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疫情刚刚宣布平息,又一波疫情来临。特殊的是,对这波疫情的报道,都是一个旅游团,还是使用多种交通工具,走了多个地方,游了多个项目。迅速影响了半个中国,跟着又引发全国防范。经过密集流调,现在这个旅游团的行程清楚了,但是源头还不清楚。但是这种报道和分析,对旅游是雪上加霜。冬天也随之来临,又可能形成又一个疫情传播高峰。
作为旅游人,当然要说旅游话。旅游业的垮塌式下滑没有结束,还要仍然处于严冬之中。但是旅游的行业会议并没有下滑,大家还是慷慨激昂地鼓舞信心。对此,我绝无反对之意,只是觉得我们要更加客观,更加清醒,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的舆论,各级领导会怎么看,老百姓会怎么想?投身旅游领域40多年,一直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论证旅游发展的重要,提升旅游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自认没有辜负这个使命,全国奔波,发声呼吁,诊断发展,批评错误,参与了旅游的发展,也目睹了旅游的兴旺。但是,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像这个时期,困难如此艰巨,发展环境也同样变化,舆论环境更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各地自然而然的反应,还是非必要不出省,甚至不出市,加之越到基层,措施越简单粗暴,就意味着长途旅游短期内不可能恢复。由此,整个行业必须转型,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后疫情时代,而是要全面对应常疫情时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统旅游企业的全面转型。这两年和各类企业接触,感觉新兴企业,新型运作,能够比较好的对应形势变化,有些甚至成为亮点。而传统旅游企业则是风雨交加,难以为继。
本来想系统分析一番,这里只能谈点要点。一是旅行社行业,即使没有疫情也必须转型,应当从传统模式转向旅行业务服务,建立新型的服务综合体。二是酒店行业,不能跟着旅游走,而要跟着城市化走,补城市短板,形成一批城市服务综合体。这样,改变了总体结构,大家都可以喘一口气。三是景区,需要向目的地转型,形成复合型的格局。小景区则需要纳入乡村振兴领域,谋求新发展。在欧美各国群体免疫的政策之下,入出境旅游的开放恐怕也是三步走,第一步港澳,第二步东南亚,第三步世界,没有三五年达不到。
将近两年的残酷疫情,旅游的发展泡沫被全面压缩,结构已经在调整,该淘汰的不得不淘汰,能抗下来的都是好企业,这也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需求固然是刚性的,但是刚需也在疫情之下调整,也在转型,甚至会形成新的消费惯性。所以,传统转型,追求新兴,谋求新型,这是大势所趋。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形成两个重点,也是两个大的赛道,细细分解,商机颇多,看眼光,看运作,看品质。多灾多难的旅游业,终有全面振兴的时期。
(作者:魏小安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
来源: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