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打烊!我们整理了2020第八届雅方略旅游论坛中来自不同领域的重磅专家、业界高管等文旅大咖的精彩观点,从大年初一开始,为您奉上文旅界的思想盛宴。
伴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旅游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从管理到营销、到服务,信息化到底如何赋能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英杰从国家新时期旅游信息化特征、智慧旅游/信息化的框架体系设计、基于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设计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旅游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智慧旅游可助推从粗放到精细服务;智慧旅游要重视内容建设,特别是智能体系设计与建设;智慧旅游应用应该面向对象设计与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旅游信息化包括基础设施、内容、平台和智能体系;旅游信息与智慧旅游要加强信息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
——王英杰
今天的论坛主题是“新战略、新使命、新动能”,我来讲一下新动能——智慧旅游现状与出路。这些年中国发展很快,也遇到了从过去主要面向管理,到现在越来越多面向决策、面向服务的转变阶段。我主要讲四个方面,我们国家新时期旅游信息化特征、智慧旅游/信息化的框架体系设计、基于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设计应用,最后是总结。
1新时期旅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互联网战略到全域旅游推进,尤其是从景点到全域旅游的转变,构建信息化支撑不健全是很大的问题。旅游学科本身技术方面相对其他学科就弱化,更需要有这样一些技术支持。另外全域旅游从粗放到精细,也需要信息化的助推。我最近提出从旅游公共服务与旅游信息化角度的规划来说的“6+2”旅游要素——“行、住、食、游、购、娱”+“信息”+“服务”,在原来的旅游要素基础上加入信息与服务。
从管理到营销,到现在的服务阶段,怎样运用信息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呢?面向旅游管理者,设备、企业到游客,核心要素是旅游和各类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跟其他产业怎样更好融合,特别是跟信息产业、技术产业怎么融合?国家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好的结果是高赋能,高赋能就是信息化,旅游+信息产业等于旅游信息化。
实际上旅游基础设施加平台加应用性,大部分在第一阶段,包括下边加上工具库、知识库、模型库、方法库才达到智慧,现在还在第一阶段建设期里头。
以“信息化自身属性+面向旅游智能解决方案才能达到智慧旅游阶段”为标准,国内大部分智慧旅游应用都还处于第一阶段。将新技术运用到旅游产业,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设施平台的应用层面还没有达到智慧程度。
传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面向 “管理”,解决信息基础及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新型的信息化方案要面向服务,尤其是加上产业,知识库、模型库、案例库、研究成果、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等,分享知识红利,达到从管理框架到服务框架的转换。
怎样才算是智慧?旅游界目前只是跟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十三五规划”提出旅游要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大数据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区块链……这些实际上在旅游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场景,但是没有很好去做。这些在旅游业上的高附加值很难体现出来。
总体来说,新时期旅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信息多落户屏幕, “信息+多媒体+地图”成为主体,形成“可视化系统”
旅游信息化正在由“管理” 理念向“服务”转化,由设计者模型为主导向多用户模型主导的变化
介质越来越多,不同信息显示环境与分辨率和信息挖掘需要分别制定不同策略
旅游信息化需要新的设计理念、理论、技术体系和智能体系
对信息、内容、功能、服务需要、全域、互联网+、大数据、先进制造业、5G、区块链等这些需要构建新的体系。这些新的体系应该怎样?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内容以及平台体系等还都需要智能体系对它进行支撑,这是我们目前智能体系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
2旅游信息化与智慧旅游的认知
旅游信息化三用户主要是旅游管理部门、企业、游客,面向对象设计原理包括“面向特点、面向类型、面向用户、适应环境、适应条件、适应人力物力能力、适应尺度、适应区域”等方面。智慧旅游目标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分析、决策、规划、服务为不同用户提供全面、科学、快捷、智能的解决方案,提升旅游信息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增强旅游竞争力、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扩大市场影响、实现旅游高效益创收。
以景区为例,对不同的景区来说,用户、景区管理者、游客、相关企业、政府,基于认知、管理、营销、导航、服务都不一样,景区类型也不一样,规模、大小尺度、综合、专业不一样,信息化基础不一样,能力建设中西部有差异,能力建设、周边等都需要知识拓展,需要从“需求、架构、内容、功能、平台、设施、实施”等方面建设面向对象的体系。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重建设,轻内容与数据库建设;重技术体系,轻分析与知识储存;大一统的设计与建设,功能上重展示、重管理,轻分析与服务,信息共享困难,缺乏专业人才;旅游附加值与附加效应增值不明显;较少开展需求分析等。昨天去江西参加智慧旅游,设计一大堆,需求分析没有做,解决当地旅游哪些问题,怎么跟信息化结合都没有,这是我们统一要做的。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需求分析,需求导向或者解决景区发展和管理问题。智慧旅游规划、能力建设评估包括资金、维护、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包括景区配套政策、支持资金等,在这个基础上才做智慧旅游规划,下一步才是建设。
我们以景区为例,旅游信息化一定不等于智慧旅游。景区类型(县域、综合、单一),景区需求(问题、突破点、方案),被动主动(规定、设计)等方案设计、论证、实施都是需要进行的。景区需求与分类密切相关,长城公园一定跟故宫不一样,我们没有很好的分类体系。要进行差异化表现,有些需要管理、有些需要营销、有些转型升级需要信息化都不一样。以景区为例,景区类别、规模、所有权、内部结构都不一样,我们对智慧旅游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旅游智慧体系包括智能或智慧体系、旅游数据体系、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目前在下面阶段,上面比较缺失。
我们规划数据库都没有,凭自己原来的经验和积累对那个地方判断。很多学科背景做这个东西,我们需要从数据体系到智能体系。这里有知识库,同地区有案例库怎么界定它,包括智慧服务体系、包括基于互联网挖掘与分析。
智慧旅游对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不一样。包括主管部门、设备企业、游客、景区对信息化要求不一样。我们界定了四大服务对象,包括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设备企业。提供面向对象的差异方案、高效管理效率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在昌平做的设计,目前效果不错,也做了智慧旅游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设计,包括用户、服务、景区信息、数据信息分类、数据挖掘等。
旅游大数据是通过虚拟空间(网络)获得的非组织数据,主要以线上数据为主,是信息化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大数据由于其有偏离、准确性相对差、不确定性等问题,可用于旅游宏观信息分析与趋势分析,用于整体分析和决策时,则要慎重,需要智能化的设计与分析。
3案例分析——旅游资源数据库为例
旅游资源是智慧旅游内容建设的核心,没有“内容”就没有“智慧”,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建库、发布是精准旅游规划、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前提与基础。旅游资源评价是从管理者、专家、大众参与三个角度出发,得出最终的价值。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包括单体、集合区(区域)、资源聚集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基于大数据旅游资源评价等,这已经成为软件体系。这个作为里边界面,包括打分若干参数,包括最后加权平均。一个区域有单体数量、类型数量、质量数量,我们也开发若干模型,用模型评价。
基于旅游资源其他方面,过去按行政区走,基于领域自然单元评价,包括基于某一个主要资源,一公里、两公里缓冲做分析,看看跟其他资源关联情况怎么样?过去规划经常用到这样的原理,包括交通网络等等问题,比如一公里、两公里有资源有哪些东西?现在完全用隔网化进行旅游规划工作,包括聚集区评价流程。
这是在海南做的聚集区分析。包括大数据普查、旅游资源目录获取、区域评价都做了这方面工作,包括数据挖掘算法、挖掘流程等,包括大数据大概做海南目录3000多个。下面工作就是补漏,不是一个个调查,减少很多流程。包括基于多尺度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包括开发一整套资源采集到发布、管理、评价一套网络资源。
4总结
旅游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智慧旅游可助推从粗放到精细服务;智慧旅游要重视内容建设,特别是智能体系设计与建设;智慧旅游应用应该面向对象设计与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旅游信息化包括基础设施、内容、平台和智能体系;旅游信息与智慧旅游要加强信息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
谢谢大家!
注:本文内容为博雅方略根据王英杰在2020第八届博雅方略旅游论坛上的录音及速记整理而成。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