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高规格、高信息量、高关注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在全国层面召开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大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上升为“根本大计”,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受重视的水平。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全部部署。
会议提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
会议提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三个“期”,道出了形势的严峻。
生态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事实上,早在不同场合,习近平就曾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观点:“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而这一理论与习近平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也是一脉相承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境保护标准要逐步提升,环境执法要越来越严格,环境司法监督要越来越深入,环境监督应当越来越有力,环境信息公开应当越来越全面,公众参与应当越来越有序和有效,环境守法应当会不断成为常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陆军说,六项原则确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青山又要金山,旅游业作为一项资源依附型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旅游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良好的空气质量、优美的自然景色、纯净的江河湖海、整洁的周边环境。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并筹集资金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行为与机制。理清旅游与生态二者的关系,重视生态保护,合理开发资源,对于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生态双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要以新的业态来推动旅游发展。而美轮美奂的乡村田园风光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基础。以生态文明为依托,以乡村生活体验为载体,将生态+旅游+乡村结合,打造新乡村的旅游新样板。以浙江为例,浙江省拥有诸多美丽生态风景和丰富历史资源的乡村,对于浙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基础。如蛟龙横卧在竹海深处的横坑村,保有原始江南乡村慢生活的马鸣村,清代江南聚族而居的代表斯宅村等等。这些乡村都是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和典型名片。
美丽生态古村落西坑
西坑村位于丽水松阳县四都乡,这里被诸多摄影家誉为“中国最美乡村”。许多游客被这里以古树、古道、古村落为主要特色的“复古”路线深深吸引。以该村为背景拍摄的照片获全国奖项的达数十幅,所以西坑村就有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美称,被评为松阳县十大“乡村风情特色村”。
在浙江,将优质的绿色生态文化与乡村风情完美结合的优秀旅游乡村还具有很多,为其他地区的乡村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借鉴。
康养是一种以追求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养生、养老生活方式。康养产业是指围绕养生、养老两个方面而形成的相关产业体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养产业特点是各种业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模式。生态养老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特点的健康养老。通过将生态、旅游与康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特色农业、特色资源加工业、休闲地产、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诸多行业联动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生态康养圣地攀枝花
攀枝花是一座因钢铁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曾饱受空气污染之苦、生态破坏之痛。近年来,攀枝花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第一,森林覆盖率超过60%。
2014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同志率调研组到攀枝花市调研健康与养老产业,提出创建“攀西地区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在攀枝花市举办“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论坛”。2014年6月,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马凯提交《关于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的建议》,提议打造攀枝花、秦皇岛“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并在两地轮流举办全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因为阳光与绿色生态,攀枝花的康养产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新动能被彻底激活。2012年至2017年,攀枝花市每年接待游客总量从852.57万人次增加至2317.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66.85亿元增加至279.31亿元。而同一时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占比大幅下降。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如今的攀枝花,已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康养基地,“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千年大计”到“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旅游业产业发展中,绿色生态将成为旅游发展新趋势。博雅方略认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以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系统为依托,构建出令人愉悦身心的放松式旅游方式。
注:部分素材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