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旅游交流合作增多,旅游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纽带和桥梁。新疆被誉为中国旅游资源基地,旅游业正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柱之一。作为我国西部区域重要门户且有强烈民族代表性的地区,新疆自治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旅游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新疆旅游业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优势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新疆旅游业方面发展思路,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旅游业;发展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新丝绸之路”上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明确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从全局高度对新疆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大历史机遇。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是我国面积最大、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和沿边陆路开放口岸最多、边境贸易最活跃的省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县市、对外交往国家和地区最多的省区之一。
新疆是我国走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最前沿,新疆既承担着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又肩负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历史使命;既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又是充分利用这两大资源的重要前沿阵地,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区位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空间格局上,新疆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交汇地,又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东连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西通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北非各国,是我国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通道全部穿越境内并进行汇集的唯一省区,是我国内地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国之间开展贸易、金融、交通及文化交流合作的关键节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低迷,新兴经济体实力逐渐上升,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新疆位于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中间位置及这条通道的中心,是太平洋西岸通往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北非各条通道的汇聚之地,是我国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通道汇集的唯一省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域,发展前景和潜力巨大。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新疆产业发展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产业西进的重要承接区,特别是差别化产业政策,为新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选择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新疆的现代旅游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完成“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新疆旅游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频繁。截至目前,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发展。新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节庆、营销、线路大幅增加,与周边国家地区的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层次渠道等方面更加丰富立体。
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旅游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景区资源多头管理,造成景区建设滞后、成本增加、部门冗乱现象丛生。投资能力较弱,旅游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缺乏统一的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形象宣传,旅游产品层次单一。缺乏高素质旅游业人才,特别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旅游产品开发策划人员和高素质的导游人才。
针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新疆应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为依托,突出新疆“丝绸之路”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对旅游业的深度开发进行规划和构思,不断提高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开发出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科学探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系列旅游产品,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 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在大力发展“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新疆应当坚持走市场化道路,探索出一条新疆旅游行业发展的特色之路。新疆应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制定各相关旅游产业政策,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秩序,为旅游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旅游投资,加快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2. 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发展,中国新疆国际“丝绸之路”旅游发展会议以及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召开,新疆与丝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互通更加频繁,这为新疆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但也对其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疆应推进交通、旅游综合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构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旅游便民化发展,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服务力度,实现由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3.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
新疆应根据西部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强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的结合,加强旅游交通的建设,优先解决国家级、省级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开发地的出入支线公里的建设,提高可进入性。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部旅游联合的国际口岸枢纽,进一步利用欧亚大陆桥的铁路大通道,扩大国际国内铁路运输游客出入新疆的能力,争取开通对周边多国之间的旅游列车,同时建立和完善新疆主要旅游区和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线路配套的公路网络。
4. 发展特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新疆旅游业将面对不只是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还有来自周边国家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新疆应充分挖掘自身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旅游。根据各地资源特色,均衡发展南疆、北疆各地旅游。同时深入挖掘地区旅游资源,对新疆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发展,实现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边境旅游等多样化发展。不断整合各地优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及其竞争力,树立更多金字招牌,实现旅游品牌化战略,促进新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 落实培训计划,培养 “一带一路”旅游新人才。
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建设,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提档升级。将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旅游业紧缺人才培养纳入省人才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中有实力、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落户新疆,为新疆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邀请国际知名专家为新疆的旅游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授课,了解各国或地区与旅游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知名旅游院校、著名旅游集团的合作,每年在境内外组织旅游专题培训,培养一批新疆高端旅游人才。高度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和培训,动态推出新疆金牌导游和优秀导游名单,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社会保障体系。
6. 深化与国内合作,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政府应加强国内及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工作和合作,完善旅游业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系,避免盲目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巩固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英国、德国客源市场的同时,加大开辟独联体各国及中亚等国家客源市场。在新疆的总体旅游形象的定位上,应突出西域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丝路之路文化的特色。
结论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创、高层次、国际化的国家战略,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多元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这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各国互信互利的基石、更是我国国内区域经济与国际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契机。新疆省理应在这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之下,拓展开放空间、加快开放步伐,紧抓首要问题,将旅游产业发展做到更好,不断注入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新疆黄金段,使旅游产业发展迈向更新的领域。
作者:博雅方略规划设计院八所_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