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乡村振兴 |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开启乡村发展腾飞之路

6月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再次被推上了风口。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是美丽乡村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孕育出的新事物,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践探索。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依托科技与农业发展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必将推动新一批传统农村小镇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概念源于海南。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互联网+”的热潮。2015年4月15日,刘赐贵省长到省农业厅调研时提出建设“互联网小镇”的设想。此后海南省农业厅迅速行动,结合产业特点,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在得知省农业厅关于“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思路后,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认为这一思路符合通过“互联网+”带动海口乡村建设的要求,当即选定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作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而今, 石山镇已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成为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优秀案例。

2017年8月,农业部专门下发通知,将全面在全国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试点工作,力争在2020年试点结束以前,在全国建设运营100个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这标志着,从2015年开始在海南开展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经验得到国家农业部的认可和肯定,并在全国全面试点推广。

与传统的农业村镇比较,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总的来说“特”在农业产业,“新”在互联网元素。其内涵就是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的各个方面相融合,以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运动养生等特色产业为发展载体,是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融为一体的创业创新平台。可以说,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探索,这个文件进一步厘清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的总体思路、融资模式、重点任务和机制路径。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是互联网浪潮下的产物,是传统农业与新型科技相结合的完美实践。加快小镇建设,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聚集高端要素、促进创业创新,能够增加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村镇生活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特色产业再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加快小镇建设,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打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建设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融资机制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负责宏观指导和引导,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并组织申报、审核、建设、运营工作。

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如有资金需求,可向北京中投炎黄文化创意中心申请支持。该中心设立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专项资金(简称“专项资金”),设置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资金申报细则,接受申报(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010-64011007-308,ztyhtian@126.com)。小镇建设遵循自愿原则,以县级政府为主组织,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四至范围、产业定位、建设运营单位、投资规模、建设计划,并附概念性规划。建设运营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独立对公账户。对于自愿申报、审定合格的建设运营主体,专项资金按照PPP模式提供项目投资总额70%以内的资金支持,与小镇建设运营主体建立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在建设运营中,申报主体管理自有资金,负责建设运营工作,不能撤离资金或将资金挪作他用;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和类别是否与建设运营方案一致,但不参与具体建设运营工作。由于小镇建设具有高度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将组织对申报主体开展一对一服务。

如何建设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是的核心是“农业产业与互联网因素”与传统农业发展不同,推进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要践行新发展理念。

一是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做活农村优势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色的独特产业业态,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防止千镇一面,努力走出一条数字经济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二是城乡联动,协调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下乡,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产、城、人、文一体,避免产、城割裂。推动农业与互联网、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入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是美丽宜居,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发挥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自然生态优势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将乡村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四是创业创新,开放发展。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打造成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利用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和创业创新对接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耦合。

五是兼容并蓄,共享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包容性发展。统筹政府、市场、农民3大主体的积极性,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实现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益、农村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综合效果。

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案例

海南石山小镇

石山镇坐落在海口的万年火山地质公园旁,自古以来,这里因为耕地少、火山岩多,传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是海口最贫穷的地区之一。2015年6月,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它也是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

石山镇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另辟蹊径,深度挖掘火山特色,发展火山黑豆、火山石斛、火山风情民宿等一批特色产业和14个高效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火山高效精品农业和火山风情旅游小镇,将沉淀万年的火山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此外,该镇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石山农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互联网的平台、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整合农户的土地、就业、农产品、物流等资源,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生态环境的“三大转变”和科技农业向双创农业跨越、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跨越、实体农业向网络农业跨越、产品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由产品农业向信用农业跨越的“五大跨越”。

总结:海南石山小镇是国内首个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石山镇以互联网小镇建设为契机,突出火山地质地貌、古村落及浓郁的历史古文化底蕴等开发出特色旅游,并于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结合,通过互联网营销、文化导入等方式,实现互联网与农业、旅游业的完美结合,推动了农业发展,调整了当地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

山东观里镇

观里镇位于栖霞市境西南部,拥有“苹果之都”的美誉,共有果园面积66万亩。观里镇以创建“艺术苹果淘宝村”为目标,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紧紧围绕艺术苹果特色,走“政府引导扶持、果农自愿加入、电商众创中心提供技术保障”路线,实现抱团发展。在观里镇一个个依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采取个性化定制艺术苹果、走高端定制路线的“艺术苹果”淘宝村正在发展起来。

总结:观里镇充分利用当地艺术苹果资源优势,以‘互联网+苹果’理念为指导,走‘艺术苹果+电商’发展路径,着力将辛庄村打造成全国首个‘艺术苹果’淘宝村,走出了一条依托核心特色产业、成功的互联网特色农业之路。

 

上一篇:这才是文旅小镇正确的打开方式 返回列表 下一篇:文化旅游 | 文旅大时代需要更优质的文化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