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N

EWS博雅动态

【行业观点】博雅研究 | 城市休憩系列之口袋公园幸福生活秀

1 概述

1.1口袋公园的起源、概念和特点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是在1967年5月23日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由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泽恩提出来的,其提议的原型是“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指的是散布在人口和建筑密集的缺少绿地的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小公园系统,或可以称之为口袋公园系统。泽恩认为的口袋公园有这样几个要点:处于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般面积较小;与交通系统相隔离,能够提供围合的、躲避城市喧器的、有安全感的小型室外空间。

百度百科对口袋公园的定义:可称为袖珍公园,是指城市中规模很小的开放空间,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的活动场所,因其不占据大片土地,所以常常会隐藏于城市的整体结构中。城市中常见的口袋公园类型有:各种小型的街旁绿地、小游园、街心花园、小广场、社区的小型运动场所等。


从广义上说,口袋公园可以是小型公园,也可以是小广场、林荫步道、庭园、居民区或大学校园内的公共绿地等。
狭义的口袋公园: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作了规定,狭义的口袋公园应当包括这样一些公园的小类:带状公同、街旁绿地、道路绿地(部分具有口袋公园功能的绿地)、部分小区游园(开放式的)及非城市绿地的小型开放空间。

张文英在《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器的绿洲》一文中对口袋公园定义是:“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或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首先它们是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其次是直接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常呈斑块状散落或者隐藏在城市结构中。
口袋公园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名称,在欧洲会被称为绿亩公园、迷你公园、小型公园等,在日本则被称为贴身公园,在我国经常被译作袖珍公园,它们都是指城市中的一些小型开放空间。世界上有许多场所是在人们集会、交谈、交往等日常生活过程中然而然所形成的,比如东京的下町、浅草等地的小胡同和大街中的狭窄通道都在逐渐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口袋公同概念。
藤本信义解释口袋公园的本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涵义:口袋公园应当分散在城市的室外空间中,方便人们使用;口袋公阔应当提供给人们自由选抒停留与否的机会。
对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口袋公园是一种慰籍物,也是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和舞台,它的合理存在能够对市民的视觉、生理、心理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岩下肇在《袖珍公园¬——一个“憩”与“用”的场所》一文中说,就是“内衣口袋”的意思。我们平常不太会注意口袋, 只有在冬天,当我们把手插进口袋时就会感觉到温暖,并且有时候也会在口袋里放置硬币或者贵重的东两,因此口袋是一个能使我们感受到体温、安全感和秘密感的空间。


口袋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对其空间结构的完美全释。口袋公园更像是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大中型公园,小型的活动空间、人际交流空间、儿童游乐空间等,能满足大部分的休闲需求。口袋公可以随时自由出入,没有开放时间的限定和开放式的出入口设计能够让人们更随心所欲地使用。
口袋公园的尺度规模:泽恩所提出的口袋公园是为了给上班族和购物者提供短暂休息的空间,因此很小,往往是位于一两幢建筑物之间的小片空地,具体规模是受到周边建筑物的限制的,比如佩雷公园的面积只有390平米那么小。口袋公园的面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衡量标准,其不同的地域维度,大小相对与它所处的环境而言。如说在超级大都市,建筑集聚度极高,人口密度极大,那么一个口袋公园大小也许只有20英尺(大约6米宽度)宽,但如果在得克萨斯州,城市相对空矿,建筑尺度相对较大,那么口袋公园就能达3英亩(约1.2公顷面积)。而普遍一个口袋公园占1-3个宅基地(在中国农村一个宅基地约350平米,国外则约是400平米。在现行的规范中,小区游园已是尺度最小的公园类型了。对于口袋公园的规模以合适面积为宜,没有限定面积。


1.2口袋公园的类型
根据关注要素的不同,口袋公因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可按使用功能分类(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将口袋公园分为五种类型:居住型、工作型、交通型、游憩型和教育型。按艺术层次分类(雅、俗),按空间形态分类(网格型、线型、福射型)等,按照建设和地区方式有新建、转换旧城口袋公园之分。


按场所环境分类:

居住环境内的口袋公园:主要服务于居住社区或者居住小区中的人们,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需求分析,提供给老年人锻炼、交流的场所,给孩子们提供游戏的场地以及奔跑或停留的场所,还能够为上班族提供晚饭后适当运动的空间。商业环境内的口袋公园:通常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有大量商业设施集聚,人们在逛街、购物时需歇脚、休整,补充体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休憩场所。

大学校园里的口袋公园:指高校校园里的大树草坪、雕塑小品、回廊长椅等绿地及景观设施,提供给学生、教师、游客互相之间非课堂交流的空间和机会,体现学校特色文化和教育内涵,激发人们对大学校园认同感和好奇心、求知欲。

办公环境中的口袋公园:办公楼宇大多位于城市中最为密集的地区,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高层建筑中空气不流通、电脑福射、噪音污染等问题,为办公室重的人们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在钢筋混凝土沙漠中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接触自然、调节身心的城市绿洲。


按服务对象年龄结构分类

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口袋公园: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发达国家都已进入到老龄化时代,我国也逐步进入老龄化。口袋公园提供给老年人日常休息、锻炼和交的场所,不使老年人孤独。口袋公园要有色彩、质感和空间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考虑要包含丰富的交往空间;要设置无障碍设施。总之,口袋公园应当是随时提供给老年人自由活动的积极场所。
满足中青年需要的口袋公园:中青年人群是社会中主体,对口袋公园的要求有时间性和针对性。上班时的口袋公园主要用于会面和交谈,紧邻办公环境或者甚至可以位于办公区内部;如配以餐饮设施,则能为上班族提供午餐和午休。在下班后,中青年需要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和恢复身心,口袋公园可以是下班路上的街头小游园、滨水散步道、居住区绿地等,不作长时间停留,只是从中穿过或小坐片刻,便能使精神得到极大的放松;如提供运动场地口袋公园,比如篮球场、网球场、兵球台,或者是健身器材等,也会得到亲睐,但设计要注意动静结合。
满足儿童需要的口袋公园:儿童也是城市中绿色开放空间的重要使用群体。口袋公园对他们的成长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儿童口袋公园需要提供:游戏场地、奔跑环境、沙地、水龙头等,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施布置应该具有不同侧重点。同时还要考虑到看护儿童的家长所需要的休憩设施,既要让他们能够随时看到孩子们的情况,也要与儿童游戏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按照建设方式来分类:

角色转换式:这类口袋公园久己有之,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名称和角色内涵,可以是小型街旁绿地、街边小游闲、小广场、带状公园的节点景观等,也可以是商、住、办公等环境中的休憩娱乐场所。总之,由传统的微景观转化而来,被包含到口袋公园系统中,提供给都市人停留、休闲、活动、交流场所。如西方的水景广场、柱廊园、雕塑等建筑小品、别墅花园、树木园、花果园等,在长时间演化、发展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游憩空间,被纳入到口袋公园的范畴中。同样地,还有日本的山水庭院、寺庙、街头景观等,都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成为服务于现代都市人的口袋公园。


完全新建式:这一类口袋公园是在新区拓展中形成的,相对受用地限制较小,通过选址、设计、建设,在一片空地上新建而成的,面积可以不受那么大的限制。可以是城市新建地区的配套,配合城市扩张中新住宅楼盘、大型公建、商业设施、高校校区而形成,作为绿色景观设施支撑新区发展,面积并没严格限制,可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安排。新建类型要充分利用城市中尚未被合理利用的空间,挖掘其潜在的土地价值,创造服务于大众的公共空间。


旧城更新式:这一种形式更具有普遍性,伴随城市旧区的更新和老城区的复兴过程中形成的,更能体现口袋公园的优越性和独特作用。由于老城区不断衰落,可以找寻剩余的土地边角料,充分利用空间,创建小型的室外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口袋公园,为周边邻里服务,使得老城区逐渐焕发生机。这样的口袋公园面积容易受到周边已有构筑物限制,但其功能往往也服务于周边的人群,促进城市更新和复兴。


1.3口袋公园的功能


生态功能:

科学实验证明,室内空气比室外空气更污浊,而人的一生大约的时间都在室内包含车内度过。如果不改善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就无法得到保证。新加坡人口密度大,但空气却很好,因为普遍种植了大量树木,建造了大量绿色公园,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出大量氧气,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口袋公园虽然面积微小,单个而言对于调节和改善城市大环境作用不明显,但如果呈网络状分布会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所形成的生态群落势必会起到改善城市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因此,口袋公园具备创造舒适生活环境、促进人与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生态功能。


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是口袋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口袋公园面积虽然很小,但是它通常位于人们能够容易看见和方便到达的地方,如分布在道路的两侧,那么精心设计的公园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软化城市的硬质线条,对城市空间的整体形象有提升作用。不仅是花草树木、设施器械的简单堆砌的公园。同时,口袋公园的设计可体现所处区域的特色,具有鲜明的识别性,显示城市文化特征,提升景观层次。


社会交往功能:

小的口袋公园无处不在,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场地,成为城市居民主要户外活动场所,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人一生约有二分之—时间是在居住环境中度过,所以生活区的口袋公园是人们使用频繁的、过业余生活的场所。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活动,所以口袋公园是小区内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它为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的居民提供各自不同的活动空间、交流场所和机会。总之,它为人与然、人与人交往创造了无限可能。

防灾减灾功能:

口袋公园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好的防灾减灾功能,城市口袋公园系统既能作为平日里的游憩场所,又能成为灾害来临时的避灾场所,一举两得,也是其优越性所在。比如地震频发的日本的贴身公园,当地震突发时,住区公园是居民躲灾的好去处;日本每年都会遭受热带风暴侵袭,伴随热带风暴的倾盆大雨常引发水灾,而公园绿地随时可以变成蓄水池为居民挡住洪水的袭击。我国频发的灾害提出警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口袋公园的防灾减灾功能需要加强。

文化意象功能:

口袋公园还能承担起多元化的内涵和功能,塑造着特定地区的文化氛围,是体现生活情境的一扇窗户,成为体现地方文化的窗口,让人们体会到认同感、归属感,这也是口袋公园建设的预期目标。口袋公园建设一般结合特定的地域范围,呼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使得口袋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标志、城市乡愁的寄托。

公平正义功能: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高速城镇化的同时,居民收入、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趋于严重。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之一,也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鉴于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愈演愈烈。口袋公园的建设正是为了实现城乡居民对于公共绿地公平享有的权利,使得绿地和开放空间真正成为市民自由使用的资源。

休闲功能:

对于我国城市化而言,“休闲”正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城市休闲功能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满足城市转型过程中对城市口袋公园提出的新的来自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要求,既是目前城市口袋公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城市转型的要求。


美好生活的容器和发生器:

口袋公园是美好生活的容器,包含了城市生活的微小部分,也是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口袋公园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为种种社会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催生人的行为、活动,成为行为的促媒器和发生器,它们的景观质量和品位,能够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切身感受。所以说口袋公园虽然是城市景观的“配角”,但却是城市生活真正的“主角”。


1.4 意义

口袋公园微小、便利,而且灵活、开放,是现代城市规划“大”手笔之下产生的许多“小”空间,可将城市中的废弃边角空间利用起来, 选址灵活、面积小、可达性强、功能单一等特点,赋予小空间大作用大意义。

口袋公园对城市中心区的过度拥挤具有缓解作用,有效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现有的城市户外活动场地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活动需求,中心城区,用地紧张的现状与人们急剧增加的活动需求相违背,很难通过新建大型公园的方法来满足人们对户外活动场地的需求。而占用少量土地灵活的分布于城市的口袋公园,极大缓解了人们对户外活动场地需求压力。

口袋公园能够恢复旧城区的城市活力,对解决旧城改造中老城区的衰落问题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存量时代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口袋公园将各种造型的封闭绿地开放起来,设计改造成可供公众自由使用、休闲开放的方便可达且微观化的城市公园, 将市民的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设身处地的为周边的使用者考虑。既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又能够为公众提供休憩与交流的城市小型开放空间,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大面积的增加公共绿地难以实现,口袋公园以小规模大数量的方式增加绿地的面积,恰好弥补了城市缺少绿地的现状, 解决了城市中建筑密度过大、自然景观不足的矛盾,解决高密度压力下的环境问题。成为缓解城市各种环境问题的“救心丸”。

我国现代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遭遇了各种困境和问题,口袋公园作为一种公共空间,是合理的、适应发展需求的城市形态结构、积极的城市空间,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功能,运转良好、利于交往、对人友善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口袋公园提供公共服务,是适应变化和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积极尝试。

口袋公园的产生和广泛建设就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运动的一部分,它产生的意义在于改变人与场所之间不匹配、不稳定的现状。帮助解决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补充,口袋公园对人的身心压力具有缓解和恢复的社会意义,对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现状具有实践意义。


2国外口袋公园的发展借鉴

2.1 发展历史
城市公园的产生是为了应对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积极应对的所谓城市病的一种措施。在西方国家,供市民进行室外交流活动的广场、公园、街道景观久已有之。口袋公园的提出与当时美国的城市尤其是高密度大城市中城市公园发展现状有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应对城市密集区绿地乏的现象,在在中心城区,尤其是高容积率的商业和办公区,建设可以满足数量众多的上班族和购物者等休闲需求的公园。1967年位于美国纽约号大街佩雷公园的正式开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公园。服务半径短、环境自然生态、空间结构全面、随时可以自由出入的口袋公园的出现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此后,这一新形式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一直得到推崇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类观,它迎合了人们物质生活丰富后的精神需求。


最初,口袋公园的建设并不是因为人们了解到它的优越性和显著作用,而是政府为了体现政绩,把城市中遗留下来未被开发的一些空地填平,开发成为口袋公园,使城市显得干净整洁美观,受到极大欢迎。后来逐步规范化,通过建设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休憩场所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证绿地空间分布的均好性,城市中不同等级的公园分别对应不同的可达性时间,来推动口袋公园的良性发展,口袋公园大量地被建造起来。例如日本的土地区画整理制度规定,施行区域上应保留一定的公园用地,确保高密度城市中心的绿地面积,促进了新市区小公园的诞生;两班牙巴塞罗进行了名为“针灸疗法”的旧城面貌改善运动,即将老城区中的废弃场地通过设计,营造大呈的小项公共开放空间,供市民休憩之用。总之,世界各个国家在发展本国特色基础上,不断有更新的措施来指导口袋公园的小环境建设,使绿地建设能够跟得上人们的需求。


此后一个世纪,美、欧洲各国都开始了城市公园建设的浪潮。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公园建设状况可知,像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小型公园建设高潮。在佩雷公园之后,美国在六年内建了六十多个口袋公园。英国的“乡村在门外”运动轰轰烈烈。日本的口袋公园更有人情味,很多是在人们聊天时渐渐形成的,可能是一条小胡同,也可能是一条狭窄的小道。随着口袋公园被证明对于市民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对于口袋公园有了一致的意见,集中汇集在美国设计师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共同编著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其对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发展和设计作了详细介绍,对公园选址、入口和边界处理、功能区安排、植物配置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并得到世界认可。


美国口袋公园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发展至今的口袋公园,是二战以后直到年代末,伴随着城市复兴运动而展开的。利用城市内部的“边角空间”,建设一些小型的绿色开放空间,可供周边居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进行各种必要的身体锻炼和社交活动,或者消磨闲暇时光。每个城市都有偏僻处和废弃的角落、残余的没有开发的地方、一些零碎的没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规划设计人员认为在这样的土地上修建小型的、吸引人的绿色场所和消遣设施对于复兴城市中的老区十分重要,它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促进城市生机活力的恢复,此后,这类小型公园就在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那时人们开始需要住区附近的公园,希望走几分钟路程就可以到达甚至能从家里的前窗就能看见当时美国许多城市在留出的空间上建造了大量的口袋公园,将城市中的小公园、小广场、小型游乐设施作为一个开放空间系统整体发展。因而促成了其建设的高潮,短短的六七年间,有大量的口袋公园被建设起来。它们面积灵活,常常由色彩鲜艳的攀登架、篮球架、花舟和蔬菜园组成。


日本口袋公园: 小而精致的造景艺术

日本的枯山水园林: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理论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日本接受吸收接受后,从本国实际情况和人文精神出发,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枯山水园林。采用一些极为简单的要素,比如沙石、苔藓等稳定性较强的元素,通过朴素大方、简单纯粹的景观营造方式,却表达了禅宗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具有深刻内涵和寓意,成为日本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日本的园林枯山水一直被欣赏和接受。

日本现代口袋公园发展:日本以前也有公众集聚的场所“井边会议”可以说是口袋公园的前身。在冲绳至今仍有这样的景象:饮用水取—条河流的源头,顺流而下,河水依次会被用来清洗食物、器皿和衣物,最后冲洗牲畜和农耕具。一般老城中一口井或洗饮场所,并在十字路口设有标志牌之类的引导性标识,告之人们附近有这样的场所并指示其方位,这些场所常常成为游憩和聚会场所。
日本人多地少特殊的环境和用地现状使得其十分善于在小空间里营造各式景观。蜂巢蚁穴趣味的壶中天地是日本园林的一大特色,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日本的园林景观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充分考虑开发利用住宅本身与周边每一寸室外空间,利用房屋外墙悬挂植物盆景设置立体绿化,利用阳台营造园林微景观,普通住宅和楼房会设计屋顶花园,微景观设计在日本发展速度飞快,慢慢出现随处可见的小型公园。这些服务半径短、可供人们随时自由进入的、 离日常生活较近的近邻公园,在日本也被昵称为“贴身公园”。
贴身公园即口袋公园,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开放空间形式,它的形式不光是景观构筑物,还可以是草坪、滩涂甚至于仅仅只是空地,它把休闲娱乐内容与运动场地设施有机组合在小型公园内。日本《都市计画法》是日本的第一部全国通用的城市规划法,它规定规划区需要保留公园用地,在法律层面确保了口袋公园(小公园)的建设。关东大地震之后的日本首都复兴规划,规定了住宅区和街道边需要设有公园系统,也就是口袋公园系统,因为这些公园能够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置要的作用。到七十年代以后,为缓解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得绿地供需矛盾,政府耍求高居建筑下必须建设袖珍型的口袋公闲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服务。


欧洲口袋公园:西方传统的传统微景观小环境的演化

广场:广场是最具有欧洲风格的户外活动空间,一直承担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是现代意义上的口袋公园的历史原型。广场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出现,那时的社会氛围使得人们热爱户外运动,同时因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活跃的人文气息,广场建设非常多。中世纪的城市广场往往成为各个城市中心,形成了非常多富有魅力的广场空间。它们视觉景观效果良好,对于城市优美环境的营造有着推动性的作用。涵盖的类型也十分全面,比如宗教的、商业的、市政的还有一些综合性广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设应和了其时代特色,追求严谨的空间格局和强调科学性、理想化及美学原理,很好的体现了人文主义价值。巴洛克时期的广场主要强调的是平面的效果,讲究图案的繁复华美,强烈的装饰性效果,运用透视原理,使得广场的图案有立体性甚至多维化的效果。

西方小园林: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古希腊贵族住宅的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激、百合等植物。柏拉图学院有花架、雕像、祭坛,他之所以能写出《理想国》并能传播他的哲学思想,与优美宁静的学术环境有关。古罗马受希腊影响,也很讲究园林。西方园林在中世纪常附属于修道院或封建主的城堡。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园林在意大利形成了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有气势的台地园林。另外,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特征。但西方古典园林大多方方正正,整齐一律,均衡对称,通过人工美追求几何图案美,不太重视闲林的自然性,没有下功夫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修花坛、造喷水池,搞露天雕塑,体现人性,具有理性土义色彩注重人工雕凿。


街道景观:西方城市布局较自由,通常以广场为枢纽组织城市空间,并串联起街道景观。街道在西方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城市广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就是在街头、广场散步,在街边喝咖啡、聊天或看街上路人活动。与室内生活相比,他们更加喜欢集聚和交往,接触室外阳光和空气,这也正是西方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早期西方街道形制较严格,比如街道功能分区、高宽比控制、周边建筑物风格、休憩设施、绿化布置、铺装安排等,都有详细规范。因此,西方传统街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置身其中能在统一中感受到亲切和自由的气氛。

欧洲现代口袋公园发展
欧洲各国在口袋公园的发展和建设方面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比如英国提出了“乡村在外”的概念,口袋公园建设的是为改善城市绿色空间,形成空间绿色网络,具有集体环境和社会价值。口袋公园和人造公园综合在一起,形成城市公园系统。其建设主体有多种可能性,可以由政府主导、企业土导、私人投资成者多方公建等。

2.2口袋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佩雷公园案例分析
纽约的佩雷公园是口袋公园的典范,由提出口袋公园概念的罗伯特泽恩所有的泽恩布润联合公司设计,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资、建造、维护并捐赠给大众。它于1967年建成,并重建。佩雷公园占地面积为390平方米,位于纽约曼哈顿东街的第五大道和麦迪逊大道之间。临近建筑的墙面围合成了公园空间,设计者对墙面进行了景观化处理,爬山虎和水墙在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观的同时,也起到了隔离城市噪音的作用。公园内以花岗岩铺地,种植了棵阜荚树,树下放置了可移动的桌椅,人们可以在这里闲聊、午餐、阅读,成为快节奏的曼哈顿市内一处休闲绿洲。佩雷公园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的规模和功能适应了曼哈顿市的现状,满足了高密度地区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补充,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关注从大面积的城市绿地转向精巧的社区公园;其次,它实践了一种新的城市公园幵发方式——私有的公共空间,由非官方的组织出资、建设和维护公园,加强了设计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合作;第三,小巧灵活的公园设计方案考虑到了公园与城市的关系,公园与人的关系,体现了社区需求、当地文化,真正做到了创造美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佩雷公园的重要性与同处曼哈顿市的中央公园不相上下。根据调查,其吸引的人群比中央公园的还要多。


巴塞罗那市皇家广场案例分析

不同于佩雷公园,巴塞罗那的皇家广场位于市中心一个面临改造的老街区,前身是一个破旧的停车场,周围是一个由中低收入居民组成的社区。由于环境不佳,各种休闲服务设施缺乏,大量社区居民搬迁至其他地区。 为改善生活环境, 留住居民,巴塞罗那市政府委托设计公司对这一地区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改造后的皇家广场景观设计以喷泉为主题,建造内容包括地面铺装改造、种植棕榈树、添置座椅等休闲设施,成为了这一区域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场所。之前搬出的居民重新回到了这里,这一区域重获新生。巴塞罗那市这种利用公园改造旧城的经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被称之为“针灸疗法。具体就是从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入手,在这些特定点上进行规划,通过单点切入,逐步将巴塞罗那改造成为宜居城市。“针灸疗法”的好处在于,通过将口袋公园植入旧城区,以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来影响周边居民自觉维护和改善居住环境,不仅节约了成本,满足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居民的休闲需求,也保护了地方特色,同时对居民起到教育意义。
纽约曼哈顿中城区格林埃克公园:格林埃克公园里设有瀑布、皂荚树和移动的桌椅,于1971年开放,一直在承担维护公园的工作。这个公园占地约18米(60英尺)×37米(120英尺),但是由于棚架覆盖的台地使这个空间看起来比它的实际面积要大些。游客随着喷泉和河流进入这个空间,迎接他们的是25英尺高的露天瀑布、郁郁葱葱的植物,使人心旷神怡。
波士顿马萨诸塞州儿童医院的口袋公园,将花岗岩变成了一个个长凳,沿着口袋公园的边缘,设计师使用黑白相间的像素化图案口袋公园将语言延伸为三维形式,在种植床中增加了垂直绿化,以及金属柱景观设计。


墨西哥的口袋公园,本来是桥下的闲置空间,街边或者道路旁的消极空间,但经过设计师们的充分设计利用,变成一个个融入市民生活的口袋公园,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巴克斯广场:联系着世纪老城与新毕尔巴鄂城、狄乌斯托大学、古根海姆博物馆及广场,可看成一个容纳各种元素的要点,被美术馆、历史悠久的住宅楼,大学建筑、各名家设计的商场、酒店、摩天楼等建筑所包围的中心。流畅的路径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动能绿树成荫,开放流通的边界支持人们沿边闲坐中心三个口袋公园特色迥异,适合各种休闲和驻足停留的广场。
马丁·路德·金大道节点景观和标志性遗产项目:位于波特兰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当地独特的地域特征。主要解决三个目标:第一,创建一个该地区的标志性区域,增强地方特色;第二,保护解释和纪念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第三,建立一个公共区域来保存和展览社区的历史故事。通过与社区人士的密切沟通合作创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道路节点和广场景观,展现了当地社区居民丰富的历史,周围是繁忙的交通及并不十分发达的商业区,标志着从高度发达的商业会展中心和劳埃德中心地区向波特兰东北历史丰富的住宅区和小企业过渡。向人们讲述这些故事的空间形式,并创建公共空间以便人们可以探讨这些故事,对过去和未来的居民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口袋公园是城市肌理空白的填补者,是城市流动空气的制造者,噪音的消灭者……更重要是,人们能在这里找到在都市里丢失的生活气息。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城市街头也在不断提升改造,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会浸润的我们的城市景观,让城市越来越宜居。


2.3口袋公园发展的经验总结启发
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
处于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当中决定了口袋公园灵活的用地方式,可位于建筑物之间、街角,也可贯穿整个社区成为步行走廊,选址的多样性体现了对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周边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口袋公园的服务对象和休闲设施。商业区口袋公园主要服务于上班族和购物者,需要安静的休闲和交流环境;居民区的口袋公园服务的是附近居民,应有儿童游乐空间和体育设施。一般来说,优美的景观、可供休息的座椅、有特色的标识等是口袋公园的基本要素;作为一个高效使用的公共空间,口袋公园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被、水景、遮阳伞等形成良好的微气候,增加公园的可游天数,促进公园的频繁使用。


立足现代的文化复兴和创新
口袋公园立足于现代,不仅从物质层面,更从文化的深层结构——心态层面,即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包括价值体系和审美心理出发, 具有物质形态要素、文化心理要素、生态观赏要素。使现代城市环境能够给人以更高的精神享受,促进城市文化向现代化的复合、变异。营造具有自身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景观与场所,以创造性的设计联系历史与未来,体现创新的追求。口袋公园现代环境是景观作为建筑及其边缘空间的总和,更能全面反映人类对环境的知觉,更容易达成包含了文化和知觉体验。


认真全面的社会调查
口袋公园较小的服务半径和使用人群使得在前期调查中能够明确公园的用途和性质。在设计口袋公园之前,必须要有认真全面的社会调查,通过对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特征、人口特征、环境特征、周边设施的详细调查,确定公园的设计方案。泽恩在设计佩雷公园之前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细致分析,包括这一地区的上班族如何使用他们的午休时间,购物者在哪里休息等,通过分析,它将佩雷公园定位为一个专门为上班族和购物者服务的公园。而皇家广场的设计者们发现由于阳光不足和休闲设施的缺乏使得这一地区的生活质量下降,因而在设计中通过拆除部分建筑扩大广场的方式增加广场的光照面积,并添置了休闲设施,使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场所。


公平正义的使用
响应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现代都市人对于绿化设施的普遍需求,口袋公园应当作为便捷使用的小型开放空间,成为资源共享、公平正义的体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愈发夸张,掌握财富的人所居住的高档住宅通常都配套有绿化设施,甚至依山傍水而建,而普通小区的绿化一般较为简单,通常是小区某个位置一定面积的草地或简单的运动器械,应当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如今向特定的群体倾斜。口袋公园理应成为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只重视造型的各种绿地应当改造成为能够供人随时停留、自由使用的口袋公园。


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
口袋公园面积小,投资少的特点使其与其他类型的公园相比,在管理模式方面更具灵活性。佩雷公园的建设和维护都由私人团体完成,皇家广场的管理由政府和社区公共负责。这种灵活的管理模式加强了政府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了公园的使用频率,降低了公园的维护成本,解决了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这种政府部门、私人团体和社区居 民之间的合作方式在不仅保证了公园的良好运作,也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重生城市活力、创造有生机的生活的有效手段。


3 我国口袋公园发展

3.1口袋公园历史渊源
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积淀: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造园艺术历史悠久,造诣极高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个园林类型,有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以及岭南园林,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的应当是江南私家园林,它优雅的意境表达完全能够代表中国文人的气质和整个社会的氛围。》
春秋战国时期:小型私园的始建:春秋战国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朝代不断更替,社会动荡,一些士人夫文人选择避世而届,寄情山水,在自己住宅庭院内布置胆尺山水,是体现身对至高道德境界的追求。他们的宅院内布置了小型山水,这也是园林小型化的开端。
唐宋时期:小园的发展:唐代白居易提出“中隐”,士大夫在院落里修建自然式的山水景观,让自身有身处大自然的感觉,以实现身在仕途、却活在自然中的目的。造园活动到宋代发展得更为普遍,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开始进行园林的建设。文人墨客、士大夫甚至把园林想像成为一方小天地,任由驰聘飞的理想境界。
明清时期:小园的鼎盛:江南园林是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精致、优雅、灵动、巧妙,完全创造出了造园艺术的巨大成就。产生了大量的江南私家园林,它们面积不等,各具特色,散落在街头巷尾之间,成为人们的理想生活家园。作为城市中的人造山水,它们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2 我国现代口袋公园的发展
发展初期:
中国的公园很多都是由古代的私家园林发展而来的。这些大型园林建筑宏伟,活动内容丰富,但是一般体量较大,服务于全市人民,成为周末、节假日旅游的胜地,可达性有一定局限性,而非平日里居民活动的最佳场所。此后,方便日常使用的小型活动空间开始不断发展。伴随着城市中公共绿地、小游园、街旁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带状公园等发展,口袋公园呼之欲出,并成为新的发展局势下能够适应变化的空间形式。至今,城市口袋公园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小游园这一绿地形式,其内部环境建设较为人性化,包含有各种活动设施,有独立的平面构图以及功能构成。基于此,它与外部城市空间的隔绝性很强,无法将公园本身融入到城市整体氛围中。封闭形式使得公园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也渐渐跟不上现代的公园需求。到九十年代初,视野开阔、气势恢宏、尺度巨大的城市广场建起来,与当时人的心理状况相符,存着雄心壮志,但是经时间验证,尺度太过巨大,人们在其中难以寻找到亲切宜人的感觉。


快速发展——应对需求
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颇为相似,高度拥挤的城市环境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城市公园提出了挑战。历经四十余年高速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空间呈现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急速增长的状态。人口爆炸,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城市问题频频出现,居民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人们对生活空间产生厌倦,对户外公共交流空间、亲近绿色环境越发渴望,城市中产生了大量的闲置空间,这种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的城市空间对市民个人及公共生活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逐渐演变成了当今中国城市很多区域的空间浪费。由此催生城市中日渐丰富的公园绿地形式,口袋公园就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灵活、方便的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形成不同的开放空间,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环境和文化氛围。口袋公园在很多城市中开始建设,口袋公园的建设水平虽在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大发展:城市双修和美好生活发生器
随着我国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存在,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时期,成为美好生活的承载。进入存量时代,口袋公园成为实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的重要措施。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由此,口袋公园成为各个城市解决我国年城镇化积累问题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如繁星点点,在全国的城市中不断出现,点缀着美好的城市生活。


3.3口袋公园的城市案例和存在问题
北京为拓展城市生态空间,依据“2016—203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修补”不同于以往对城市建设采取大拆大建的的行为,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微绿地的建设需要在尊重城市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小、微、渐进、持续的更新模式进行,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理论指导。北京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2018年建成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花城”广州,公园种类繁多,如今学习借鉴北京市园林绿化建设经验,又因绣花精神诞生了口袋公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造、推广和实施“口袋公园”。目前“口袋公园”工程主要由各区政府和园林部门负责,各区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等小区域“见缝插绿”,对口袋公园建设进行整体谋划、逐步推开。
青岛市2018年共建设“口袋公园”200多处,七区三市均有分布。美丽青岛行动期间,青岛市通过专业设计与改造,将隐藏在城市角落,长期以来被忽略、被遗弃的微小空间转变成适合公众日常活动的载体,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又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既提升了城市环境面貌,又满足了市民对美好公共空间的向往。随着《青岛市小型开放绿地(口袋公园)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的发布实施,口袋公园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为周边居民提供闹中取静、曲径通幽的休闲空间。让青岛市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唐山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如繁星点点,点缀着城市,美化着生活。青翠的树木、整齐的草坪、缤纷的花卉、蜿蜒的步道……在繁华的城市里延展出一幅诗意自然图画。眼下,行走在唐山高新区的大街小巷,一处处“口袋公园”呈现在眼前,成为繁华闹区中的静谧之地和居民纳凉聊天、健身休闲、文娱活动的好场所,带给人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城市口袋公园的建设开发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实践水平,往往被建设为景观装饰绿地,进行一些简单绿化、雷同化的公共设施建设让口袋公园毫无吸引力,缺乏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精神特质的表达。已经建设起来的口袋公园功能还比较单一,效果不够理想,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园内设施不够人性化、后期管理不善等问题,在系统化、人性化、精致化方面仍需提升,需更加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改善。


4建议和展望
对于口袋公园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全程策划,在旧城改造及新城建设中都应将绿地与建筑建设同时进行,尽量做到每3-4个街区有一个口袋公园;
人文关怀:公园出入口应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并为残疾人提供专门通道,边界处应将园内外空间划分开的同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以人为本:园内空间应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促进多类积极活动发生, 体现人性化在满足游人生理需求
生态环保:水体面积不宜过大, 应设置排水设施,应加强水资源的再利用;
步移景异:园路设计应做到“因景设路,因路得景”,通过地形的抬高或降低丰富景观层次,达到以小见大、移步换景的游园体验。
文化底蕴:融入文化元素, 并赋予一定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游园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
本土植被:加大乡土植物运用,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植物大小体量、生长速度快慢相搭配, 丰富植物群落,构筑全园点线面体结合的丰满立面植物景观结构, 做到四季有景。
公共服务: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更深的调查了解使用者去求,针对不同使用群体,提供上班族、老幼不同的公共服务。
户外活动:配备一定的户外活动器械和活动场地,满足户外活动需求。
总之,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幸福感、大自然的向往与日俱增,大型公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人们会更渴望便捷、舒适、生态的开放空间,口袋公园在某些方面为解决这些美好生活需求的“不平衡不充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胜强.“口袋公园”要美观还要实用.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8-04-16
[2]赵健鹏姜胜勇.青岛:打造精致美丽的口袋公园.中国绿色时报. 2019-02-18
[3]国际园林博览会.唐山:13个小而美“口袋公园”建成.www.expo2013.net.2019-06-20
[4]王海燕.北京:闲置拆迁地变口袋公园.北京日报.2019-06-18
[5]景一鸣.从违建环绕到绿意近人“口袋公园”这样来到咱身边.北京晚报.2019-04-28
[6]刘蓉娜.口袋公园美观实用.经济日报.2018-04-17
[7]张楠.“城市修补”理论下首都功能核心区微绿地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建筑大学硕士.2019-06
[8]何赛男.休闲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更新与提升--以上海市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12-03-22
[9]葛舒眉.从观瞻到公平--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2-03
[10]北京图见|京韵园春来好景致 北京“口袋公园”扮靓居民生活.千龙网.2019-04-08
[11]见缝插绿 秀出“口袋公园”广州日报社2019-03-23
[12]刘云.口袋公园 袋着都市生态新理念.羊城晚报.2019-04-24

 

上一篇:博雅研究 | 都市休憩系列之生态休闲的郊野公园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研究 | 游憩休闲与运动:城市公园功能和发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