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中国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这一方案,改革后的国务院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建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这标志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又向纵深迈进了一步。
国务委员王勇在做方案介绍时表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为了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便明确提出我国要着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此外,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精辟地指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的关系。“十三五”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结合。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由此可见,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了我国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支柱产业。低碳环保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决定了而这具有深度融合的发展性。
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历史遗迹等形成了多样化的、精彩纷呈的中国大文化。如何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显得非常紧迫。旅游业为此提供了很大的契机,通过文旅融合,将更加有利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大传播。而独特的文化则为旅游业注入其不可复制的核心吸引力。当观光游不能再满足于游客,当深度体验成为大众游客的普遍需求,独特的文化更能够打动游客,成为旅游目的地最不可替代、最具吸引力的名片。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需求,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将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拉开一个全新的大序幕。
文旅融合带来发展新机遇:
文化和旅游二者密不可分,旅游业态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凭籍旅游这一路径推介和传播出去,只有把旅游与文化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的极大活力。
业内观点认为,中央政府旅游主管机构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提升了旅游业管理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了旅游业在五个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文旅融合观念和文旅运营思维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文化和旅游之间的整合具有内在需求,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形成很强的市场动能,符合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改革前,这两个密切相关的产业在管理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即文化产业发展由文化部主管,旅游产业发展在国家旅游局管理范畴,这两个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职能不清或职责混淆的情况。通过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将有助于实现二者更协调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资源游有效传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活力。
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由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的关键5年。中国文旅强化发展的时代已然到来。而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更是加速了我国文旅产业的融合大发展。文旅投资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随着产业升级,如今文旅项目投资越来越大,据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文旅项目概算总投资规模已达数万亿之巨。专家指出,在文化与旅游部成立后,各种大型文旅项目将有归口业务指导单位,或会改变现有文化与旅游扶持政策互相割裂的局面,出现一批扶持文旅融合业态的利好政策。
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文旅业态多样化。
从最初的世界之窗到时下遍地开花的万达文旅城;从各类卡通公园到迪士尼抢滩登陆;从单一景区经济到全域旅游发展,经过多年砥砺发展的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已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资源能力向产品能力转变、由标准化产品向差异化产品转变、由客群市场向细分市场演进。
在国内,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了鼓励水上运动、航空运动、体育产业、国家公园等发展,促进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此外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建设,带来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品牌文化等的进一步挖掘。中国的茶文化、陶瓷文化、养生文化、丝绸文化等,都有很大的精细化开发空间,让这些产品服务与文旅地产项目结合起来,打造文化旅游IP;与免税店、文旅自贸区建设结合起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同时,国外专业文旅机也构积极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促进国内国外在休闲产业、度假产品、旅游服务的开发、互动、合作。其中引入国际化的文旅IP已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一个现实路径,迪斯尼、环球影城、勒芒汽车小镇、“六旗”主题公园、乐高乐园、Heide公园,地球探险、法拉利公园、纳氏草莓乐园等等,这些大型文旅集团运营的产品有的已经进入中国,有的正在赶往中国的路上。进入新时代的文旅产业,将更加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丰富业态。中国与国际将实现更紧密的对接,中国的文旅产业国际影响力也必将实现极大的提升。
二、文旅投资受热捧,投资机构多元化
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引领下的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当前市场需求的宠儿、经济发展的娇子、资本追逐的对象。传统地产中的前100强中的70强都已经进入到文旅产业。还有很多的传统制造业、煤老板等跨界资本已经进入到文旅产业,寻求转型升级路径。
2018旅游投资五大热点趋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旅游行业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从数据与文旅产业热点关注来看,2018年的中国文旅产业投资发展将呈现如下五大趋势:
第一,特色小镇将会继续发力,成为投资热点领域;
第二,低空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未来在2018年将成为投资领域的新蓝海;
第三,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等热点事件,将使得京津冀地区成为文旅投资新一年受追捧的热点区域;
第四,新中产阶级对旅游要求高,充满巨大的商业潜力;
第五,旅游成为PPP模式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机会。
市场驱动下的文旅产业不再适用“旅游搭台,地产唱戏”的模式,从投资者、开发商到运营管理方,都不可避免地深陷投资巨大、同质化严重、运营管理模式薄弱、资本资源难以对接、盈利模式缺乏等困症。文旅产业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然而,也面临着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业内专家王琪延认为,文旅产业市场也将在未来10—20年的发展中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兼具科学规划、功能复合、高附加值和高投资性等特征的旅游地产、文娱地产,最终赢得市场。
随着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边界的模糊,文化创意元素将充分融入旅游活动全过程,推动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移动社会、智慧社会的到来将带来文旅业态的巨大的改变。因而,打造文旅项目,要高度重视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到传统旅游产品中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特定表现手法赋予动漫、影视、游戏、主题公园、旅游节庆和旅游演艺活动更多的创意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