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一文读懂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与产业体系构建模式


当今时代,中国的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一种新的城乡关系正在重构,田园综合体,一个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问题应运而生。其实早在2012年我国就开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田园综合体的前身,其规模为8.5万个村,170万家经营主体“农家乐”,从业人员已达2800万人,综合收入2400亿。一个振兴乡村经济,打造诗意栖居地的时代宏伟课题,恰逢其时,拉开大幕。


一、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田园综合体概念,继2017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闪亮登场后,多方都对此进行了解读,从其内涵与外延来分析,田园综合体就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并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中国农业振兴、中国乡村现代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全面提升发展的一种可持续的创新模式,也叫新形势、新概念。

田园综合体也是一种以商业模式、旅游形式和理念,来发展农业农村的形式。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准绳,出发点是主张一种带有商业模式在内的、吸引企业参与的顶层设计,策划谋划以城市元素与乡村发展结合的共建开发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形成农业农村产业变革,从而重塑中国农业大国的乡村形象并促进农业经济振兴。田园综合体的公式可以简单总结为:农业+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产业(地产)。


二、田园综合体的特征与分类
(一)田园综合体的五大特征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以休闲养生康养为形式的融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康养度假、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多形式为一体的农业创新平台。其最终目的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向往田园的心理需求和俗性追求,以及怀旧欲望,具有五大典型特征。
一是农业基础较为完善。二是生态资源品质优良。三是综合服务的功能系统完备。四是具备适合休闲康养观赏度假的条件和环境。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能提供感悟生命,休闲康养的环境弥足珍贵。五是区位与交通优势突出。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区位往往决定乡村与外部更广阔地域的结合程度,以便形成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并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正向外部性。


(二)田园综合体的分类

田园综合体的理想模式一般包含五个基本分类。
一是景观吸引核心区。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有特色的人造景观,但是最朴素而典型的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的农业景观区。我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气候及地貌特征复杂多样,各地农业生产特色显著,农业景观资源丰富,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都是游客亲近自然,回归山野的良好载体。
二是休闲聚集区。休闲集聚区可以理解为是为满足游客各种休闲需求而设置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包含养神、养生、养老的多种体验活动,使城乡居民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暂居的养神者恢复精神与体力,久驻的养生者增强体质,常住的养老者颐养天年。
三是农业生产区。这是区别于乡村特色小镇与城市社区最显著的标志,这一区域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的生产活动,具有调节综合体气候和微生态,合理改造休闲空间的作用。可以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选取适合的种养品种,形成自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内容。
四是生活居住区。农民在田园综合体平台上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共同经营休闲项目,建设充满活力而区别于城市模本的新型现代社区。这类社区依靠田园综合体,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而吸引当地农民、产业工人、外来游客三类人群,形成新人口集聚模式与乡村人口基础。
五是社区配套服务区。田园综合体必须具备配套支撑功能区,让居民与游客吃住放心,旅游舒心,不断追求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和高端化,生活性服务的精细化与高品质化。使服务功能摆脱简单机械叠加而实现功能融合。

三、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与体系构建


(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经济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目标,坚持保护耕地、农田农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
二是坚持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要把生态理念贯穿到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全过程,围绕土地的良性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激发内生发展动力,集聚整合要素资源建设完整生态运行体系,使田园综合体成为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旅游发展模式。
三是突出“创新”理念,坚持因地制宜,以品质景观为吸引、以特色产品文旅项目为带动,力避同质化竞争,保留原汁原味,立足实际发展新业态,最终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城镇化并做到农强、村美、农民富。

(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体系构建

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主要的前提是建立综合体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等产业群系。
核心产业,是指特色农产品和以田园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特色产品,以及休闲农业及活动;支柱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企业群体及金融、媒介等产业;配套产业,是指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服务单位——食宿旅游购娱;衍生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文旅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谋划、策划、规划、创意等企业群。
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是包含农林牧副渔、餐饮、酒店、物流、金融、地产、商业等行业的多产复合体与城乡结合体。农村单体产业实现存活与发展的时代一去不返,从多产业融合中获取利益的途径更为现实可行。田园综合体应积极布局各类双创园、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打造产业集群,做好产业体系建设。


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建议

田园综合体建设,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吸取以下经验与建议。


(一)在建设定位上,确立姓农为农的宗旨

从主体上讲,要强调以农民的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并受益。从产业内容上讲,要建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系。
循环农业,就是利用物质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农作方式。
创意农业,是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鉴赏、体验功能的趣味项目。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入、企业增效益,从而进一步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创新发展理念,来拓展农业功能资源整合,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功能农业。
农事体验,是指休闲农业中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来销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的农业农村农事体验及农旅项目等来满足其愉悦的身心需求。


(二)在建设路径上,贯彻产业融合的探索

田园综合体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产业价值在互促互利中得以整体提升。其原理是:以经济学为定律、以功能经济为依据、以市场经济为抓手、以农业农村+文旅+企业合作+特色产业(产品)+旅游地产为方法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模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农业产业。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构建田园综合体的进程中,应做到建设好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区,培育好休闲农业产品,运用好综合型社区来带动田园综合体的农业发展。一方面可以避免实力弱小的农户短板和异向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做中长期产业规划,尤其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有助于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2. 文旅产业。综合旅游业和文旅产业,带动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以及组合中需要的功能搭配、规模搭配、空间搭配加之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多样业态规划,从而形成特色农业旅游度假目的地。
3. 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是改造的,还是新建的,都要按照村落肌理来打造,并在综合体构建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地产及社区建设能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型产业启动后,使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大的变化,为当地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并为原居民、新居民、游客等三类人群营造出新型的乡村,形成社区群落。换句话说:打造田园综合体就是打造农村新的环境和新的另类社区。

(三)在建设模式上,坚持新型业态的孵化


未来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特色化、时尚化、功能化、趣味化、人性化、经济化、产业化等多重趋势,高新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将产生生物农业、信息农业、循环农业、能源农业、医药农业等新型产业和新型业态,原来清晰分明的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信息爆炸、人才集聚与产业碰撞会不断孕育新型业态。田园综合体应坚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带动,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广阔的平台。

 

上一篇:软文化的硬实力:挖掘和发挥文化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 返回列表 下一篇:抓住年轻人的心 汉服与景区产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