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视野丨回首与展望——2021中国文旅行业十大热词大盘点

2021年,疫情仍然呈现出各地散发的状态,疫情常态化下,整个文旅产业在艰难中复苏前行。疫情的冲击,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提速了整个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文旅产业而言,其供给端与需求端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即将步入2022,我们梳理了2021年行业热词,以从中窥测文旅产业发展未来。
01

建党百年红色传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红色旅游掀起新热潮,参观红色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常态化的生活方式。马蜂窝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北京以涨幅316%排名第一,湖南、吉林等省份以热度涨幅202%和196%位列第二和第三。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于近日共同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中指出,2021年传统红色旅游城市红色旅游发展势头稳健,红色资源吸引人、美好生活留住人趋势更加明显。北京、南京、上海、长沙、重庆、西安、保定、青岛、延安、嘉兴这十座城市,凭借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组成了人气最高的红色旅游热门城市TOP10。

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教授指出,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红色旅游必将迎来一个大的爆发期,他指出,新时期的红色文旅发展要适应时代趋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要做到四个突破:产品突破、业态突破、组织突破、产业突破。以红色文旅充分融合“研学、演艺、文创、科技”,实现红色文化活化,提升红色旅游品质水平。

红色圣地西柏坡©摄图网

02

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文化和旅游产业已进入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的新时期,深化文旅融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提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新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是文旅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互联网、数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游、VR游乐园、AI旅游服务、AR游览服务、文旅数字交易平台、文化资源和历史场景的虚拟体验馆、无人酒店、沉浸式演艺等业态,不仅实现了文化和旅游业态从无到有的创新,对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创产品、体验项目等与景区已有客流的结合,改变了景区传统盈利模式,形成了门票收入加二次消费收入的新盈利模式。

文化和旅游行业要充分发挥文旅融合发展的动能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持续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摄图网

03

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本世纪以来第18个中央一号文件。此次《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也是继去年11月总体部署以来,首次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具体任务安排。

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扶贫办,正是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前身。1986年5月16日,为加强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改变贫困面貌,决定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12月28日改用现名。早在2月1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在《求是》杂志发文首次亮相,也宣告着其已正式成立,此次挂牌意味着最终落地,乡村振兴的“大局”将更多铺开。

美丽乡村©摄图网

04

冬奥与冰雪旅游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在“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发展冰雪产业的热潮。中国冰雪竞技体育的体系建设、项目布局等得到空前提升,冰雪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机遇。伴随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临近,以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冰雪旅游客源市场与产业聚集区之一。

然而,在为我国冰雪产业迅速发展感到欣喜之余,我们也要以客观冷静的心态去认真思考这场“热潮”,即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对此,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教授指出,开发冰雪资源首先要重保护,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及充分的项目评估,把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放在首位;其次要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如对于底蕴丰厚、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可以强化冰雪艺术产品,营造冰雪艺术氛围;对于人才优势较强的地方,可以通过冰雪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

冬季滑雪©摄图网

05

元宇宙与沉浸式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并在资本圈内迅速掀起一股潮流。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了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通过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

通俗地来讲,以前两年大火的电影《头号玩家》为例,影片讲述2045年,由于现实生活无趣,无数年轻人迷失在一款超级火爆的游戏《绿洲》,当你穿上一身装备,站在一个可以自由奔跑的平台上时,一个崭新的世界便呈现了出来,这个新世界,就是元宇宙。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元宇宙概念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全球各大企业在VR、AR、AI等技术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在4G的基础上不断寻求5G、6G网络的开发建设,在3D等虚拟场景的技术搭建上日益成熟。这些可以的进步,都无形的推动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未来科技数字化时代,一定会让元宇宙成为沉浸式体验的新亮点和趋势。

©摄图网

06
非遗文旅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非遗工坊(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0)》显示,国务院批准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认定了15777项省级代表性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仍依赖政府资金扶持。

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12月18日,“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在广州塔拉开帷幕。本届非遗品牌大会以“非遗品牌力”为主题,围绕岭南文化基因,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积极探索湾区非遗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从“新青年、新生活、新业态、新传播”的角度,集中展示本年度非遗品牌的活力。在开幕式表演中,广州今年新晋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岭南春节民俗“行花街”结合“说唱”艺术,充分展示了“传统非遗+流行文化”的创新融合。

非遗短视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创新因子,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近两年,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启动太极“非遗带头人”“非遗合伙人”等项目,积极探索“短视频+非遗”传播模式,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促进技艺研培、打造非遗文化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

河北定州缂丝工艺©摄图网

07
品质旅游与微度假

疫情常态化下,出境游直接陷入停滞,而国内跨省游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具备多种不确定性,以此为背景,“微度假”成为疫情常态化下的旅行新风尚。“微度假”是以本地为中心,开展3天以内的休闲度假活动,一般是基于兴趣爱好、或某种体验的周边游和周末游,虽然微度假时间短,但是玩法多样,深受年轻人喜欢。

在马蜂窝旅游发布的《2021“微度假”风行报告》表明,80后和90后是微度假主力人群,人数总占比超过80%。微度假以“玩法”为驱动力,3天内旅行消费2000元已是常态,越来越多的微度假用户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与体验买单。

博雅方略认为,与传统度假目的地相比,微度假目的地客群更广、出游时间更短、频次更高、形式更灵活、产品更复合多元、体验性更强。微度假目的地属于度假综合体,涉及精品住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特色景观、主题商业等多种业态,任何一种业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协作,共同作用于微度假目的地开发。旅游微度假产品对内要体现功能协调、对上要遵循上位发展规划,同时微度假地应与周边景区/景点/度假地等功能互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的微度假目的地。

©摄图网

08
国潮兴起

自电视剧《风起洛阳》开播以来,洛阳城里常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他们在应天门身着汉服拍照、打卡“百里弘毅通同款羊肉汤”、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并在社交网络记录“古都生活”。这座13朝古都在影视IP的加持下,再次刮起一阵国潮风。

©摄图网

事实上,在近几年的流行文化中,国风音乐、国潮服饰、国风类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人们的心头好,并席卷年轻人的精神与物质消费市场。

无论是金刚和飞天神女共舞的《龙门金刚》,北京中轴线上音乐采风的《最美中轴线》,还是故宫宫廷文化科普微综艺《闯关吧!请指教》,亦或诗歌实景雅集综艺《邻家诗话第三季》,国潮设计师竞技综艺《上线了东方新潮》,纷纷都将目光看向了“国潮风”,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

相关专家指出,想要打造“国潮”体验,需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国”,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二是“潮”,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年轻一代已成“国潮”消费主力,创造的体验需要围绕他们的兴趣。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表示,年轻一代对国潮的审视不再流于表面,产品质量、创造性、精神内核、文化表达成为他们的国潮诉求。除了审美、表现形式以外,还要去考虑年轻人习惯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09
盲盒经济

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

在近日启幕的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河南博物院的数字考古盲盒亮相,以数字化形式模拟考古现场。据悉,这款盲盒国庆假期7天即吸引3000万用户“在线考古”。去年12月起,河南博物院开发的考古盲盒就成为拼手速才能抢到的爆款。开盒后,由迷你版洛阳铲探孔定位,青铜虎符、武则天金简等“迷你版”文物都可能在玩家手中“出土”。据河南博物院披露,过去10个月,考古盲盒的销量约36万个,销售额超3000万元。此外,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今年也推出了考古盲盒并同样热销。

迪士尼与“泡泡玛特”多次合作,推出了米奇坐坐系列、坐坐家族系列2迪士尼公主、玩具总动员系列盲盒,受到粉丝们的喜爱。也将旅游盲盒经济引向了新的风口。

“一鸮倾城”盲盒(图源:河南博物院)

从早期的动漫、影视周边,到如今的“潮流玩具”逐渐拓展至“文创+盲盒”“旅游+盲盒”,文旅企业不断“破圈”。一方面,丰富了传统文博文创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模式,另一方面,着眼于体验与玩法,将盲盒的“博彩”与“IP”衍生特性和文旅、文博、文创所追求的文化创意、创新特性紧密结合,颠覆传统旅游体验与营销的单一模式,用互动娱乐的小确幸、小惊喜,以创新方式赋能新时代旅游,迎合并适应下一代“游生代”消费者的旅游习惯。

10

环球影城与文化IP

伴随北京环球影城开门迎客,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再掀热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题公园投资的一片沃土。历经30多年发展,我国主题公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数量激增,大型主题公园日益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主题公园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科技含量和强大的娱乐功能,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图源:环球影城官网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9月14日0时北京环球影城指定单日门票开售1分钟内,环球影城开园当日门票已售罄;在门票开售半小时内,中秋假期期间的门票已全部售罄。目前,国庆节期间10月1日的门票也已售罄,国庆假期仍有少量余票。

北京环球影城门票开售也带动了周边酒店的热度上涨,14日凌晨,环球度假区周边酒店订单量较13日上涨800%,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环球影城大酒店开园日房间在半小时内售罄。

主题公园可以带来较大有溢出效应,北京环球影城这类拥有IP矩阵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可以产生的辐射的效应是普通景区的10-15倍。从经济效益上看,北京环球影城的建成有望新增北京就业、旅游业收入,提高旅游业占GDP比重,并且对相关产业产生拉动作用。从社会效益上看,北京环球影城的建成有望对度假区周边区域、京津冀以及我国旅游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带来不同程度示范带动效应,为市民提供了新的旅游度假休闲空间,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带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注:素材综合自网络。

上一篇:博雅视野丨国潮综艺“荧屏带货”,能否线下带火文旅出圈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视野丨文旅商业街区转型的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