六条地理或文化大通路,符合国家步道的规划理念。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中明确指出,要求各地“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研究打造国家步道系统和自行车路网” 。
2017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赵勇在陕西省黄陵县提出了连接西安、延安、黄陵的“国家1号步道”理念,2018年,国家1号步道黄陵段正式收到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并开启了规划工作。
近年来,在中国,国家步道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多方的持续关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等重要文件的出炉,也为国家步道的建设铺开了康庄大道。
2019年1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昆明拉开帷幕,作为中国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步道专委会主任、著名探险家的金飞豹,提出了《打造云南原创文体旅品牌赛事,助力“纵横云南·秘境国家步道”建设》的提案,第一次将“国家步道”的概念带入公众视野,在中国户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同时,多方媒体持续关注。
2022年,金飞豹委员再次提出了《深入推进国家步道在云南的建设 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案,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动国家步道的建设,能有效串联乡村、集镇,让沿线村民出品的土特产能够带得出去;让他们手中传承了数百年的非遗文化得以展示和发扬光大;让城里的人住下来,体验不一样的农家生活;让沿线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双减”之后,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兴建一条国家步道既解决了乡村振兴中引进来、留得住、带得走的三大难题,又带动了大健康产业,解决了城里人休闲、旅游、康养、研学、运动等刚需,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的民心工程。强调了国家步道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已有的国家步道体系
登山健身步道:
国家登山步道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其定义为:是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均依据《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配置要求》,该标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制定。截止2018年11月,全国共建成23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总里程超过1900公里。这些国家登山步道的建设是广受好评的惠民工程,既促进了我国体育旅游,2009年中国第一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落成,该步道由中国登山协会指导,北京山岳美途公司规划设计,以全程人工手作的方式,完成了中国登山健身步道行业的0的突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指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与传统意义上公园、城市中的步道有所区别的。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有几个特点:
o 统一设计:登山健身步道有统一的步道标牌、管理方案、路书和设计尺度,基本与美国国家步道体系在精神上保持了一致性。
o 地方政府参与:每条步道所经过地区的政府机关部门是“甲方”,在步道的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很多地区出现的硬化路面、宽路面等不符合生态建设的设计,其实也是顺应地方政府带动旅游产业要求之下的无奈之举。
o 商业化:国家为了推广登山健身步道,已经举办了许多商业徒步和跑步等等竞技类活动,也有类似磨房百公里一类的大型集体徒步、露营活动。此类活动对于当地环境和生态的伤害不言而喻;虽然商业化和旅游推广是我国“一带一路”方针的基调,但此举本身已经偏离了长距离步道修建的初衷。
国家森林步道:这种步道更重视生态,参考了国外国家公园和国家步道建设在无痕、环保、社区建设方面的先例,也有长距离乃至超长距离线路的规划。
随着公众森林旅游需求的日趋多样化,长距离徒步穿越自然区域的需求快速增长。为推动我国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自然体验需求,国家林业局决定以大山系、大林区为基础,推动一批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联合多方力量,逐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经营服务水平。
国家步道是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自然区域,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欧美国家近百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国家步道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
截至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先后公布了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武夷山、罗霄山、天目山、南岭、苗岭、横断山、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沿线途经20个省份,全程超过2.2万公里。
一、加强规划引导,进行科学布局
以“国家主导、规划引领”为基本原则,由国家林草局、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认真梳理我国著名山脉和典型森林区域的自然和森林景观资源、历史与生态文化资源,统筹编制全国国家森林步道发展规划。同时,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自区域的森林步道建设规划。
二、健全顶层设计,出台扶持政策
国家森林步道串联多个省区,其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很难统一推进、协调实施。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需将相关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家生态建设基础设施进行立项,并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自然资源部需将相关国家森林步道及配套驿站建设列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部需将相关建设列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建设中的土地使用、环境评价、项目许可、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三、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产业发展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农业农村部需将相关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作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森林步道周边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对步道周边的一些村庄或小镇进行改造升级,发展成为步道的补给点,为徒步者走上或者走下步道提供必要的交通接驳或食宿等生活服务,并逐步推进国家森林步道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结合国家森林步道资源情况,设计多样的旅游线路,开发丰富的旅游产品,支持森林步道与旅游、康养、游学相结合,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四、优先扶持老区,服务乡村振兴
目前,有4条国家森林步道途径江西,分别是罗霄山、武夷山、天目山和南岭国家森林步道。途径区域多为植被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但也多为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欠发达的老区苏区。为巩固这些区域的脱贫攻坚成果,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顶层设计、项目立项、财政资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安排等方面,需优先支持江西森林步道和驿站体系建设,并重点将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