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研究|紧抓要点,手把手教你如何建设田园综合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财政部5月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本文在对相关政策与案例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对“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进行系统解析。

 

 

一、田园综合体的政策解读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举措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确定在福建、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明确了“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等七大立项条件,给出了“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等六大建设内容,为田园综合体的创建指明了方向。
2017年6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国农办﹝2017﹞18号),提出“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要求,各地要科学编制试点项目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实施要求,为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主要依据;此外,该文件还提出“2017年,河北、山东、四川等粮食主产省安排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山西、福建、广西、海南、重庆、云南、陕西等非粮食主产省安排中央财政资金4000万元”,为试点省份的创建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二、田园综合体的创建方法与申报条件
对标《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田园综合体的创建方法与申报条件。
(一)四个基本原则
田园综合体的创建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 坚持以农为本,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同时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
第二, 坚持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第四, 坚持循序渐进,探索一条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二)六大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第一, 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第二, 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
第三, 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同时,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
第四, 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 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第六, 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三)七大试点立项条件
对标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带动作用显著、运行管理顺畅七大试点立项条件,做好田园综合体的创建准备工作。


第一, 功能定位准确。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 基础条件较优。区域范围内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发展潜力较大;已自筹资金投入较大且有持续投入能力;农民合作组织比较健全,规模经营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与村集体组织、农民及农民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 生态环境友好。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第四, 政策措施有力。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举措,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第五, 投融资机制明确。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
第六, 带动作用显著。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
第七, 运行管理顺畅。采取村集体组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建设,盘活存量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行内生动力。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不予受理的情况,具体为“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乡、村举债搞建设;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
(四)六大相关工作要求
同时,基于田园综合体的重点建设内容与立项条件,《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还提出了六大相关工作要求


三、田园综合体的类型
田园综合体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建设浪潮,但过程当中的管控和问责也是空前的。因此如果要投身于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就需要真刀真枪地来做。田园综合体从建设的角度来说大致分为五类,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
(一)培育宜居小镇
基于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以乡土经济逻辑为内核,追求“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树立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以国内落地实践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为例,它以农业商业化、发展自然多样的文旅产业、创新社区居住方式为建设方向,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二)展示乡村风貌
田园综合体寄托着城里人的乡土田园梦,也寄托着乡村人的城市化梦想;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山东省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为例,朱家林项目遵循“保护生态、培植产业、因势利导、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创客为主体,通过二带(珍珠油杏经济产业带、有机小米经济产业带)、二园(创意农业园、农事体验园)、三区(田园社区、创意孵化培训区、农村电商仓储物流区)的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青年返乡创客基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分享乡村生活
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提出“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台湾南投桃米生态村为例,它结合原生态的湿地、树林、河川,开发观光休闲产品;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发掘人文景观。桃米村整体为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


(四)创意农业体验
通过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重点延伸建设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发展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多样化农业,打造具有艺术、科技、观光、教育等多种元素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以日本新潟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为例,它将大地视为美术馆,广场、散步游道、小溪等都是艺术的创作载体,它通过将大自然中的青山、梯田、森林与当地风土、历史融为一体创作大地艺术作品;在每3年举办一届的“大地艺术节”期间,举办地球环境研讨会、美术建筑夏令营、艺术剧场(演剧、舞蹈、音乐会)等活动,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同时提高在国际的知名度。

(五)致力农业变现
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来的延伸产业变现。以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为例,这里的规划设计采取了“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农业特色镇和主题游线主要是实现第一次变现和第二次变现,综合服务镇则实现了第二次变现和第三次变现。

四、科学建设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总结经验阶段。本文重点对其功能分区建设、产业发展进行了梳理归纳。
(一)以农民为主体加强五大功能分区建设
田园综合体建设核心是农民,一定要抓住农民这个主体,才能有效地把政府、资本、市场三方的力量糅合到一起,形成田园综合体的理想模式。若要打造“田园综合体”,应重点加强对五个功能分区的建设。


农业景观区。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休闲聚集区。使城乡居民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体验带来的乐趣。
农业生产区。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生活居住区。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休闲为支撑的综合产业平台,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引导人员聚集。
村社服务区。既服务于农业、加工业、休闲产业的金融、技术、物流等需求,也服务于生活居住区居民的医疗、教育、商业等需要。
(二)重点发展“农业+文旅+地产”三大产业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要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的建设。
农业产业。要做三件事——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
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组合中需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此外还要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
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需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也就是说,即使是开发,那也是开发一个“本来”的村子,并且更重要的是要附着管理和服务,营造新社区。
(三)以旅游六要素为出发点,丰富完善相关业态
从旅游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角度出发,对田园综合体的旅游业态进行归纳(详见下表)。

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更多体现的是以“农业+园区”为主线并逐步拓展至地产、科技、健康等维度的发展思路。因此,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做强农业、做特旅游、做足产业、做实内容,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将其打造成真正能够寄托人们对心中田野家园眷恋的乐土。田园综合体不仅是眼前目标,也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田园综合体模式也必将大放异彩!


注:本文来源博雅方略,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博雅研究 | 打造新时代好山好水好风光的水利风景旅游 返回列表 下一篇:解读十九大 |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