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视野 | 沉浸式体验:打破界限,创意交融

​颠倒博物馆、3D艺术展、热门IP互动照、星球大战720°旋转、VR沉浸式体验馆、虚拟赛马场……85后、90后这代新潮家长早早开始收集网红打卡地信息,打算与孩子共嗨。高科技、新奇感、视觉体验等花式体验娱乐项目越来越成为年轻家庭的选择。

01 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感觉像被抽油烟机吸住,感觉再不爬就要掉下去,感觉站在了天花板上,感觉世界颠倒了……”近日,北京消费者孔女士对记者表示,他们一家三口提前过六一,网红打卡地颠倒博物馆是他们娱乐玩耍的首站。“非常好玩,小孩子特别喜欢,每次大约45分钟,价格也不算贵,买家庭套票算下来每人也就几十元。”孔女士表示。据了解,颠倒博物馆是比较热门的拍照地,进场后给人的感受是所有物品都是倒立的,其实是很多物品粘在了天棚上或平台上,参观者只要做出手扶物品的动作,实际拍照效果就是颠倒的影像。
“沉浸式体验”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概念。
“沉浸式”(immersive)作为一个热词常被用来形容范围极为广泛的诸多事物:从极具想象力的现场体验,到充满高科技的虚拟世界。
近几年,随着大量娱乐方式的刺激,以往“扁平化、低互动”的媒体形式已经不足以激发大众兴趣,沉浸式设计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了年轻消费者的一种风潮。

一份《90后人群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显示,90后人群敢于花钱,普遍重视品质与服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以及体验式消费。“体验经济已经到来。”营销研究者杨丽博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企业还是更多关注感官体验,对消费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施加影响,也有的会强调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体验,还有的通过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进行互动、加入品牌社群等方式寻求更全面的体验感受。

02 虚拟与真实

 

用数字科技打造完全的沉浸式体验

通过场景营造,配合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贴合甚或超出用户生活体验的故事性的方式,以游戏,情境感音频视频、戏剧、游乐设施、装置性空间展览等作为输出途径,最大化调动自身五感共鸣,令用户全身心多感受的沉浸在虚拟与真实交织的世界中。
沉浸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某种体验或某个故事里产生的自我迷失感,即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被完全代入到环境里,以至于淡忘掉现实生活中的顾虑和责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即时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这种迷失感会与参与者关注的任何内容产生某种情感上的联系。作为一种体验类型,沉浸式体验从手法的层面超越了荧幕、书本和舞台而取而代之地成为了一种具身体验(embodied experiences)。无论是对于主动还是被动的参与者来说,比起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沉浸式娱乐让他们相信自己是这个作品或这个新创造出世界的一部分。
沉浸式体验的其它特征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解构性 Deconstruction

沉浸式体验表达的不是真实的世界,通过放大、复制、扭转、叠加的方式重新定义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运用技术还是舞台效果,沉浸式都被用来增强或是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其目的都在于让参与者感觉自己切身处于一个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故事感 Storytelling

沉浸式作品致力于在故事设定内为参与者提供一种临场感,且这种临场感通常是有意义的。在故事中为受众提供一个主动的角色设定并不是成为沉浸式体验的必要条件,尽管这种主动的设定一般是用来定义沉浸式娱乐项目的因素之一。
沉浸式作品使参与者处于被环绕的环境之中,无论其指的是在实际意义上通过舞美、音乐、灯光、表演和(或)科技来达成环绕效果,还是在比喻意义上指参与者们“迷失”在故事中的感受。
角色化 Characterising

将沉浸式作品与其他在荧幕或是舞台作品区分开的,正是所谓的打破“第四堵墙”的隐喻。也就是说,在沉浸式作品中,观众是整个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者和作品本身完全或几乎没有分别。但仅有观众参与作品本身并不足以让作品被称为“沉浸式”。
无论是通过演员表演还是由技术、布景,还是其他效果呈现,沉浸式作品都需要让观众和作品融为一体,并确保他们能感觉到自己是作品里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交互式 Interactive

当一些设计师们被问到会用什么词语去描述他们创造的沉浸式作品时,除了“沉浸式”一词之外,被选择最多的词是“互动式”。
沉浸式娱乐通过从多方位、全角度调动参与者的注意力来建立和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联系感,从本质上改变了参与者与作品内容互动的方式。这种“完全投入” (total engagement) 的状态对参与者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体验,往往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03 体验式体验或成新市场

 


从体验一场画展到手工DIY一张画,从欣赏电影画面到沉浸画面之中,从遥看星空满月到体验太空翱翔,体验式消费集中了多元化、趣味性、高科技等特点,满足了新一代消费需求。而沉浸式旅游体验也正在全面铺开,展现出各种可能沉浸式艺术体验展、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夜游......

沉浸式艺术体验展 Art Exhibition

传统审美观念中,观众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是‘静观’,存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和隔阂。但今天当代艺术更多谈到的是‘融入’,强调主体与对象相互渗透。沉浸式艺术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全方位包围、置入。
沉浸式戏剧Theatre and Drama

“沉浸式戏剧”也是一种相对成熟和流行的艺术形式。其最早起源于英国,一改以前戏剧的线性剧情模式,打造出多条剧情线,并打破了演员和观众“你站在台上演我坐在台下看”的对立,观众可以行走于演员之间,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路线,甚至可以和演员一起演绎剧情,这种高强度的沉浸互动,让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容易产生共鸣。
沉浸式旅游演艺 Tourism Performing Art

沉浸式旅游演艺主要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为游客打造“另一个时空”。旅游演艺是国内众多旅游目的地标配,经过多年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有的旅游演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收增长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对旅游过程中互动性和参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沉浸式”体验演出异军突起,表现令人瞩目。
沉浸式夜游 Night Tour
夜游、沉浸式夜游已经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分支方向,是旅游投资的下一个爆发点。有别于传统夜游模式,沉浸式夜游力求身临其境,使游客“沉浸”于景区里,塑造多元的娱乐体验。主要手段有互动感应装置、3D投影秀、全息水幕投影……让用户得以在各种娱乐活动消费体验过程中获得交互和反馈,从而使用户提升参与的专注度,有充分的的掌握感,满足用户的心里需求。

与真实的视觉体验不同,虚拟现实体验具有智能化、信息化及前瞻性等特点。拓普互动销售总监郭召乐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虚拟现实体验从形态上打破了2D画面,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影像的了解,它借助计算机生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制作全沉浸式场景,让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世界交互,体验现实世界接触不到的经历。

然而,‘沉浸式体验’不仅仅只是一个市场营销的噱头,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背后蕴含的设计思维和叙事哲学上的革新,以及这类叙事方式本身所包含的独特的人文个体关怀。

科技以人为本,实际上说的便是为人的感受、感情服务。科技,需要关照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审美,传递有价值的内容——那些储存了人们共同的记忆、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情感、实现了人们共同的愿景的内容。这正是身处文化旅游行业以及科技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与再实践的问题。

人们热爱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因而通过场景营造引发体验者五感共鸣的“沉浸式”文旅产品与服务受到人们的追捧。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沉浸”的时代。但沉浸式体验不应仅仅是噱头,其背后蕴含的行为心理、设计思维、叙事哲学、人文关怀更值得我们思考与重新审视。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及网络内容,博雅方略整理编辑。

上一篇:博雅视野丨如何以红色文化为导向进行文创产品开发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视野 | 高考旅游:考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