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旅游业的活跃程度逐步提升。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也迅速升温。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前期,许多城市积极利用现状资源,加大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力度。而旅游标识系统作为引导旅游游览行为的主要方式,其规划设计也受到了重视。
导视系统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升,导视系统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导视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商业场所、旅游景区、公共设施、城市交通、地产社区、工业园区等公共空间中,导视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单体设计或简单的标牌或者标识,而是整合品牌形象,建筑景观,交通节点,信息功能甚至媒体界面的系统化设计。譬如在旅游景区评级中,完善健全的导视系统已经成为其评级条件之一。
旅游景区标识是随着社会发展,标识从广告行业分离出来,在景区等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后独立出来的一个更精细的子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同步呼应,因此我们景区标识的发展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是旅游景区重要的服务设施,对展示景区文化和形象,方便游客顺利完成旅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视系统是旅游景区为旅游者提供的一种综合性的游览服务系统。任何单一的、分散的标牌很难使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能够完满实现,旅游者需要多种协调的、系统的标牌要素来实现旅游目的。因此,旅游景区标牌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景区在开发之初就应纳入规划、在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规划景区标识导视系统?
景区标识标牌导视设计,在设计规划上,从人性的出发,明确了景区和环境空间的结构关系,塑造了主次分明的旅游景观标识标牌系统,分区明确、科学统筹。在设计理念上,尊重地域,尊重生活,从人文历史出发,立足地区文化特色的特殊性和人文性,将细节末节融入到导向系统的设计中,此外,选用一个合适的颜色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既符合景区的特色又和周边环境相生相息,凸显了与自然和谐,相融不分彼此的文化定位。
旅游景区标识的应用分类
我们根据游客的视觉感官,根据游客的游览路线,分布分类的来引导、指引游客游览;来把我们景区标识分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和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两部分,其中旅游景区标识我们归纳为五大类。 景区总导游全景图、景区景点介绍牌、景区道路导向指示牌、警示关怀牌、提示标识牌等。
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
旅游标识规划原则应遵循规范化原则、系统化原则、人性化原则、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原则等原则。即景区标识应设置在游客容易发现、方便使用的地方,如有多处适合的地点,应选择最需要解说、最能吸引游客的地点,应从历史和传统因素、地域风貌和文化特点、使用者的认同程度、视觉效果及制作工艺、国际规范等方面切入标识的设计,让游客参与标识设计,会增加游客的游兴,并对环境留下较深的印象。
「系统化原则」
标识系统是体现景区特色的一个系统,是对其分区和分类。构建功能完备、内容完整的信息引导。
因此对同一类型的物件从规格、材质、风格等方面进行基本统一,便于人的连续思维习惯,引导游客合理趣味的完成旅游活动。
「规范化原则」
内容规范,文字和图件应简洁醒目。指示文字不宜过长,字体不宜使用行书和草书,语义和含义应清楚准确,避免引起歧义和混乱。图示要简洁明了,指示信息必须准确无误、清晰。
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介绍性内容力求科学、准确、四国及多国文字表述规范,突出景点、景观的特色,通俗易懂。安全提示等内容用语恰当,通用符号使用应符合规范。外文部分全部应由专业旅游翻译机构负责翻译。公共信息通用符号要规范化。景区道路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通用符号的文字、图案颜色应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制作。景区旅游设施与服务指示设置应遵照本案《设计依据》章节中对图例、样式和颜色的相关规定执行。
标识的摆放和安置要规范化。标识的布点要经过科学的论证,要充足并避免遗漏,以免给游客带来不便。
「人性化原则」
内容表达通俗易懂,以科普为目的。具体内容解说应集中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增加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以科普为主要目的。
标识上标注的方向、高度,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适合游客阅读,又不具安全隐患。
「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原则」
标识的颜色与环境相协调。标识所使用的颜色和文字及图件所采用的颜色,要与所处环境形成协调的气氛,不突兀,给人以美的享受。颜色对比不能过于强烈,造成游客视觉上的冲击。
标识的式样与环境相协调,外形特点、大体风格要根据景区的类型、特色及环境特征确定。
材质与环境相和谐,自然风景区标识的材料选择尽量使用实木、仿木、石材等材料。
标识标牌新旧标准解析
2003年版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将标识系统评分项分成了“标识系统”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两个部分,分别为49分和18分,两项相加总分达67分。
「老标准中关于标识标牌的内容」
其中“标识系统”分为“设置”、“布局”、“设计制作”、“维护”、“中英文对照”和“中外文(非英文)对照”6个分项;“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分为“位置与数量”、“图形符号设置”、“视觉效果”和“维护保养”4个分项。十数年来,这一标准对全国旅游景区的标识标牌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设置”和“设计制作”两项,因其33分的较高分值,成为景区在A级品牌创建工作中必跃的“龙门”。
但是,该标准也有着明显的缺陷。首先是对标识标牌的分类不合理,公共信息符号本是标识系统的一部分,该标准却将其作为独立于标识系统之外的评分项,两部分评分项也基本重复,这导致了整个标识系统评分项的分值出现“膨胀”;其次是“设置”和“布局”表意不清,该标准中的“设置”实为标识标牌的标准种类,而“布局”才是“设置”的本意,这同样导致了重复计分;再次是对外文的设置不合理,分为“中英文对照”和“中外文(非英文)对照”两部分,本意应是要求标识标牌中有中英文对照是硬性指标,而在英文之外的外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中外文(非英文)对照”一项设置的满分是3分,即一面语言种类完整的标识标牌必须有五国语言对照,这对标识标牌的设计和制作工作造成了困扰——或者内容拥挤,毫无美感,或者删减文字,言不尽意,——无论怎么选择,都会造成不必要的缺憾。
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从2015年开始修订,2016年基本定型,该版标准对老版的标识标牌规定内容进行了纠偏,纠偏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总分压缩。新版标准将老版标准标识标牌的评定总分从67分压缩至50分,分值减少,但要求并没有本质变化,也并不表示标识标牌的重要性降低,只是各细节评分项更趋于合理;
2、合并同类项。新版标准将公共信息符号作为标识系统的子项,删除了老标准中的“布局”一项,以“要求数量充足且布局合理”的表述合并到标识标牌的种类中;
3、对中外文的规定更为切合实际。设计和制作者可以松一口了,不用为求达标而放弃标识标牌的内容版面美感,也不用为追求标识标牌内容的精炼而过于字斟句酌,因为四国语言即可达到标识标牌语言项的满分要求。
「新版标准中关于标识标牌的内容」
相对于老版标准,新版标准对标识标牌的要求整体趋于合理,但仍有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引起标准制定者的注意。
一是关于“导览图”的表述似不精确。新版标准中表述导览图为“在景区内交叉路口设置导览图,标明当前位置及周边景点和服务设施”,在实际应用中,此类标识标牌实为“区域性游览图”,尤其适用于范围大、游线长、分区特征明显的旅游景区。
二是“标识牌”的名称值得商榷。“标识牌”实为标识系统的统称,非标识系统中的一个种类。此处所指的标识标牌类型,特指具有指向性的标识标牌,命名为“指示牌”或“指向牌”更为准确。
三是缺少警示牌和温馨提示牌的要求。警示牌(安全性警示牌和公德提醒牌)和温馨提示牌(独立的游览注意事项提示牌)是景区标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对这两类标识标牌的要求应有所体现。
优秀案例赏析
「北京大栅栏导视系统设计」
能指引游客到处走走并赋予游客能动性的"鸟瞰图”是标识的基础。除了立于通道入口的街道图、设在小巷拐角的引导标识介绍历史建筑的标识外,还有在石头中镶嵌路名的标识。在鸟瞰图中,引导标识被标为红色,可以事先确认拐角处的情形。
「维也纳阿尔卑斯山导视系统设计」
维也纳阿尔卑斯山的导视系统是一个以品牌为导向的旅游导向援助。使得这些地方和周边地区更具吸引力、更方便、更受游客欢迎。在节假日或一日游过程中,重要的旅游信息点不仅仅是生成更多的路标,而且更加方便用户使用信息。游客通过信息可以获得该地的照片,并找到他们计划的目的地,所有的信息将帮助他们享受愉快的一天。
一个好看的标识牌取决于两方面——制作工艺与设计
一套完整的导视系统涉及到色彩、图形、字体、版式、牌子的高度、形状、材质、工艺以及整个系统的分布等诸要素。这其中每一个要素都会对导视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好的导视系统源于良好的设计规划。在做导视系统的设计时要对人的视觉习惯及不同环境中人群的行为习惯作认真的考查,才能在功能上做出合理的规划。
通过对景区导视系统进行系统化设计,对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可起到很大的作用。完善的景区导视系统,不但方便游客游览、增长知识,而且对于保证景区的环境秩序和安全,发挥景区文化、休闲、娱乐的功能,给游客营造轻松、安全和富有情趣的游览环境上发挥着很大的。
来源:标识资源网、及网络相关资料,博雅方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