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旅融合发展开局之年,也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文以载道,旅以致远,红红火火的一年过去了,行至年末,即将告别2019,要做一些总结和梳理,回首间,即便是数九寒天,也可以明显体感到文旅的“温度”。
图1:2019年文化和旅游领域词云图
根据调查,2019年文旅业九大关键词为:
文旅融合、全域旅游、A级景区“大考”、夜游经济、免税暗战、文旅扶贫、5G+旅游、共享住宿、创新营销。
2019年,随着文旅融合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经过调整、变革实现了跨越,“文旅+”跨界融合为文旅注入活力,融合带来了新气象。如夜游 “夜经济”成为文旅供给新动能;乡村游成为文旅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入境游使得文旅的朋友圈不断扩围;内容为王、体验为王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共识等。
2019文旅宏观大势向前,鲜活、真实、更新迭代,向上而生而长、产业勃发。微观者,新政策、新需求、新用户、新业态、新产品,还有新技术以及企业融资、项目投资呈现出小而美的发展。
2019年的文旅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为基础,以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重点,以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推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为关键。
旅游业呈现的巨变体系在旅游者、旅游方式、旅游需求、获客渠道都在改变。
以往的旅游需求已不断被满足,但新的人群正在出现
流量渠道变的多元、产品链条不断缩短、新的模式不断生长
博物馆、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与研学旅行结合发展
山水实景演出的融合观念与思路体现在从场景入手、试图打造“沉浸式”文化或旅游空间的实践
文化旅游通过全要素的融合、整合之后全新服务方式与路径的创新带来公共服务的变革,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
2019年尾声,文旅融合交出合格的答卷。
为文化旅游大发展初步打好文化公共服务基础
文旅融合开局之间,改革创新乡镇文化站服务效能建立长效机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展循序,为明年的文旅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截至今年年底,有2325个县(市、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占比83%;494747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比86%;1649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1711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分别占比68.5%、73.8%。国家图书馆理事会正式组建,219个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启动理事会制度改革。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3.89亿元为12984个贫困地区乡镇配送约8万场以地方戏曲为主的演出,组织开展“文化暖心”慰问特殊群体专场演出活动、“文化暖心 阅读惠民”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等,引导保障了各地文化权益的均等化,为文化和旅游的市场下沉打通了渠道。
旅游厕所革命
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深入实施《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37万座,年度目标完成率达123%,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与百度地图合作开展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完善“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全国已有10.7万座旅游厕所在百度地图上进行了位置标注,标注率89%。努力实现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控,群众可以在百度地图手机APP上随时查询并进行位置导航,点击厕所详情页面,还可看到该厕所外观、厕位情况,是否有无障碍厕位、第三卫生间等信息,并且能很方便地进行在线评价和反馈。游客“找厕难、入厕难”问题得到大幅改善,旅游厕所管理服务大大提升,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
数字文化产业国际标准建设
2019年11月28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批准“数字化艺术品显示系统的应用场景、框架和元数据标准(标准号H.629.1)”,这是我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又一数字文化产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该标准可使美术馆、博物馆中的油画、国画等艺术品实现高清显示,进入千家万户,既可以解决馆藏作品得不到有效利用展示的问题,又能推动美术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应用该标准的产品已上市销售10万台,直接用户30万以上,为我国数字艺术展示产业、文博旅游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旅投融资和产业国际合作
2019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开展“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征集与扶持,累计支持85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约177亿元人民币,涉及数字文化产业、旅游演艺、文旅装备等多个行业,涵盖近20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发行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债券规模约777亿元,同比增长5.34倍。此外,举办了第4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第12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组织400余家企业以“中国展区”形式集中亮相8个海外国际重点展会,为中外企业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帮助打通国际渠道。
文旅立法
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各方基本认可、比较成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司法部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旅部将积极配合司法部推进后续立法工作。
文旅人才培养
通过举办文化和旅游创客、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和旅游投融资等多个专项培训,培训学员近千人次。通过支持引导地方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余人。通过举办7场2019中国文旅产品国际营销年会系列论坛,培训近2000名涉外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基层文化和旅游队伍培训,2019年共开展包括远程培训在内的各类示范性培训83次,培训人数约42万人。
文化和旅游消费日趋活跃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运用虚拟现实(VR)、4D、5D等人工智能技术,大力发展“智慧景区”。
数字技术驱动产业消费端转型升级,提高了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便捷度、品质感和体验性,消费更加便利。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搭建平台,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中心提供产品展示、信息交流、产品交易的网上平台,促进供需有效对接。长三角、大湾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城市的区域性“文采会”,国家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中心举办的线上“文采会”,截至目前成交金额达到4亿元。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文化旅游园区建设
实施了2019年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支持8个园区服务能力提升重点项目,惠及4.5万家企业。建立并上线运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目前,2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试验园区,以及10家创建园区聚集了文化和旅游中小企业约6.5万家,从业人员137.5万人。在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方面,同意北京市东城区、浙江省宁波市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为今后全国的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树立了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样板。
数字文旅产业表现尤其突出
2019年,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8月13日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要求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伴随数字技术快速发展、5G迈入商用阶段,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内容型、社区型互联网旅游企业迅速成长。在线旅行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众多新业态有力带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领域。相关部门紧跟趋势密集出台相关举措。地方层面也在加快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目前,重庆、河南、湖南、深圳、山西、山东等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结合文旅项目积极探索5G应用,与各大运营商合作,在景区、旅游目的地开展智能引导、大数据监测等活动,文旅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区域文旅进入发展新阶段
区域文旅进入新阶段,文旅版图的纵向深入和横向延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和西南区域,文旅“高地”已然明显。中西部、东北等区域亦步亦趋追赶,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从1月份开始,国家先后下发《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在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与扩大开放上多有着墨。长三角地区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等区域交流合作平台,举办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及2019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展览会,打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主体限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有力推动了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为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和一体化走出坚实的一步。
总之,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产业投资持续增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创新、效能提高、惠民实效居民消费日趋活跃,在线旅行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众多新业态有力带动文旅领域创业就业,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国际合作成效显著,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日趋活跃,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我国成为消费大国,旅游消费成为重中之重。文化旅游在消费方面2020将重点推进以下八项工作:
一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以融合发展拓展消费新空间,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具有文旅特色、兼具品质和效益、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化和旅游业态产品。
三是点亮夜间经济拓展消费新时间,推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不断优化夜间文旅消费环境,丰富夜间游览产品、夜间演出市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四是用消费金融为文旅消费赋能,加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力度,着力改善支付便利性,丰富文旅消费信贷产品。
五是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对传统演出场所和博物馆进行设施改造提升,推进文体商旅综合体、具有文旅特色的高品质步行街建设,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
六是着力丰富产品供给,促进旅游演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业态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
七是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推进A级景区特别是4A、5A级景区建设,健全景区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景区弹性供给,进一步优化景区游览线路和游览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进一步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等。
八是提升入境旅游环境,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开发适应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并加强宣传推介,着力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多语种服务水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将成就旅游厕所革命完美的收官之年,为此将有如下举动:
一是切实做好旅游厕所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完善旅游厕所管理与服务标准,推动出台验收与评定管理办法及指导细则。
二是启动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完善在线评价反馈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旅游厕所智慧管理,提升旅游厕所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是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工作重心由“建”向“管”转变,努力提升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水平。
四是督促各地务实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突出旅游厕所干净卫生、方便实用等功能,不贪大求洋,不盲目攀比。
2020年,将利用数字文旅新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数字文旅消费潜力,促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旅融合。5G在文旅产业的应用,将催生新的文旅业态和商业模式,而区块链在文旅产业的落地,有望重构文旅经济体系。
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的运营效率、经营效益、服务品质以及监管水平,促进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虚拟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数字科技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景区、数字民宿项目,构建产业升级的数字化基础,高科技为文旅十三五完美画上句话,也将为十四五开局打开大门。
5G是推进文旅融合的核心技术,国家的5G的投入和建设加速,技术和标准突飞猛进,5G与各种旅游新技术结合、融合,为我们带来的文旅的5G时代。5G是未来文化旅游领域智能化、智慧化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5G+直播”为内容落地、内容跨界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力。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的5G网络可以助力我们实现全息投影、水幕投影、AR/VR互动,让旅游体验更具带入感和互动体验感。5G与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的融合,让文化教育、文化体验的形式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让历史重现,让文化传承。
2020区域文旅发展
继续推动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开展区域务实合作,丰富合作机制内涵,推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带来的新机遇真正转化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动力。
文旅发展在路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指明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展望2020年,文旅产业新一轮政策利好还将密集释放。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正公开征求意见,有望加快出台;数字文旅一揽子新政将加快落地;数字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望纳入“十四五”规划。在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文旅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文旅融合继续在路上,产业发展通过创新内容和运营方式,创造好内容、好商业模式将不断满足多个年龄层对文旅产品的市场化需求,同时实现差异化、互补性经营。跨界融合还将不断升级,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夯实基础。科技发展为目的地注入持久生命力,文旅目的地突破增长瓶颈、实现二次增长,目的地要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活”。
时值年末,“去岁时将尽,明朝岁起东”,如果说2019年在西方话语权主导下的中国克服种种的刁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那么2020年朝阳将从东方升起,最早最灿烂的阳光将首先照耀中国大地,中国雄起东方,文旅雄起东方。
注:本文为博雅方略原创内容,作者为博雅方略研究院白墨,如引用、转载请联系申请白名单,严禁未经允许的转载,侵权必究。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