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银元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引导和动员全社会购买和帮助销售扶贫产品,对于提高贫困地区收入,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选购当地特色产品一直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一头连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其着力点就在于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笔者注意到,不少地方已把文化和旅游消费纳入消费扶贫之中,在为城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来自更多贫困地区的特色“行程单”和“线路图”。如江西省将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第三届全民旅游消费节和第四届中国旅游目的地大会等作为“2020年江西消费月”活动的重要板块,消费扶贫是重要主题之一。
消费扶贫本质上是用市场手段解决贫困地区产品销售问题。旅游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旅游消费具有异地性、综合性与带动性,可以让单一的农特产品购买转化为综合的产品选购、周边消费、文化体验等,对于提升消费扶贫范围、规模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中,通过发挥旅游在宣传推广、信息化建设、吸引客源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展示扶贫产品特色,激发消费者综合性消费需求。
一是通过旅游活动营造特色消费场景。旅游活动可看、可触摸、可体验的特点让扶贫产品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能够为消费者构建起形式多样、记忆深刻的消费场景,达到刺激消费需求的目的。因此,可以在扶贫产品宣传中增加贫困地区旅游元素的宣传和推广,用好景色展示扶贫产品原产地的好环境,让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生态环境、绿色品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可以在赴客源地的推广活动中,组织地方曲艺、传统工艺、“非遗”技艺的展示和体验,并通过小视频、直播等方式扩大传播范围,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扶贫产品所蕴含的工艺特点、文化底蕴、人文价值,提高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生产过程、文化背景的兴趣,增加购买欲望。
二是利用旅游信息平台搭建便利消费渠道。提高扶贫产品的关注度和销售额,关键是要有便利的消费渠道支撑。这方面,近年来,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系统等旅游信息化建设,各类在线旅游平台及其手机APP端、旅游导航地图发展迅速,为引导和方便消费者全方位了解扶贫产品,以及前往贫困地区进行实地消费、综合消费提供了便利。如河南、山西等地通过与地图导航软件合作,上线旅游扶贫地图,覆盖了贫困县的景点、旅游扶贫示范村等,并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让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取扶贫产品有关服务资讯,并便利达到扶贫产品原产地。
三是借助主题旅游产品丰富消费体验。扶贫产品销售关键在于有无稳定的消费群体。通过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形成的客源群体是比较稳定的,这也是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可以把扶贫产品的推广销售与贫困地区主题旅游产品设计结合起来,利用贫困地区新建景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村落等,根据扶贫产品的产地分布情况设计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推出地方美食品尝之旅、特色农产品采摘品鉴之旅、传统技艺体验之旅等,通过主题产品的开发建设,让消费者实地见证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体验优质扶贫产品,不断丰富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