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对资源禀赋型小镇的新型城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特色小镇名含“特色”,体现出对主题形象塑造的高度重视。一般而言,主题形象的选择首先从当地的特定产业条件、资源禀赋状况、人文底蕴基础等等入手,全面梳理、深入提炼出小镇特点与优势的基本面,进而从小镇所在区位、周边区域、市域、省域等不同范围层面加以综合考量,差异定位、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互补共荣,最终结合发展模式、业态前景的探讨,确立出小镇的“特色”,并以此“特色”引领小镇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资源禀赋型小镇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小镇资源优势突出,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小镇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对小镇优势资源的深入挖掘,充分体现出小镇的特色。
四十二团旅游资源涵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体现为沙漠风光、生态观光农业、军垦文化等三大类型;拥有独特的深沟沙漠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生态城镇面貌景观资源以及丰富的军垦文化人文资源。根据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四十二团普查的结果是:五级资源0个,四级资源1个,三级资源1个,二级资源12个,一级资源8个;共22个旅游资源单体,包括自然人文两类资源。作为优秀旅游资源的三四级旅游资源总占比9%。
其中,人文资源数量较为丰富,品质较为厚重,四十二团农业种植有2万亩西梅,是全疆西梅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而西梅是人体健康食品的上佳选择;此外还有木华黎传说、四十二团历史陈列馆等等,尤其是木华黎麦西来莆民族风情及兵团军垦文化,为规划区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
————“兵团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
总体上,永泰龟城恢复明代建城之初,“四街六巷”的肌理格局,罗盘堪舆文化中“三吉六秀”的建筑布置。采用一核、四带、五片区、多节点的结构形式布局。
————“西梅小镇,康养福地”
以特色产业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资源为核心,通过西梅养生乐园、九龙口沙漠公园等重点项目带动,吸引疆内周边短途游客,树立四十二团特色旅游小镇形象,提高区域市场知名度,带动旅游产业基础完善。
远期发展目标,打造四十二团团部为“中国特色旅游小镇”。
1、行政主导、市场运作战略。
2、兵地融合、区域联动战略。
3、核心驱动、产业化发展战略。
4、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十二团旅游资源的现状品质特征及分布特点,结合四十二团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位要求,四十二团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布局为:“一心一环五区”
一心:团部(打造旅游小镇为核心)
(1)旅游集散中心(团史馆处)
(2)旅游商业休闲街(木华黎酒店、美食街、购物街、戏台)
(3)龙腾公园(已设木华黎雕塑)
(4)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军垦文艺活动演艺厅、电影院、图书馆)
(5)度假公寓
(6)旅游商品加工园(特色有机果品加工基地、绿色小茴香生产加工基地)
(7)设施农业观光园(反季节蔬果观光园、花卉园、热带植物观光园)
一环:团内自驾游环线
五区:城郊文化休闲区(西梅园、枣园、梨园等等)、军垦农业观光区(西梅种植观光园、军垦农家小院)、养生休闲度假区(观光渔业休闲园、古柳人家休闲园)、沙漠特征旅游体验区(九龙口沙漠公园、沙漠旅游区、沙漠探险区)、沙漠徒步观光区(沙漠徒步探险乐园)。
四十二团旅游集散中心:位于团部历史陈列馆区域,目标建设成为旅游接待及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
西梅养生乐园:位于西梅种植园区,向北紧挨九龙口沙漠公园,向南紧邻团部;规划为养生休闲度假区。
九龙口沙漠公园:位于沙漠特种旅游体验区,紧邻塔克拉玛沙漠边缘,距离旅游集散中心1.5公里。
1、对涉及拆迁民宅的职工,及改建成农家乐、渔家乐、军垦旧居的居民有专门的政策安置。
2、增强各连队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居民开发旅游项目。
3、各连队居民参与形式包括参与接待、参与服务、文化与环境保护、商品生产销售等等。
4、根据职工居民的职业、就业状况,进行人员素质结构分析,结合旅游业特点整合就业。
5、充分发挥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
6、可独立承包经营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项目。
本案例中,四十二团的旅游资源禀赋,从国家评定标准来看,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四级资源,而西梅只是二级资源。从更大的区域范围考察,周边五个景区、景点的主题特色依次是沙漠旅游风景、胡杨林、古柳、古墓群、老城。通过SWOT分析,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地借助喀什市丝绸之路文化的地理区位、浓郁的民俗风情人文资源优势,与第三师其他景区形成联动机制,项目组将二级旅游资源—西梅,定位为主题形象。
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资源消耗低、经济贡献率大、绿色特征显著、兼具经济性与文化性等特点,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特征有诸多契合之处。具体到本案例:将团部城镇建设、连队建设、旅游景区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可实现“景城景镇一体化”,形成全团全域旅游区的格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可进一步促进团场新型城镇化进程;旅游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团场剩余劳动力和外聘人员,有助于缓解城镇化深层次发展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