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视野丨“大乡村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

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形神有序,节奏舒缓,适合人居。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已成为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旅游化的乡村生活,不是简单地回到以前,而是有选择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这样的乡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最终实现居住空间舒适化,生活空间缤纷化,工作空间人性化,情感空间温馨化,换句话说就是家园、乐园、梦园和暖园。
旅游化的乡村生活是全域旅游的乡村版,是有别于城市的一种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乡村生活旅游化的实践其实一直都在进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代:第一代是“农家乐”乡村旅游,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三代是乡村度假,第四代将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追求的形态和阶段,这将是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生命状态。

乡村类特色小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完整要素的生活化空间”,产业功能为乡村生活服务,如此,既有的大农业、传统手工业、创意的乡村文化产业,都是增强乡村生活舒适性和吸引力、复兴乡村的有力支撑。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已经开启,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预计到2025,年度旅游人次将达到近30亿次。


大乡村旅游时代“大”在哪里?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乡村旅游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和升级期四个时期。
2016年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 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中国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了大旅游时代。这个"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大: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乡村旅游收入达4000亿以上;
二是投资大:表现为乡村旅游投资达3000亿,乡村旅游事业体超过200万家,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 的"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而是成为与城市相对应的一个空间概念,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有望发展成为万亿级企业;
三是影响大:表现为中央、地方、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题,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五大推手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未来10年乡村旅游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有这样五个推手: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投资驱动、新消费革命。


政策引导:
在过去10年间,中央及有关部委发布的与乡村旅游有关的文件多达20多个,成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城镇化拉动:
中国现在城市人口的一半是过去30年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乡村旅游不仅是城里人释放压力休养生息亲近自然的形式,也是人们寻根及消解乡愁的途径。 


汽车普及:
据公安部统计,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汽车普及以及自驾游的兴起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投资驱动:
2018年2月,在财政部发布的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名单中,旅游类共27个,投资总额为349.17亿元,比第三批入选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增长92.86%和54.2%,数量远高于体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重点支持旅游景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领域的项目。


新消费革命:
从1985年到现在,30年间我们共经历了3次大的消费革命。
第一次是1985-1999年, 以满足人们衣食用的需要为主题,彩电冰箱洗衣机是热点;
第二次是2000-2014年, 主要是满足住行的需要;
2015年后我们进入新的消费革命时期,是全新的消费升级,主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和品质需要,如旅游、健康、智能是这个时期的消费热点。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环境生态的诉求只会有增无减,新消费革命将成为最重要的推手。
现在,有了以旅游产业带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的理念,可通过乡村旅游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要了解乡村的特色资源、区位环境、交通,让乡村经济有发展模式可引导。


乡村旅游发展资源基础分析

1、资源含金量高
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功能,休闲农业资源的价值条件是其开发的基础。因此,搞休闲农业选择开发地时一定要注意,休闲农业资源的质量和价值越高,其旅游吸引功能就越强,其效益就越有保障。
2、自然条件好
休闲农业资源因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休闲农业开发地的综合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开发的类型和方向。自然条件对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所在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方面。
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必须建立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地下水,丰富的地表水,优良的水文状况,丘陵和平原相间的地貌,肥沃的土壤,较少的灾害性天气,是非常适合开发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的好地方。
3、经济能力强
选址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总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力量和经济条件,决定了该地休闲农业发展的人、财、物力资源投入的水平、旅游接待能力,以及城市居民出游水平等。
4、客源市场活
旅游客源市场即旅游需求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客源市场条件决定着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农业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规模。
5、区位条件优
休闲农业开发的方向、规模和效益取决于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包括资源开发地的地理位置、交通通达性、依托城市和相关旅游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在区域经济产业中所处的地位等,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区位、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休闲农业的区位选择应以市场为导向,一般要求布局在城乡接触带上。
6、农业条件好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地的农业基础对其开发有重大影响。农产品的种类、产量、商品率等与休闲农庄的开发都有密切关系。


“大乡村旅游”时代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➀ 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➁ 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➂ 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➃ 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➀ 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➁ 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➂ 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
➃ 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➀ 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
➁ 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
➂ 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➃ 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➄ 食宿接待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➅ 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➀ 古民居和古宅院游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
➁ 民族村寨游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
➂ 古镇建筑游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
➃ 新村风貌游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➀ 休闲度假村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
➁ 休闲农庄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
➂ 乡村酒店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➀ 农业科技教育基地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
➁ 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
➂ 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➃ 农业博览园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上一篇:博雅视野丨景区营销:全维度提升与核心传播亮点打造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视野丨1+1>2!体育赛事撬动城市旅游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