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是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从五大发展理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新时代,从“走向全域旅游”到“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市场创新和品质提升成为旅游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的新目标
从阜平到西柏坡,从临沂到兰考,从新疆建设兵团到南京军区、从古田到延安、从遵义到西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革命老区,与建党70周年等一起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经典、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强调“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旅游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个方面要统筹”……在当今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永葆红色旅游的底色”明确了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
新时代、新理念,红色旅游创新发展迎来新目标。一方面,以“旅游+”的方式进一步释放教育功能、社会效益、促进消费、产业关联等综合效益,推动红色旅游繁荣发展;另一方面狠抓红色旅游的国际合作和精准扶贫,拓展旅游外交,塑造“美丽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拓展乡村旅游,释放老区扶贫、旅游富民效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明确“红色旅游是党的事业、是国家战略”,并提出完善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体系、着力凸现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有效提升红色旅游规范化水平、广泛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作用、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六大任务。
红色旅游遍及全球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鲁南临港产业带、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与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是国务院确定的鲁东南中心城市,是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临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且分布广泛。十多年来,临沂以“沂蒙精神”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秉承家国情怀,深入开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目前形成了“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温泉康养、水城商都”六大主题板块旅游产品,并初步形成了以住、食、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产业体系,“旅游+”融合多样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临沂隶属沂蒙山区,经济基础相对低,GDP排名山东第七;人均GDP更低,仅高于菏泽排名山东倒数第一。尽管临沂红色旅游取得一定成绩,但受到社会经济及地方消费的制约,红色旅游走向“优质”需要克服一些“发展问题”。第一,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红色景点/景区管理通常由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多头管理,致使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多重制约,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第二,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强势产品。红色观光产品占绝对比重,红色主题休闲和度假产品严重匮乏,很难形成核心吸引力,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第三,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及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全域旅游下临沂红色旅游创新与品质提升
临沂红色旅游创新与品质提升亟需“练内功、建平台、拓渠道”,具体的需要做好六个重点。
理念创新先行,重新定义“资源”,重构红色旅游为主线的临沂旅游内涵
全域旅游下,红色而旅游创新与品质提升首先需要创新理念,放大“红色内涵”,拓展“红色空间”。就临沂来讲,需要重新定义“资源”,包括红色的、绿色的、古色的等等,境内一切资源,通过“临沂古今文化”的资源挖掘,丰富“临沂旅游内涵”。具体的,围绕“沂蒙精神+”,纵横关联联想,诸如军事基地、革命根据地、军事游、军民鱼水情等;围绕“商贸物流+”,拓展商贸游、会展游、购物游等;围绕“华夏文明+”,拓展古军事游、书法游、名人游、故居游、华夏文明游学体验等;围绕“地质遗迹+”,拓展自然生态游学体验、地质奇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围绕“温泉地热+”,拓展花式温泉游等。从文化内涵到旅游文化再到旅游产品,重构临沂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关注品质旅游与旅游IP,构建极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吸引物系统
临沂已经形成了“红色旅游、华夏文明游、生态旅游、温泉康养、商贸旅游”健全的产品体系。当前,临沂需要围绕“大美临沂”,通过“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的打造,关注品质旅游和旅游IP的创意拓展,构建多元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吸引物系统。
创新驱动,通过“旅游+”放大提升区域价值
旅游开发的重点从资源要素向产业要素转移,以创新为引领,通过“旅游+”形成“泛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格局”,提升区域价值。博雅一直坚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四位一体的思想,“产业”是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强调旅游产业体系的有机组合,另一方面强调旅游与国民经济个产业的融合放大。这就要求,红色旅游“泛产业”创新包含两个方面的“+”放大。
临沂的“红色+旅游”有一定的萌芽,而“红色+产业”、“产业+红色”有待跟进。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
第一,临沂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基础,红色+山水游、红色+古军事游、红色+历史文化等等,将红色串联到临沂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中,相互促进,以沂蒙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带动温泉游、生态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
第二,临沂要充分发挥沂蒙影视产业的优势,围绕“红色+影视”、“红色+演艺”,创意影视产品、演艺产品以及互动参与式实景演艺产品等;
第三,临沂要打造“山东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教育+旅游”开发“临沂中小学生德育项目”;
第四,临沂需要创新“产业+红色”,利用新媒体开展临沂纪念品创意大赛、临沂旅游口号征集等等。
借助全域旅游,营造“亲心和美”的服务环境
旅游品质的提升,不仅仅是产品体系的构建,还包括基础设施和软服务的配套。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品质价值要体现在精神、心灵上的享受。国内旅游产业长期关注接待设施的开发扩建,而忽视软服务的跟进。旅游的目的是放松、休闲、增长见闻,精神享受最为重要,物质享受次之。不一定是豪华旅游,不要求非得住五星酒店、吃海鲜大餐,只要能让游客精神愉悦、身心放松,就算得上是品质。
就临沂而言,品质提升重点是打造亲心和美的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创新,一方面“科技+”助力服务升级,通过游客定制服务、虚拟旅游、自助旅游、APP导览等形成一站式“全域”服务无缝切入;另一方面“创意+”追寻心灵契合,通过文明导游、优质导游遴选,将“优质服务”植入人心,通过社区创意、定制化服务,将“服务”遍在化、个性化。
明确品牌定位,构建全新的客源市场系统
红色旅游的市场创新要求在大市场、小市场中存求创新机会,一方面迎合旅游市场创新,红色旅游融入区域旅游大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小市场创新,带动大市场创新,进而形成整体的创新格局。大市场创新方面,临沂需要重点关注“教育”,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小市场而言,临沂需要明确品牌定位,系统开发客源市场系统,对应大众市场、利基市场、区隔市场、多元化市场及多元市场,推出多层次产品体系,并针对各个市场设立客源市场系统,进而构建可持续旅游营销模式。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杠杆盘活旅游资产
临沂需要盘活旅游资产,构筑全产业链融资体系。专业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发展;培育发展政府旅游产业引导基金,旅游并购基金、旅游创业基金、旅游投资仅仅,形成旅游基金集聚资金池;股权融资、政企债券融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多渠道并举;全面运用PPP模式,大力发展旅游PPP项目;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临沂旅游创客基地;结合金融衍生品创新,推进旅游资产证券化;关注旅游消费,加快旅游投资消费创新,推进分时度假、分权度假、众筹、供应链金融等模式探索。具体项目开发中,临沂需要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项目发端推动旅游PPP开发运营。
本文作者:窦文章、赵玲玲
注:文章内容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