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N

EWS博雅动态

【行业观点】博雅研究 | 镜鉴与反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缘起、相关概念和建设意义,然后以世界遗产“罗马帝国的边界”及其组成为镜鉴,包括三个不同时期列入世界遗产的“哈德良长城”“日耳曼长城”“安东尼长城”以及没有开发和列入世界遗产的“东欧长城”申遗、遗产保护、文化保护和旅游进行了对比并得到了启示。然后介绍了我国长城现状和问题,并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世界遗产罗马帝国边界


1缘起、相关概念和建设意义

1.1缘起

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此后,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开始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纳入重点计划。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规划初步完成,试点在建设以长城为主题的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保护研究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提出,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积极融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黄崖关长城文化遗产;河北秦皇岛市提出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为契机,将长城保护利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陕西榆林市提出充分利用辖区1600多公里长城遗址,建成开放的、活态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全国多个省区,在规划建长城国家公园、长城文化带等,或者积极融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试点中的重要项目,长城文化公园进展迅速。
1.2相关概念
做好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厘清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线路、线性文化遗产基础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第一步。
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属国内首创,目前还无统一定义。本文采用普遍认可的定义,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公园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涵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娱乐休息、国际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是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扶持、管理的特殊区域。其特性为国家性、文化性、公益性。目前,国家文化公园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循,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领域。国家文化公园特性: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1964年,欧洲理事会最早提及文化线路理念,其研究和推动者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1994年,ICOMOS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线路,作为我们文化遗产一部分(Routes as Parts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阐述了文化线路的概念,就文化线路的要素、类型等做了相应描述,形成文化线路理论雏形。
1998年,ICOMOS在西班牙成立文化线路国际科技委员会(CIIC)。
2005年,ICOMOS在西安召开第15届会议,形成《文化线路宪章(草案)》(Charter on Cultural Routes Draft)。
2008年10月,ICOMOS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第16届大会,正式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文化线路宪章》(The ICOMOS Charter on Cultural Routes),形成权威性国际文件,定义为不论是在陆地、水域或其它区域上交流路线,只要有明确的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变迁和历史功能,服务于特定的和明确的目标,且满足三方面要求可称为文化线路。一是必须存在产生和反映人类之间在特定时期内人与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或洲际之间货物、思想、知识及价值观交流的多维度和持续的相互影响的活动;二是必须有在时空上促进了文化的交叉融合,既反映物质遗产也包含非物质遗产;三是必须是与历史相关的动态体现和与其存在方式相联系的文化形成一体。该宪章还对文化线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主要涵盖地域范围、文化范围、目的和功能、持续时间、结构布局和自然环境等。ICOMOS指出,对于文化线路在研究、评估、保存、维护、修缮、使用和管理方面要有明确完整的方案。由此,文化线路的理论构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新理念,国际上新兴的文化遗产研究领域之一。概念是从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的,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通过人类的某种目的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或村庄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条链状文化遗存。通过依附在线路上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再现早期人类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交流的轨迹,展示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线性文化遗产主要特征包括分布具有线性特征、空间跨度较大,具体包括文化线路、遗产廊道等。线性文化遗产的概念主要脱胎于文化线路,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近的遗产廊道、文化廊道、历史路径、线状遗迹等理论。国际未对遗产线路和文化线路的概念在本质上进行区分,基本内涵相同的。
在国际上,文化线路作为遗产类型的理念形成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在世界遗产名录申报中,文化线路作为一种遗产类型得到了确认。目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7处:塞默林铁路(奥地利)、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印度)、米迪运河(法国)、“乳香之路”(阿曼)、斯特鲁维测地弧、罗马帝国的边界(包括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安东尼长城)等。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线性文化遗产,其中长城、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已经登陆《世界遗产名录》,境内还有现徽商兴起路线、长征、蜀道、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路线、中越铁路、四川泸州龙桥群、护国战争在泸遗迹、四川泸州渡槽群、青藏铁路、唐蕃古道、广西灵渠、秦驰道遗址等线性文化遗产。作为线性文化遗产概念提出的第一人,单霁翔总结我国线性文化遗产有四个特点:一涵盖范围更大,包括的遗产种类和人类活动形式更多样;二尺度较大;三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相互交融并衍生出丰富的面貌和内在的密切关联;四涉及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


1.3建设意义
(1)国家形象特征和文化传统的标志体现
长城是中国人心中最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包含国家的历史起源、民族精神与国家价值观的渗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立足国家战略高度,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成为国家精神、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影响深远。
(2)服务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供具有国家代表性、经典型的文化休闲服务体验,在优质服务和人性管理上有质的飞跃,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供给,构建扩大和引导新时期文化、休憩、体育、健身、娱乐等公共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满足国民精神文化需求,增进人民的文化福祉。
(3)传播中华文明,展示文化自信
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凝聚主流价值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长城培育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与生态保护的价值认同,提高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带动全社会的民族身份认同感,整体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力。
(4)保护遗产传承文化
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确保区域内具有生态、文化、美学价值的长城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活化利用,督促各区域履行长城保护管理责任,有效全面推进长城保护利用管理。
(5)区域经济合作民族融合
统筹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制,提升长城整体形象,促进各地合作发展和文化融合。长城沿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长城保护利用广度、深度、力度不同,规范和提高发达地区长城资源利用,统一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对经济欠发达、知名度较低的长城属地加强保护修缮、文化挖掘、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长城内外是汉蒙及其他少数民族交易、互溶的地方,变成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
(6)国际交流文化服务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承载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肩负中国与世界各国对话、了解、认同、促进、融合。长城地区千百年来是农牧文化交接地带,通过平台,彰显大国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增强我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国文化和文明,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全球治理。
(7)文化教育科研实践
在国土尺度上建立一个集生态与文化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开发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等公益。带动全社会更深入了解长城、感悟长城,激发全民的爱长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形成一个彰显民族身份、延续历史文脉、保障人地关系和谐的文化“安全格局”。
(8)社会公益文旅融合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增进国人认知,具有社会公益性,满足人们欣赏自然、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需要,并以此为先行示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以长城文化资源为支撑,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开发并重,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符合我国新时期文旅融合的需要和趋势,也符合国际趋势。


2 罗马帝国边界案例借鉴

“罗马帝国的边界”由英国的哈德良长城、英国的安东尼长城和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三部分组成。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1987年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德良长城,而英国的安东尼长城和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也相继在2005、2008年被列入该世界文化遗产的扩增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罗马石灰墙”代表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的边界线。它延伸超过5000公里,跨越大西洋沿岸北部的英国、欧洲黑海,并从那里到红海和整个北非大西洋沿岸。今天还遗留了石灰组成的残余建围墙、壕沟、炮台、碉堡、瞭望塔和平民定居点。某些部分的线路已经出土,有些经过重建,有的被毁。德国的两个部分覆盖长度为550公里,从德国西北部直至东南部的多瑙河。118公里长的哈德良长城(英国)是公元122年在哈德良皇帝的命令下建造的,是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省的北部边界。其作为突出的例子,证明了古罗马的军事组织状况,并说明了防御技术和地缘政治战略。苏格兰的安东尼长城是一个长达60公里的防御工事,是公元142年由安东尼·庇护皇帝用以防御北部“野蛮人”的,是罗马帝国边境的最西北部分。
启示:未来,我国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可以参照“罗马帝国的边界”的申遗增扩,以现有的我国世界遗产八达岭长城段为基础,在今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逐步完善提高,条件成熟再次申报世界遗产,逐步扩增到整个长城范围。
2.1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开始在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包括城墙、瞭望塔、里堡和城堡等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哈德良长城长约120公里,几乎向正西方,从泰恩河畔沃尔森德到索尔威湾,A69和B6318公路大体沿城墙而行,从纽卡斯尔到卡莱尔,完整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城墙全部在英格兰境内,西端离苏格兰南界15公里,东端离苏格兰南界110公里。在哈德良长城沿线,设有16座军营,军营内部设施齐全,包含仓库、医院,甚至还有面包房、庙宇等。


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哈德良长城的管理涉及到国际、国家及地方政府、国家及区域性组织、地方社区等多个利益群体的利益。产权和利益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自身的地域分布为其保护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它支离破碎、不相连续地处于英格兰北部的3郡12县和2个政府行政区,90%以上地段属私人地产,涉及50多个机构和700多名私人业主;而不同地段的地貌大不相同,从西部盐沼到中部壮观的丘阜再至东部人口稠密的城市,对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英国各级政府在哈德良长城的保护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英国政府早在1880年代开始,就介入其保护工作。1920年,英国政府制定《古迹与考古地区法》(Ancien Mon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Areas Act),并于1928年将哈德良长城置于该法保护之下。长城早就是一些残垣断壁的石堆,只有石头地基以及一座修复过的地中海风格的浴室,是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土地上征服过的痕迹。哈德良长城保持了原有的状态,确保了遗址的真实性。因重建会损坏晚期阶段遗址,也会影响遗址与四周景观的调和共存。考古学家在军营中发掘了众多写满字的木板,从木板上的字里行间,人们还原了古罗马士兵生活的场景。
1996年哈德良长城管理规划(1996-2001)编制完成,是英国第一个完成管理规划的世界遗产。2002年、2008年分别进行第一轮和第二轮修编。其管理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世界遗产及背景环境说明、遗产地相关利益分析、建筑评估及重要性陈述、对上轮规划的评估、影响世界遗产地的管理问题、政策、行动建议及规划实施6方面。哈德良长城目前的世界遗产边界和缓冲区是1996年第一轮管理规划确定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7年通过的。2002年和2008年的规划均对遗产地的范围进行了调整,以加强对哈德良长城的保护管理。
游客管理内容值得借鉴。1996年颁布《哈德良长城世界遗产地管理规划》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哈德良长城的每一处开放遗址区域,都有全职专业工作者和志愿者向公众讲解哈德良长城的历史,通过讲解、线上访问等传播方式为游客提供精神层面的参与机制,以亲身参与促进人们更好地珍视长城遗产。
旅游方面,当年恢弘的气势已随着漫长的历史消逝,景点多是遗址凭吊,比较热门的有豪资斯坦罗马要塞、切斯特罗马要塞和博物馆、博得瓦德罗马要塞、罗马古城等。哈德良长城小径是热衷古罗马文化的徒步者最爱的路线之一,沿途有丰富的考古学遗产,全长约135公里,走完全程预计需要7天时间。哈德良长城在展示利用方面,可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启示:原址保护,设立缓冲区,政府重视、积极立法、规划编制与调整、管理保驾与护航、优质服务、教育实践、旅游发展、公共参与、多方合作和公共治理。
2.2日耳曼长城
全名“上日耳曼和雷蒂安边墙”,总长568公里,分六段,58处遗址。形似“Z”字形的长城起自莱茵布罗尔,是由土墙、石墙、壕沟、栅栏及900座简易瞭望塔以及120多座大大小小军营组合而成,是罗马帝国在上日耳曼行省(Germania Superior)和雷蒂安行省(Raetia)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其建筑于83-260年间,经科布伦茨、美因茨、海德堡,最后到雷根斯堡,途经大小60多座主要城镇,把罗马帝国和未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分隔开来。该长城对当时保护古罗马境内百姓生活和贸易往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元260年后,罗马帝国国力日渐式微,边墙被遗弃,日益衰败,最终失去了其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风吹雨打残存千余年。2005年,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和世界遗产哈德良长城合并成为一项世界遗产—罗马帝国的边境。


“日耳曼长城”的简易瞭望塔都是用木头建造而成,与栅栏组成防御工程,后来的一些简易瞭望塔主体结构用石砖建成,但顶部依然是木质结构。“日耳曼长城”的主体部分是军营。“阿伦长城博物馆”现址就是当时古罗马一座很大的军营。城门分正门、边门和中门,上有瞭望塔,城墙将各个方向的城门连接起来,城内有指挥所、士兵宿舍等。凡有军营之处一般都设有澡堂。魏森堡军营附近数百米就有一个被挖掘出来的非常完整的澡堂,现已被辟为博物馆。 
欧洲人研究“日耳曼长城”的历史始于1455年。数百年来,其历史的研究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日耳曼长城”的大部分埋于地下,挖掘和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数百年来,一向重视文物古迹的德国随即进一步加大了对古罗马帝国在德国“边界”的历史和文化的挖掘研究。从阿伦到赖瑙,从埃林根到魏森堡,最后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多瑙河名城雷根斯堡。考古学家对边墙进行研究,发掘出了不少东西,多藏在萨尔堡附近的博物馆。
如今,它是德国最大的名胜古迹。德国政府曾数次出资维护和修复边墙。1997年,在阿伦和魏森堡两城倡议下,德国推出“日耳曼德国长城之路”旅游项目,并在阿伦建立长城博物馆,重点介绍其历史。沿着界墙遗址的路线,有很多可以参观的遗址景点。值得参观萨尔堡的界墙遗址公园遗址和藏品丰富,本身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是界墙世界遗产中的一部分。萨尔堡城堡有很多罗马温泉浴场、厨房等兵营遗址,有多个罗马文化的陈列馆和博物馆,里边收藏有十分丰富的罗马时期的文物,很多文物就是在当地出土的原件,并用实物和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罗马时期罗马人的生活状态。
2003年,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德国成立了“德国长城委员会”,统一从事维护、研究和宣传“德国长城”工作。德国长城委员会制定一系列计划,加大对“德国长城”的宣传力度,使其成为德国旅游地的又一颗璀璨明珠。德国推出“日耳曼德国长城之路”旅游项目,
启示:政府支持,重视研究,考古挖掘,专门专业组织,维护修缮,博物馆保护,文化展示,情景再现,体验旅游。
2.3安东尼长城
苏格兰也有一段长城遗迹,名为安东尼长城,是“罗马帝国边界”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由古罗马皇帝安东尼·厄斯(Emperor Antoninus Pius,公元138-161年在位)于公元142年开始兴建。作为古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蜿蜒60千米(40罗马里),墙宽5米,高3米,城墙前面建有一条12米宽、4米深的壕沟,墙后建有一条道路。城墙上有19座碉堡,各堡之间相隔3公里。横跨苏格兰最狭窄的中部地区,位于克莱德河与佛斯湾之间,东起福斯河畔(River Forth)的博内斯,西至克莱德河畔的老基尔帕特里克(Old Kilpatrick),曾经是罗马帝国在英国最北部的边境线。使用了约一代人时间,196年被废置,残迹仍存。由于时间久远,安东尼长城只留下了少部分遗址,但是能看出来长城的形状。2008年,安东尼长城被认定为苏格兰第五个世界文化遗址。它和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并称为“罗马的边界”
启示:文化保护、文物挖掘、积极申遗、遗产联名、合作推广。
2.4 图拉真长城和东欧蛇墙
公元101~106年,罗马帝国图拉真率兵越过多瑙河,征服达契亚地区(即今天的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以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开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修建数座长城,以防御外敌入侵。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征服者,所有长城统称为“图拉真长城”。公元3世纪,这些长城同时被废弃。在图拉真长城中,有一条被称为“南图拉真”的长城最为有名。这条长城横穿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3国,其构造与德国长城类似,城墙高3米,厚2米,沿线建有瞭望塔和军事要塞。由于修建的时候,墙体多为土墙,在风吹日晒中,大多消失殆尽,只在罗马尼亚、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留下少许遗址。


此外,在乌克兰还有一条著名的“东欧蛇墙”,位于东欧诸国,因蜿蜒如长蛇而得名。从乌克兰东部的哈尔科夫州向西延伸,经过乌克兰首都基辅,抵达西部的波多利亚地区,全长1000公里左右。该墙曾跨越了乌克兰、罗马尼亚及东欧诸国,墙高3—6米,有些地方达10米。因墙系土筑,现今大多处已毁坏湮没,沦为土堆。只有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境内的一段较为完整,总长度约400公里(800里)。蛇墙是古罗马最长的长城,但只有两千里。据测算,这些古城墙修建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7世纪之间。蛇墙还记录了蒙古人入侵欧洲的时惨痛的情景。直至今日,人们在蛇墙遗址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还能找到当时蒙古军队使用过的箭头。
目前,由于图拉真长城和东欧蛇墙涉及多个国家,并且原有主体属国已经不复存在,故此没有主体国家牵头开发,更没有进行有目的旅游经济开发,也很难开展相应的申遗工作,只有部分地区的考古工作在进行。这与我国大部分的长城的现状类似。但是,我国的长城都在我国的领域之内,并且国家一直强大并延续,所以,申遗工作的难度小得多。
启示:国家存在延续、国家主体独立、国家功能健全最为重要。

3建议与展望

3.1我国长城概况
长城,是中国古代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万里长城,巍然屹立,始终在中国人心里占有特殊地位,体现了刚健豪迈的民族气概。长城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且影响深远。长城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我国将春秋战国至明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我国提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可以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总长超过2.1万千米。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国家文物局2009年4月公布了明长城墙体总长为8851.8公里,其中6259.6公里的人工墙体,目前保存较好的不足10%,保存一般的约为20%,保存较差的约40%,保存差的、已经消失的为30%;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1961年,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长城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且具有高度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影响。截至2018年底,共有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河南、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10个省份长城认定资源全部公布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已公布全部长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河南、新疆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部分长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在保护标志设立方面,截至2016年,15省共设立长城保护标志牌6516座;设置保护界桩72605根;设置保护说明牌743座。近两年,有9个省都新设了保护标志。

长城分布广泛,目前有的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有的位于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有的位于难以攀登的崇山峻岭中。2017-2018年,长城遗产研究取得了较重要进展。在长城法律法规体系方面,我国在2017年至2018年出台的长城保护法律法规共7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甘肃和内蒙。截至2018年底,全国先行涉及长城各级专门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共28部。除国家级外,北京、河北、内蒙、辽宁、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长城专门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长城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超级复杂文化遗产,使命重大。 长城是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要的长城点段被列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教学实践等各类教育基地。从1952年,长城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开始了对长城的保护维修和旅游开放。到目前,依托长城兴建的参观游览区92处,其中以长城展示为核心的专门景区45处,长城专题博物馆、陈列馆8家。长城据不完全统计,长城相关的各类旅游景区年接待量从10-1000万不等,其中,年接待游客1-10万的7个、10-50万14个,50-100万5个,年接待游客量100-500万8个,超过500万的1个。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长城旅游与丝路旅游、沙漠旅游、草原旅游有机结合,带动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扩大了公共文化供给,改善了长城沿线生态环境,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及国家扶贫攻坚。长城是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教学实践等各类教育基地。同时,长城成为世界了解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金色名片,接待外国的政府首脑、元首有上千位,成为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场所。


3.2 存在问题
多年来,因为风雨侵蚀、游客增加、人为破坏等原因,长城保护现状极为堪忧。如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慕田峪等景区里的一样的长城雄伟挺拔、绵亘蜿蜒占整个长城的1%都不到,其余的长城,大多淹没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很多是土长城。土城墙最容易损坏、目前研究的成果数量最小、取得的成果效果也不太好。从长城的体量和现状而言,多数点段目前还不具备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条件。
长城基础工作仍普遍较为薄弱,我国长城考古项目数量不多,考古成果发表、转化和展示欠缺,考古研究对保护利用支撑不足,基础支撑作用尚未形成。长城的保护修复工作比较滞后或者不科学,不是修旧如旧,而常常是重建式的破坏,造成了原有文物丰润的丧失。长城保护维修项目实施效果缺乏科学管理和评估,长城日常养护,缺乏政策保障。重视土长城的价值和作用,应该多角度认知长城,急需优先对包括土长城等所有长城的科学修缮、考古挖掘和保护。在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搞大规模开发,忽视了对文物本体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公司化运作将文物部门排除在外,文物面临较高的人为破坏风险;忽视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长城由于保护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长城保护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长城分布多数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这类文化遗产的认知比较匮乏,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我国以长城游览为主或者依托长城建设的景区数量很多,主要是“到此一游”的初级感受,长城的价值被简单化了。在长城刻字、在长城野炊等损害古迹的行为,被叫停的夜宿长城旅游项目等,都反映了游客文物保护意识的薄弱。
我国面对长城开放利用新形势的统筹管理滞后,长城景观和生态保护有待落实。有的长城位于军事管理区内,或者是部分省、市、县的行政边界,牵涉管辖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跨省域、跨部门的重大工程。涉及规划、土地、建设、交通等众多部门,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3.3建议
(一)做好规划和法规工作
编制科学严谨、操作性强、注重评议和公示的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等。推动实施长城日常检测和养护,完善长城的保护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警告制度,并谋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创新。在环境保护前提下,再合理开发利用。同时,结合当下国民旅游、生态、精神文明等的需求来进行合理地开发。在对线性文化遗产的调查、管理、保护和利用等工作中,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提高理论研究。要强化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的实施,并以此作为长城保护和开发工作的基础。
(二)做好遗产挖掘保护传承
以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为前提,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突破单一空间保护、单一景区发展局限。结合当地风光、风貌,挖掘当地风物、风味,活化当地风俗、风情,把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自然生态结合起来。以新思路和技术手段如运用无人机低空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解决难题,保护好长城文物本体及风貌。合理利用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建设既有文化内涵又可游览观光、发展旅游的国家文化公园,使长城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体现。
(三)建立协同统筹协调的管理体系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跨省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建议成立国家层面工作领导小组,承担整个国家文化公园的统筹与协调工作;明确长城及依附土地产权,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并明确规定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实施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统筹相关部门、相关省市职责。要立足整体和各自区域,打破部门和地域限制、避免政出多头,确定开发重点,有选择地推进,构建分工明确、多方参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来引导长城国家公园跨省域的共同发展。
(四)以人为本与社会参与
在公园建设中,关注生活在长城空间和时间中的一代代的人,这是他们的家园,都需要考虑到原本生活在这些区域内的社区及其原住民的基本权益。将长城沿线居民吸收进来,将他们置于公园建设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地位。呼吁全社会参与到保护中来,鼓励和组织各类大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扩大保护志愿者队伍。鼓励公众和志愿者参与,引导社团、民间协会、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合作伙伴机制,协助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与管理决策。
(五)因地制宜 重点开发,有选择推进
在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过程中,考虑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对优先推荐打造一些成功的旅游节点做样板。充分考虑到线性文化遗产跨地区间的沟通和协调,从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当地的情况,如文化基础、文化资源、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确定开发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因地制宜地寻求适合的发展路径。依托现有知名景区,即“立足代表性资源”,如北京的八达岭、居庸关,河北金山岭等进行重点打造,形成既有文化内涵又可游览观光、旅游的项目,具备传承效果。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就是在保护长城文化遗产基础上,带动资源保护建设与协调发展。
(六)适时启动后续申遗工作
目前,只有我国的八达岭长城列入世界遗产,还有99.9%的长城游离在世界遗产之外,作为同一符号的长城急需在长城国家文化中,补齐短板,积极申遗,使得万里长城这一文化遗产真正地完整起来。
(七)高科技创新旅游展示
以空间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依托沿线各地已建立的博物馆、公园、廊道、景观和文化设施等,推动保护修缮、文化发掘、活化传承,重点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参观和旅游思路,创新展示形式开辟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依托长城沿线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建设国家北方步道。通过步道将涉及多省份、各个地区的长城连接起来,有机开展环境提升、设施配套、文旅融合等工作,展现长城的体系特点,吸引更多游客领略长城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八)文化IP提炼与创意开发
构建长城国家公园文化的IP体系,形成系列的文化产品体系,进一步挖掘文化衍生品的生产、创作等,来保持线性文化遗产的统一性。对长城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长城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旅游运营模式的构建方面加强研究。旅游者最大需求是情感交流,长城要让游人带着情感满足的快乐离开。通过与文化企业合作,引入以创意为灵魂、以文化为核心的多种新型业态。

4展望

总之,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是金线串珠的文明互通、民族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点和源泉,更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未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建成充满人文关怀的国家文化公园,世界遗产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在保护和管理协同创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国家文化公园服务的亲民化、标准化、规范化,满足公众游览与文化交流的需求,实现文化普惠与文化共享,积极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彰显其文化价值,极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自信力,指日可待。

本来原创:博雅方略研究院 白墨


参考文献:
[1]范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塑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标识.《中国文化报》.2018-06-26
[2]蒋梦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何寻找最优解. 《北京商报》.2019-07-26
[3]杜晓帆 周孟圆.增强世界遗产视野下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报》.2019-07-10
[4]筑长城时代之魂 守华夏民族精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长城保护及文旅融合发展.中国网.2019-10-31
[5]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罗马帝国边界.2014-07-12
[6]闫玉刚 罗蕾.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引领文化消费新风尚.《中国文化报》.2018-06-27
[7]邵波.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体系探析——以中国大运河为例.天津市文物局 .2014-09-25
[8]李珍晖.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 《中国文化报》.2018-06-26日
[9]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怎么建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09
[10]刘姗.报告解读中国长城现状 谋划建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国网.19-11-08
[11]杨丽霞:《英国世界遗产地哈德良长城保护管理的启示——兼议大运河申遗及保护管理》.《华中建筑》.2010年第3期,第171页。
[12]张春海.让线性文化遗产“活起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2-26
[13]国家文化公园的未来想象.品橙旅游.2019-08-02
[14]古罗马长城的兴衰.环球人文地理.2019年2期
[15]子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呼之欲出,将如何规划建设?.中国风景园林网http://www.chla.com.cn. 2019-08-07
[16]董耀会.秦皇岛长城保护利用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调查.《经济要参》.2019年第36期2019-10-31
[17]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 国家文物局网站.2016-11-30
 

 

上一篇:着力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文旅发展新格局 返回列表 下一篇:树立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文旅业界热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