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以“泛户外 心旅游”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丽江)泛户外产业高峰论坛于丽江雪山音乐节期间隆重举办,窦文章教授出席活动并首次提出了“心旅游”的概念。他指出,心旅游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泛文旅融合联动跨界一体化的重要产品业态表现,并基于“文、艺、美、创、时、学”六大构件,归纳总结了心旅游的六大业态。本文为根据其在论坛发言主要内容整理而成。
©摄图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事业型到80年代国内旅游逐步兴起、到90年代的国内旅游规模化和出境游基本成型,再到21世纪初期休闲旅游、以及后期的全域旅游的不断创新发展。可以说,旅游业从跟团游的初级阶段走向个性化、自由行的大众旅游阶段,旅游产品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览到休闲体验度假的综合消费。我国旅游业砥砺前行、不断发展升级。
依托优美瑰丽的自然生态风光和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满足游客的视觉愉悦。观光旅游的主体是景、物,客体是大众游客,且主体(景)和客体(人)是完全分离的,出旅方式是游客来到景区,看景色、拍照到此一游等。观光旅游常常会受到场地的限制,往往局限于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点)。
在产品供给层面,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景区开发模式单一,游览内容单一,表现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特征。景区的消费项目少,依赖门票经济,收入多由门票、车船票、索道票构成。观光游客受到当时交通条件限制,消费行为更多的表现为“慢走快游”,即来的慢、游的快,就是白天看庙(景)、晚上睡觉。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均GDP增加,居民闲暇时间增多,出旅需求特别是周末休闲需求增高,旅游消费从观光旅游(1.0)向周末休闲旅游(2.0)的转变。休闲旅游产品主要依托地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叠加市场主体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游客在工作之余的游憩需要得到满足,随之生理身心愉悦。旅游的主体(人)和客体(景)初步建立联系,同时伴有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等内容为支撑的深度体验。各类景区(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原有观光产品的基础上,拓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内容,产品体系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商业模式也实现了从单一门票经济向多元化的收入结构转变。
周末休闲旅游摆脱了传统旅游景区的封闭自循环发展特点,使文旅产业开始向组合型产品业态发展;有些景区(点)敞开大门,实现门票免费,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四方游客。服务模式摆脱粗放低效的组织方式逐步向精细高效的方式转变。在文化产业领域,通过产品升级场錧改造,把浅显熟知的大众文化内容向深度化延展、精细化打造,进一步提高文化内容的体验感、参与感、卷入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五官”感受。
©摄图网
随着现代旅游的成熟,旅游产品从供给侧转变为需求侧,旅游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以脚投票”,选择更丰富,对旅游产品的价值认识更加透明,即旅游3.0。旅游主体是人;客体是景、物,人与景、物之间关联趋向紧密,以人为本成为旅游的焦点。游客旅行的核心成为“人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旅游3.0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成熟的一个具体表现,随着一系列旅游法律法规的出台,市场管理与市场行为逐步规范;原国家旅游局提出“旅游+”、“全域旅游”,后来中国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从体制机制上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消费行为跳出景区,“无聊发呆”“粉丝经济”“追求个性”成为年轻一代旅游者的特征;旅游产业跨界发展,供给侧改革深入开展,科技应用继续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夜经济”“沉浸体验”等商业模式已臻成熟,基于数字经济技术的5G相关的商用模式已开始显现。在近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下,旅游3.0消费行为出现的新的变化:近距离的都市休闲游、近郊乡村游等周边游兴起,旅游回归身边的风景、日常的美好,小规模、自组织、家庭型、开放性的旅游方式迫使旅游供给侧不断创新,集“吃、住、游、购、娱、会、养、赛”为一体的微度假、慢休闲综合体备受追捧。
©摄图网
据《辞海》(第七版),心是指精神的东西。佛教认为,“一切意识等精神领域的内容”都属于“心”的范围。所谓心旅游,即是从“心灵感知、动心到共鸣”的全过程,这一行为过程,往往以“文化、艺术、美学、创新创意、时尚、科技”为基本构建要素,通过艺术美学、空间环境营造、IP创意等手段,让人们在文化艺术场景中,身心与文化产生共鸣,忘却自我,由表象浅层的感官感受向更深层次的情感、精神和心灵的高级体验转变。旅游4.0使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徜徉在心灵所归的诗意状态。因此,心旅游是旅游4.0的基本特点,心旅游就是通过新式旅游产品的打造,构建一个“旅游场”以联系“生活场”和“心理场”,实现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的有机转化,从而建立起游客从物理距离到心理距离的交叠转化,实现由物质到心理的时空穿越,达成心灵共鸣(图1)。
图1 旅游场与生活场、心理场的关系
心旅游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泛文旅融合联动跨界一体化的重要产品业态表现。心旅游产品业态是文化艺术多元化和科技创新创意的碰撞,艺术、科学、影像、动态、哲学的汇聚,包括了“文、艺、美、创、时、学”六大构件。
1、文指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是精确提炼并展示的中华优越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在旅游产品谱系中,历史文化产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区域内文物遗产、历史人物故事、地方风土人情等都是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的基本素材和特色IP来源。心旅游中的文,就是强调要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出发,讲好文化故事,打造特色IP,进而形成系列化的心旅游“文”之产品。
图2 心旅游从文化到IP到系列产品业态的转化
2、艺是艺术,前面指出,心旅游产品通过艺术、空间与环境的营造,让人们在文化艺术场景中,身心与文化产生共鸣,忘却自身,徜徉在心灵所归的诗意状态。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包括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等);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包括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摄图网
3、美是人类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学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认为美是理念,中世纪思想家圣奥古斯丁觉得“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根据美学理论,旅游美可以包括五种美感体验即,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从审美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拟态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等;从游客的审美境界分,可以有五种,即象境、实境、艺境、场境、幻境。美在心旅游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产品打造还是空间营造都利不开美学价值。如当下比较流行的民宿集群,其实就在通过美学手法,把传统的旅游要素—住,通过客体的艺术设计造美景,使游客的审美境拉升到梦幻般的层次,实现其心灵的美感体验。所以,没有美学价值植入,所以的宾馆农家乐等业态都不能称之为民宿。
4、创,指创新。《广雅》谓创,始也,新,与旧相对。《魏书》指革弊创新,《周书》意创新改旧。因此,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事物。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内涵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模式、新组织。现在我指出的旅游4.0,即是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是旅游产品的创新,创新的旅游消费行为。创新现象,以社会层面上,可以从发展型到共享型,再演进到服务型;产业结构由工业化进到服务业,现在提出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即是其创新进程的具体表征。在联接主客体的方式上,由过去的单向传播或者线下渠道到现在的共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旅游生产水平由初放式低端经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高端阶段。
5、时,指时尚,这里的“尚”是指一种高度,是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一时的崇尚;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灵感,能令人充满激情、充满幻想。(1)时尚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依从和追求。如:歌曲、词语、服装、发型、礼仪、建筑风格、色彩等。(2)时尚是相当多的人依从和追求的某种生活方式,如:流行风尚,当时的风气、习惯;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和精神风貌。③时尚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过期后就不再流行。但是人类具有“追求冒险和新奇经验”的冲动,如果某个时尚流行的时间较长,就会转化成人们的习惯,成为社会传统,这时会有新的时尚出现。显然,时尚具有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三大特征。
6、学是指科学和科技,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5G、物联网、区块链、虚拟货币等为底层技术支撑,依靠智能可穿戴、AI算力、神经设备等前端设备平台,将游戏、社交、医疗、教育等内容和应用层串联沟通,重塑旅游要素配置方式、旅游生产方式、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方式。
©摄图网
总而言之,旅游4.0的心旅游的核心是“四生融合、四位一体、四产联动、四科跨界”。四生指生态、生产、生活、生命。生态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总和;生产包括创业创新,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生命包括健康、养生、养老。我多次强调在旅游开发中要按照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位一体的理念,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旅游为载体,产业为目的。由此强化文旅+和+文旅的关联、融通,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四产联动指“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的联动,金融回归实业盘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资源,推动大文旅产业体系的内生增长。四科跨界即“科技、艺术、哲学、旅游”的跨界一体化。
伴随着中国旅游走向4.0时代,“心旅游”新模式将成为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潮流、新风向。基于“文、艺、美、创、时、学”六大构件,本文初步归纳总结了心旅游的六大业态。
文化艺术节庆立足当地文化艺术基底,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和科学统筹,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借助科技手段和现代传媒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寓教于乐,使民族传统文化再不经意间得以传承。同时高品质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有效刺激当地消费,树立当地形象,扩大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带动交通、住宿、饮食、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规模经济。
心旅游中所指的文化节庆,实际特指两类。一类是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上元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国庆节等,通过文化艺术创作创造,借助现代传媒和市场化运作,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追忆传统文化的五彩斑斓。例如河南卫视《奇妙夜》系列,以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为吸睛点,以穿越时空、次元交汇为时间轴,将河南历史文化中的元素与歌舞、戏曲、武术等艺术表演结合起来,采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段,展现河南的文化底蕴。另一类是基于“文学、音乐、舞蹈、戏曲、书画”的艺术盛典,如乌镇的戏曲节、潍坊的风筝节、丽江的雪山音乐节等。
潮玩,即“潮流玩具”、“艺术玩具”、“设计玩具”。2021年,各大品牌再潮玩领域百花齐放,各种跨界应接不暇。IP、跨界设计,昭示着 90后、00后的潮酷炫的世界。从“一墩难求”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到卡塔尔世界杯期间火出圈的拉伊卜;从迪士尼、哆啦A梦等头部IP的衍生品,到泡泡玛特店内琳琅满目的盲盒……潮玩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治愈。时代引领、个性前卫、注重精神需求是最大的特点。
源:泡泡玛特官方微博@POPMART泡泡玛特
科幻旅游有两个类型。一类是基于AI、VR、元宇宙等科技元素的数字旅游,这类旅游体验突破了传统旅游“时”与“空”的局限,在“虚拟性”、“沉浸式”、“连接性”上超出以往的体验,重新定义和改变消费者既有消费习惯。另一类是基于“科幻元素”的太空旅行。据“长征十一号”火箭收人总指挥杨毅强指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
一般的教育研学是“专业教育”、“研究性学习”及“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阶段的研学课程,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心旅游中的教育研学,是指具有心灵启迪的特种研学产品,如围绕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研学活动、传承红色精神的红色研学旅行等。
宗教禅修是通过禅修仪式,净化身心,提升生命的层次,追求解脱、自在与幸福,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宗教禅修涉及到康养产品,身体健康方面的,诸如医学疗养、中医养生、体育健养、温泉疗养、食品膳养等;精神健康方面的,诸如文化修养、禅修、道修等。随着文化水平、教育素养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类哲学类历史类等类别的认知体系追求会越来越高,这类心旅游产品是未来重点的发展。
©摄图网
泛户外是新时代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选择。泛户外指任何一项走出家门的休闲活动,以户外运动为参与方式,以户外休闲为最终目的,本质是大健康理念下“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泛户外成为休闲度假的新选择,徒步、骑行、攀岩、滑雪、露营、潜水、帆船等项目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其中。有关泛户外产业的内容将另文详细展开,此不赘述。
©摄图网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这么多,更多的观点和思考,留给与会的其他专家嘉宾们,最后祝2022丽江雪山音乐节暨第十六届国际(丽江)泛户外产业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注:本文系窦文章在2022丽江雪山音乐节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丽江)泛户外产业高峰论坛的讲稿整理,来源博雅方略,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