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3 月颁布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机构改革方案》)最终确定了自然资源部的行政职责,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构改革。根据方案,重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将原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的规划职能整合到一起,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这就意味着未来“陆海空一体”,“空间规划”迎来历史性的重要一刻。
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多规合一”时代。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也面临着全新的转变。本文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背景,全国各地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实践以及专家指导意见等,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空间规划是对于地球表层特定地域或空间的规划,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政策的地理表达,是政府管理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改善民生质量、平衡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空间规划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下,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结合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对一定时期内国土空间的规模、结构、布局、时序和用途进行的统筹安排。不是一个规划,而是一个体系。
空间规划的客体是国土。核心是用途管制,通过空间用途分区和分类,并辅之以政策手段,建立用途管制制度,减少负外部性。空间规划的关键是土地利用和功能组织,是一种以空间结构优化为主题,以协调土地利用和功能组织为主线,实行分级管理,以形成有序、集约、永续的空间开发格局。
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起步较早,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都是其典型代表,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式缘起于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自此到自然资源部“三定”方案发布,其脉络及要求逐步更加清晰。
回溯我国空间规划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从浙江、上海等地力推的“两规合一”,到2008年《城乡规划法》提出的“三规合一”,到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开展的“多规合一”,再到2017年四部委推行的“空间规划”等阶段。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环保、产业、市政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进行融合。“多规合一”的本质应是一种规划协调工作而非一种独立的规划类型,是基于城乡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是平衡社会利益分配、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
《意见》的印发,这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工作将全面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多规合一”时代。
2003年,广西钦州首先提出了“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理念:即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协调、融合起来,在理念上提出了一些创新。 依靠单个部门的推动,进行了理念方面的探索。
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6地(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安溪县、广西省钦州市、四川省宜宾市、浙江省宁波市和辽宁省庄河市)试点“三规合一” 。
2008年6月,国土资源部和城乡建设部在浙江召开了“两规协调”推广会。
2008年,上海、武汉相继对国土和规划部门进行机构合并,开展“两规”或者“三规”整合探索;2010年,重庆市开展“四规叠合”;2012年,广州市开展“三规合一” 探索工作。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城市生态红线。在县市通过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 主要集中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和地区,是一种“自下而上”向国家部委争取空间管理政策和权限的过程。机制和配套政策面临一些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这种自发的规划融合探索取得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生态红线等工作已纳入中央重要的议事日程。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2014年,四部委共同确定了全国28个市县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县。2016年中央深改办部署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目的在于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家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 “自上而下”的授权式改革,从在市县层面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经验,为国家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凝聚共识。
表2 国土空间规划时间发展轴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时,集中谈了乡村振兴的6大问题,其中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
自然资源部陆昊:履行好“两统一”职责,即将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全国两会期间,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接受“部长通道”采访时指出,自然资源部要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后者需要从国土空间的统一规划、用途管制、保护修复三个关键环节来展开,进行重构性的机构改革。
部门成立一年来,已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其中规划问题,的确存在原来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技术规范不够统一等问题,所以有的城市会有部分建设用地不能合规使用。这一问题,将在下一步“多规合一”中得到解决。
目前部门已牵头起草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都已经过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并将全面启动实施。
对现行的城市或者镇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差异图斑进行协调性、一致性处理,保证营商环境顺畅衔接。在做好协调性和一致性处理的过程中,有四个“不得突破”:一是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二是不得突破已经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三是不得突破城市、镇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禁止建设区等规划强制性内容;四是不得突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一些新的管理要求。四个“不得突破”是协调性和一致性的工作底线。
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坚持党对规划工作的领导,按照确定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和实施“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建立统一的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落实好《若干意见》各项部署,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明确目标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
自中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来,各部委和地区纷纷开展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协调机制的探索工作,特别是2017年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实施,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完成,自然资源部实现了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建立“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海南省:通过空间置换等方式,共协调处理重叠图斑127.9万块,有效解决了耕地、林地、岩线的图斑重叠等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一张蓝图”。
广州市:通过市区联动,部门协调,在全市统一了建设和保护空间,有效消除了29.4万块,面积935.8平方公里的差异图斑,盘活130平方公里存量土地。将“三规”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等信息融合到一张图,形成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为一体的控制体系,为科学管控全市城乡空间资源奠定了基础。
厦门市: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为导向,突出资源整合,摸清全市“三规”差异并制定差异图斑处理原则与措施。“两规”差异图斑12.38万个,涉及面积307.07平方公里。本着“应调尽调、减少失误,注重实效、合理调入”的原则,按照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远景)建设用地780平方公里,土地利用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585平方公里,科学调整建设用地数量及规模,确定建设64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作为城市终极规模,形成“两规”一致的建设空间。按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发展要求,划定生态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海域及滩涂控制线图等三条控制线,并将“多规”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等多元化的信息融合统一到一张图上。
南海区:“两规”一致的建设用地图斑面积约为514.5平方公里,“两规”差异图斑面积166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用地需求,形成“两规”一致的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并划定建设用地开发边界、产业集聚引导区界、生态控制线和基本农田控制线。
【广东】广东完成全国首个省级“双评价”试评价成果
多年来,广东省、市联动,运用“多规合一”关键技术,探索了“五个一”的空间规划编制路径、“多层级、全覆盖”空间规划体系、“大数据+”的空间规划方法,以及“指引+标准+协调机制”的空间规划政策保障,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积累了有益经验。
基于“多规合一”的广东空间规划探索实践与展望
2019年2月13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双评价”试评价广东现场交流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按照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全方位、多渠道、多举措推进试评价工作,完成全国首份省级“双评价”试评价成果。
【山东】山东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全面启动
2019年1月22日,山东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指出,山东省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今年将全面启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多规合一”。
2019年6月20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确保2019年年底完成省级和试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2020年年底完成其他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为全省自然资源保护、各类开发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层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
【甘肃】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召开
2019年1月28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主持召开“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传达1月23日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召开的“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松涛主持召开“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
【浙江】《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部门意见征询会在杭州召开
2019年3月5日上午,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部门意见征询会。会上介绍了规划编制方案,根据省级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提出了具体分工,紧扣启动部署、规划编制、论证上报三个阶段工作倒排了工作计划。
《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部门意见征询会在杭州召开
【四川】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2019年2月2日,四川省省厅召开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座谈会,提出了对国土空间编制工作的要求与具体安排。3月7日,省厅召开全省自然资源工作座谈会,表示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今年年底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和五大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将编制完成。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省厅这个座谈会你要知道!
我省首个国土空间规划今年底完成编制
【河南】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
2019年3月11日下午,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厅规划处介绍了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人员分别就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规划指标体系建立、“双评价”研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落实等方面向自然资源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核心组成员进行了汇报。
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
【安徽】2019年安徽全面启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19年1月21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工作会议,表示安徽省将落实“多规合一”,全面启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3月14日上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在蚌埠召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集中调研会议(北片区),传达了国家及自然资源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介绍了《2019年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重点工作(征求意见稿)》有关内容。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集中调研会议(北片区)在蚌埠召开
2019年安徽全面启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湖南】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研究成果论证工作按计划启动
2018年6月28日,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部署会在省国土资源厅举行。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起草了《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年)完善提升工作方案》和《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湖南工作方案》,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10月31日,省自然资源厅分别与省水利厅、省林业局就《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年)》和《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湖南建议》专题研究及相关工作开展座谈。
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在长召开 陈文浩副省长出席并讲话
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研究成果论证工作按计划启动
【湖北】湖北省探索适合本省实际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湖北省结合2017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省实际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首选确定功能定位和绿色发展战略,然后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划分主导功能分区,在部署国土综合整合和生态修复、交通能源水利重大工程,最后建立实施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在规划中凸显湖北特色。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探讨
【宁夏】宁夏深入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
中央授权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空间规划试点以来,宁夏积极整合各空间性规划核心内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区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推进省级空间规划实施的建议:加强衔接各类土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积极稳妥确认各类用地社会属性、统筹安排相关的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积极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建议
市 县 级 探 索
【广州】新时代广州国土空间规划探索实践
广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一个不断学习摸索、加深认识并予以实践的过程。2018年9月,广州依托“三规合一”“多规合一”以及“两规”试点工作基础,在全国较早的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从底数底图、战略目标、空间格局、资源统筹、要素配置、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实践。
2019年6月13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15年)》(简称《规划》)草案开始对外公示。《规划》明确提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并指出,要合理确定人口规模,控制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左右。到2035年,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长沙】长沙市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19年3月11日,长沙市召开自然资源和规划、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概念。这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立足于原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理念、空间、治理上全面转型。《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草案)》立足国家、省级层面的战略部署,系统提出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武汉】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武汉样本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新时期自然资源和规划的重要改革工作。文章从编制基础、改革认识、思路等方面阐述了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期探索与实践。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武汉样本”
【鹤壁】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鹤壁市局参编全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规程
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召开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制定工作会议,课题组由“三院三省三市”(中国国土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院、上海同济规划院,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
通过梳理国内部分地区“多规合一”的试点成果及当前浙江、广西、广州、武汉、厦门等省市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编制的情况,结合国内学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研究探索,以及各大设计机构已经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应该说在具体的研究和编制内容上,有以下几个基本共识:
第一,即对当前执行的规划情况进行统一的实施评价,全面掌握现行规划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二,全面开展“双评价”工作,即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
第三,进一步划定“三线”工作,明确空间管控重点与机制。即在前者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第四,关于规划编制的序列问题。即纵向传导与横向传导同步推进。
开展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现行规划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其评估的对象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以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为主的城市发展战略评估;
二是对以空间管制、公共服务体系、市政基础、生态、交通体系、历史文化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为主的用地空间布局评估;
三是对规划决策机制体制的评估;
四是对以规划体系构建及管理体系为主的规划编制体系评估。
开展“双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的潜力,进一步核定城市发展的底线极限。
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评价,反映国土空间对承载开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的承载等级等。
承载能力越高,意味着越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未来建设用地布局的首选区域;其承载能力越低,则意味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越弱,应作为生态保障,优先发挥保障作用。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等构成的建设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示意图(图片根据网络整理)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反映国土空间对城镇开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承载的适宜程度,主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对适宜性(基础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以及要素的分析,针对国土开发过程中的约束和适宜程度,判断区域各类国土空间适合进行开发的适宜性等级。
适宜性(基础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如地形地貌、交通干线影响、区位优势、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约束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如自然灾害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约束条件、灾害评价等。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示意图
(图片根据《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整理)
关于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
划定“三区三线”,是整合相关空间性规划的管控分区,统一规划基础、促进“多规合一”的重要举措,是统一各类空间性规划用途管控的核心,其划定基础是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
“三区三线”主要指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亦即建设空间)和农业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其中生态空间主要是针对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等各类生态要素。
因此,在划定上,要落实最大程度保护生态安全、构建生态屏障的要求。其对应的刚性管控线为——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敏感脆弱区域。其总体管控要求是突出“三个不”,即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城镇空间(亦即建设空间)主要是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其对应的管控线即为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是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是一条城镇空间管控的政策线,需要根据城镇规划用地规模和国土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兼顾城镇布局和功能优化的弹性从严划定。
在等级序列上,包括省、市、县三级,通过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进一步明确城镇集中建设区和非集中建设区。其中城镇集中建设区为规划集中连片、规模较大、形态规整的地域,包括城镇及各类集中建设的开发区、产业园区等。
农业空间主要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耕地、园地、畜牧与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空间。
其对应的管控线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一般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须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主要包括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与教学试验田,已经建成的标准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集中度、连片度较高的优质耕地,相邻城镇间、交通干线间绿色隔离带中的优质耕地等。
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层级而言,目前基本达成的共识为建立国家、省、市、县、镇五级编制体系,在序列上亦基本为下位遵从上位,形成纵向传导体系,逐层进行编制。
省级层面下,市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同步编制,一方面能够缩短规划传导周期,增强规划的时效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市级规划能够有效掌握和合理反映区县级政府意图,提高规划科学性。区县级规划能够及时校核、检验市级规划成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同时,需要建立横向传导编制体系,即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同步启动各层级的专项规划,进而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以更好的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空间治理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不仅是划定“三区三线”,而是同时要将原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有用、好用、管用”的内容纳入未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发挥好“战略引领、刚性控制”的作用。
总体来看,新国土空间体系的建设面临着“时间紧而难度大、标准高而内容繁”的艰巨任务。这一年,是改革行动起步的第二年,不仅是打好基础、明确目标的关键年,更是制定规则,实践规程的一年。为了迎接未来的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不仅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强制度配合和突破创新,更需要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储备,以先试先行和研究探索为改革任务贡献智慧!
注:图文来源规划师笔记、自然资源之声、中国城市规划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尽快做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