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发展进程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业数字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数字化萌芽阶段(1980—1996年):数字化接入。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引进美国PRIME550型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旅游财务管理、旅行团数据整理、旅游数据统计等管理过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数字化的萌芽。此外,锦江饭店、上海春秋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也开始了数字化的尝试。这一阶段的旅游业数字化水平还相对较低,主要推动力是原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信息化政策和实践。
数字化发展阶段(1997—2006年):数字化建设。1997年,随着中国互联网元年的到来,中国旅游网正式开通,随后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开始全面发展,建立起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企业四级计算机网络。经过此阶段,我国的旅游信息化系统得到全面发展。
数字化加速阶段(2007年至今):数字化决策。2007年,第一台苹果手机发布,智能手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使得数字信息获取、数字化交易、数字化管理等都变得更加便捷,旅游业数字化加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的建设目标,我国旅游业数字化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我国旅游业数字化已然进入深化发展阶段。
02
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业数字化发展涉及旅游资源、旅游住宿、旅游交通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摄图网
旅游资源数字化。其中,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数字化和自然旅游资源数字化。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今,借助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数字化展示等关键技术,人文旅游资源数字化取得了重要成果。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运用全景摄影、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为公众游览和学术研究提供数字信息,利用计算机复原技术解决文物修复的难题。自然旅游资源数字化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的属性和时空分布进行实时调查和监测,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旅游资源数据库。如,利用遥感技术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提高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观测能力。
旅游住宿数字化。酒店利用智能化设备营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入住环境,根据顾客的消费特点和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利用大数据、数字化营销等手段实现精准营销,增强顾客的智慧化体验。2017年,无人智慧酒店“乐易住”面市,标志着传统酒店向全感应式智能化酒店的转型。新冠疫情给酒店业带来重创,但也催生了“无接触服务”等新型服务。
旅游交通数字化。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公共交通大数据,可以掌握车辆的行进路线以及不同路段的客流量,据此智能调度车次,合理规划交通路线,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如,浙江南浔古镇推出的景区自动导览系统,满足游客的各种导航需求,极大方便了游客。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型智慧交通方式的发展。
03
不足之处
我国旅游业数字化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摄图网
一是资源碎片化问题。数字化的旅游资源呈点状零星分布,且缺少统一的信息整合渠道,导致已经完成数字化的旅游资源之间也不能够进行数据的交换和联通,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及其优化利用。
二是发展不均衡问题。旅游业数字化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旅游业数字化水平较高;西北内陆地区因技术、资金、网络基础等问题,旅游业数字化进程较缓慢。
三是人才问题。目前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需要大量的旅游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各地缺乏对旅游业数字化人才的专门培养方案,也缺少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对跨专业的综合性旅游业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利于旅游业数字化人才的培育。
四是共享与产权保护问题。旅游资源通常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经过数据化的旅游资源,如数字化影像、文物的虚拟现实数字化成果等,包含了一部分人力、智力、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因此存在一定的私权归属,其产权界定还需进一步明晰。此外,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数字化成果存在被复制、被改编甚至是被歪曲的风险,其产权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是社会就业问题。旅游业数字化会对社会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技能岗位的增加和低技能岗位的减少。旅游业数字化无疑会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需求会相应增加。那些较难接受到数字化培训或者在短期内难以提升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工作压力明显增大,甚至面临失业的困境。
04
对策建议
推动旅游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应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合作共创、鼓励全民参与的基础上,多措并举,稳扎稳打。要充分利用好旅游业数字化资源,发挥技术的核心驱动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着力推进旅游业数字化资源整合。一是在全面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权属的前提下,打通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资源整合渠道,实现数据整合。二是利用异构数据共享技术构建行业间旅游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库,通过规范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行业共享。三是通过疏通旅游产业上下游价值链体系,在旅游数字化资源共享互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价值链的全行业互联互通,实现价值链整合。
第二,加快旅游业数字化技术革新与成果转化。一是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革新,为旅游业数字化提供新的增长点。二是注重数字化技术在旅游产业的成果转化,利用数字技术助力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形象塑造、精准营销和客群回馈等,实现旅游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三是制定相关政策,为旅游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成果转化提供更多支持,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
第三,重视旅游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一是各院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倾向性地增设旅游业数字化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课程。二是政府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吸引旅游产业领域以及跨专业综合型的旅游业数字化人才深入到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三是鼓励旅游企业增设旅游数字化岗位、加大综合型数字化人才储备,积极发挥数字化人才的作用。
第四,加强旅游业数字化成果产权保护。一是明晰旅游业数字化成果的产权界定,厘清旅游数字化产品与后期混合数字化产品的关系,确定成果优先保护的原则,明确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建立并完善旅游业数字产权分类保护体系,构建旅游数字技术、旅游数字产品、旅游数字资源的分级、分类保护体系。三是加强国内外旅游业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交流合作,提升旅游业数字化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水平。
第五,着力解决旅游业数字化衍生的社会就业问题。一是构建健全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职业能力提升制度和体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数字化业务水平。二是推进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化为手段,优化传统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三是积极推动西北内陆地区旅游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差异。
第六,政府引导、社会共创、民众参与。一是政府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旅游业数字化支持体系、制定旅游业数字化工作制度和规范、指导旅游业数字化开发项目等,为我国旅游业数字化发展指明方向。二是社会各界通过合作共创,整合各方资源,为旅游业数字化贡献力量。三是激发公众参与数字化旅游体验项目的热情,这是旅游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注:来源于中国旅游报,博雅方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