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方略白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从概念、意义作用以及和旅游城市的对比三方面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城市旅游发展的世界和中国简史、国外城市旅游的案例教训和启示、与我国城镇化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我国的城市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旅游 旅游城市 城镇化
城市是全球经济的主要载体,目前全球城市总量超过一万个,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预计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0%,国际游客从1980年2.7亿人次激增到2017年的13亿人次,城市作为日益显化的独立旅游目的地,在各国和全球旅游战略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欧洲城市营销组织(ECM)报告,2010-2014年,城市旅游间夜数增长了20%,远超国内旅游间夜数8.9%增长。城市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到2050年,城市旅游将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人们对游憩、体育等旅游休闲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政府逐渐认识到旅游休闲需求对“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性,开始在城市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休闲设施,旅游休闲行为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成为生活享受地和幸福生活的代表。随着进入新时代,我国城市旅游发展迅速,城市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城市旅游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1概述
1.1城市旅游概念
“城市旅游”既包含“城市”又包含“旅游”,各方面理解差别很大,故此其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本文把常见的定义列举如下:
上海“都市旅游国际会议”将城市旅游等同于都市旅游,认为:都市旅游是依托大城市地区具有枢纽性质的交通和发达的旅游接待设施,以整个大都市地区为项目展开背景,产品结构与大城市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结构关系紧密,除传统的观光购物等旅游项目外,更多的是依托于商务、会展、科教、休闲、度假、节事等开展的各项旅游活动。
《中国城市旅游》杂志总编何海涛认为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范围内各种游乐休闲活动的总称,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
彭华认为,城市旅游是指发生在城市的各种游憩活动及以城市为目的地、以城市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是旅游者在城市中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
总之,城市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1.2 城市旅游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蕴含着的历史文化也构成了城市旅游资源,成为人们相互了解的兴趣所在。城与市。城,必筑高墙,防卫是城的基本功能。市,买卖之所,交易是市的终始活动。旅游在中国,在千百年的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下,更常见的情形是山河之阔、民韵之丰;今天的“旅游”(tourism)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引入并在我国新兴发展的植入性理念。城市旅游被圈割成守土而居、终老于斯的咫尺方圆。城市所具有的交通便利、发达的商业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使其成为区域旅游的集散中心,城市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成为居住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城市旅游既要优化市民公共休闲空间,也要提供游客乐游的去处。一个旅游不发达的城市,是很难谈得上现代化、国际化的。
城市旅游推动城市化 :旅游引导一种新的城市化类型。旅游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原动力,在城市化中、后期发生作用,使城市发生质的飞跃,使城市经济转型或城市功能多元化,影响经济社会空间的重构。
城市旅游促进城市转型 :城市作为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集中地,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旅游吸引物众多,吸引力较强,是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当旅游融入到城市结构之中,城市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城市旅游拓展城市空间:城市内部环境是 “旅游产品”,独特空间和环境特性、完善的休闲娱乐功能和相关配套设施吸引旅游者。城市旅游塑造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空间重构,促成城市旅游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通过旅游重建老城区,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吸引更多旅游者。
城市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健康:旅游融入到城市商业中,旅游新业态成为城市旅游新增长极,增强城市作为旅游地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旅游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旅游提供城市旅游休闲和服务:城市旅游囊括河畔、绿地、公园、咖啡馆、小餐馆、中央休闲商务区等城市全域公共空间,城市旅游通过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如环境、卫生、绿化、亮化等,在信息、标识、通讯、公交、厕所、排椅、无障碍通行等,让市民旅游休闲与消费场所更便利,也为游客所共享。
城市旅游滋养城市文化:旅游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影响城市的社会内容、习俗传统,是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工业企业、旅游公司、城市管理者(公共组织) 之间合作发展城市旅游,是提升城市文化的重要方面。
城市旅游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旅游通过会展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休闲娱乐及酒店本身的新型旅游,将城市整体效应和良好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旅游进行发展,满足居民和游客的观赏娱乐,改善和重造城市形象。
城市旅游提升市环境:城市旅游粗放式、无序发展与不合理布局往往破坏城市旅游环境,良好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1.3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比较
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旅游的一个种类,是大都市独有的标签,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去游玩,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结合,饮食和文化发展;城市旅游常常指城市市民短时间、小范围、短距离的日常出行游玩,一般在三天以内,距离局限在城市周边,距离大致300、400公里以内的日常、高频率旅游行为,所有的城市都有城市旅游,是市民与游客共享、市民与游客兼顾的。城市旅游既要优化市民公共休闲空间,也要提供游客乐游的去处,不能把市民与游客需求割裂开来。城市旅游供给游客也要满足市民。对经济和旅游均发达的城市来说,城市旅游产品比较成熟,重点是公共产品及服务提升。
随着后工业社会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日益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在一个主客共享品质生活的城市里,城市旅游的品质、温度和调性,成为打动人心的持久力量。促进城市旅游的因素包括: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文脉延续、标志性的城市建筑、良好的地理位置等。高维的生活品质和商业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关键指标;城市;安全、秩序和品质感是都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本底资源;市民素质、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决定了城市旅游的品质高度和未来发展。城市旅游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城市生产生活存量资源的整合。
我国城市旅游特点表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与新兴发展城市分化,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和现代都市(上海)等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而次级城市成为客源地。观光、商务、度假、会展、运动和各种节庆与赛事等新型旅游产品纷纷涌现。城市旅游开始强调经营理念,通过旅游创立品牌。
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旅游城市的主要产业以旅游业、服务业为主,旅游业对城市GDP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城市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为游客游玩也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旅游设施比较完善、旅游美誉度比较高,至少是一个区域内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城市通常是荣誉称号,对城市要求特别高,必须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记忆美食等等多种特色资源,能吸引旅游者前往的城市。例如山东青岛是一个旅游城市。
1995年3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1998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试行)》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办法》,国家旅游局成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开始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修订后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为创优确立了科学依据。自此(2003年)以后每年评选一次。其中1998年评选了54个,2000年评选了68个,2001年评选了16个,2003年评选了45,2004年评选了23个,2005年评选了41个,2006年评选了24个……。自1998年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我国分8批300多座城市通过了验收。
世界的城市旅游简史: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是文明繁衍和文化生息的源泉,旅游者只有在城市中,才会感“知”城市,获得体验的充实。城市是一种聚落,旅游休闲是种生活方式,是个人自由时间、自由活动、自主状态和自我发展合理组合的总称。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系统表述过城市和旅游休闲的关系:“在一个政治修明的城邦中,必须大家都有‘闲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明人们聚集城市必须有充分的休闲,也隐含着城市的拓展同时受人们旅游休闲的影响。人类的旅游休闲使得建筑师们开始关注人对建筑的体验,以及人对城市生活的需求。1933年,《雅典宪章》明确指出,城市涵盖居住、休闲、工作和交通4大功能。城市休闲功能的确立,不仅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休闲生活的重要性,而且围绕着优化居民生活的城市旅游休闲日益提上日程。城市越来越成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很大程度上取代国家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典型指称。以城市为单元,规划旅游强国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已成为各国旅游竞争的关键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劳动者工作时间缩短,城市为居民提供户外娱乐设施和场所,比如游戏场、游泳池、公园等,使人们获得精神满足;政府通过了解居民的旅游休闲类型,规划布局城市旅游休闲设施。在西方社会中,人们说起“休闲城市”时,往往指的是“让人们享受城市”。从欧美城市发展实践看,城市旅游休闲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陆续步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在家庭收入水平递增和旅游休闲时间延长的作用下,居民社会生活方式、消费趋向、价值观念发生相应变化。居民生活状态明显改善,使得现代旅游休闲生活方式成为当时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到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城市旅游休闲呈现的特征为:“有1/3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有1/3收入用于休闲娱乐,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到了20世纪晚期,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接受程度和速度都比较快的城市对新技术新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极大推动了城市旅游休闲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渗透。
二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人均GDP已普遍达3至4万美元,现代服务业占据产业主导地位,城市居住环境生态化,居民可支配时间上升至全年的41%左右,城市居民用于旅游休闲或与之相关的消费同步增长。同时,旅游休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约占GDP的50%~60%左右。基于此,莫里托(Molitor,1999)认为,欧美发达国家或许将于2015年进入旅游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重要推动力,这必将促使城市旅游休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城市旅游简史
1978年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城市是旅游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城市旅游在中国旅游的成长的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我国城市旅游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
单一功能阶段:城市主要作为旅游目的地(1980-1990);
1979年1989年,以重点旅游地区城市、旅游口岸地区城市和沿海地区城市为中心,以国际旅游者为接待主体,实现旅游经济体系的快速发育。主要中心城市成为了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西安。这一时期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人文古迹观光为主。
二元化阶段: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流的节点(1992-1999);
旅游流由主要中心城市向一些非中心城市和西部城市流动。主要的代表城市由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西安,扩展到南京、天津、青岛、昆明等城市,其他省会城市的入境国际旅游人数也开始增加。城市周边地区得到开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在这一阶段,人文古迹观光旅游产品得到延续,并出现了大量的主题公园产品。
一体化阶段: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节点(2000-)。
我国有关城市旅游始于21世纪初期。2001年11月,成都首次提出建设“中国休闲之都”城市形象;同年,杭州提出树立“世界休闲之都”;新形象。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旅游休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整体进入城市旅游休闲发展的初阶段,体现在对精神性消费的诉求和对休闲时间的渴望不断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该阶段城市旅游的发展表现在:第一,城市继续保持作为国际入境旅游的目的地;第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旅游得到飞速发展,它们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第三,城市成为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客源地;第四,城市成为出境旅游的客源地。
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休假制度,居民全年休假时间约占全年三分之一以上;2009年,国发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设立中国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从城市看,本地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提高,休闲消费欲望增强,原来单一性的旅游接待服务逐渐被综合性休闲接待服务功能取代,满足了本地居民休闲需求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城市的旅游功能在回归,对城市旅游休闲功能诉求不断增加,旅游休闲已成不少城市居民生活新常态。旅游可以配合城市化带动服务业发展,解决就业。城市作为旅游节点,让更多人了解城市,有助于城市品牌创建。
旅游城市既是世界旅游的客源地,也是世界旅游的目的地,在世界旅游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巴黎、伦敦、罗马、纽约、东京、香港等都是世界都市旅游的目的地,以巴黎圣母院、先贤祠、大英博物馆、罗马斗兽场等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让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记住人类共同经历的历史。发达国家旅游城市既作为目的地,也作为客源地。更重要的是,由于发达国家都市圈和卫星城镇的出现,城市在旅游中扮演了更多的节点角色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银座、第五大道、左岸、公共图书馆等商业区和文化地标塑造了城市的繁荣、时尚、品质与调性,让社区居民感受城市生活的品质,感受新时代的幸福,让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感受景观和旅游服务,分享中国发展进步所带来的公平、正义、尊严与温暖。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是我国主导成立的,以旅游城市为主体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中国城市旅游走向世界、掌握话语权、发出中国声音的起点。其核心理念是 “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2012年成立以来,会员总数已达205个,其中城市会员达到136个,机构会员达到69个,会员单位覆盖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旅游全产业链。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数据显示,2017年联合会117个会员城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86万亿元美元,相当于全球旅游经济总量的36%。正如城市经济学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说的那样,“未来对世界上大多数来说,区别他们的主要标志不是国家而是城市。” 可见,城市旅游何其重要!
美国
1939年美国小组工作研究会指出“美国人民的休闲成了一个主要和关键的社会政策问题”,从实践层面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的30%左右用于全国旅游休闲游憩设施改善和建设上,并积极推动公园和游憩专业组织机构设立,这些举措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减少社会问题、提升城市的宜居宜游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才有了西雅图为爱彻夜难眠的佳话,迈阿密、佛罗里达、奥兰多等城市旅游通过梳理品牌形象、会议会展、建设大型购物商场和狂欢地带等措施,城市旅游对美国的城市经济、工资、就业等方面起到带动效应,也让美国文化影响了全球。
纽约作为世界城市“Big Apple”,城市旅游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从发展驱动模式看,纽约聚焦经济驱动旅游高度发展;从空间布局看,纽约为多节点型;从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看,纽约以文化功能型定位成就21世纪第一个可持续性城市。纽约的“原味纽约”(True York City),秉承了“景观之上是生活”的理念,注重文化内涵、生活品质和商业要素的宣传,以求更加精准地打动旅游目标市场。2017年,纽约接待了1310万国际游客,售出3600多万间夜的酒店客房,旅游收入已占整个美国的五分之一。纽约的Summer Streets,每年8月有三个星期在公园大道上禁止车辆通行,腾出空间让所有人跑步和步行,沿途各种公共艺术、文化表演和水上乐园等游乐项目免费对所有人开放。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国王街(King Street)的复兴工程维持了城市商业区的吸引力,全城有许多画廊和演出场馆,每年在春末召开Piccolo斯伯雷托艺术节时这些地方都会人头攒动。为期17天的艺术盛事囊括了歌剧、音乐、舞蹈和戏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来参加。
宾夕法尼亚州理海谷(Lehigh Valley)的采矿业城镇,地处宾夕法尼亚州理海谷(Lehigh Valley)的理海河,项目与当地社区合作,创造“绿色城镇”,使新的城市生活成为伯利恒的旅游吸引力。巴尔的摩市旅游者络绎不绝参观巴尔的摩迷人的内向港口,这个港口曾经也是美国移民的第二输入港口;来自全球的旅游者参观波士顿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Boston),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Tower),通过城市旅游来体会这个国家的梦想。巴尔的摩(Baltimore)和波士顿(Boston) 等港口功能衰落型城市,通过复兴内城的城市旅游转向,通过开发城市滨水区旅游产品,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城市复兴中,城市旅游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英国的城市旅游
伦敦有魔幻的哈利波特,除了伦敦西区聚集的几百个博物馆、艺术画廊、大师真迹,伦敦东区的红砖巷Brick Lane呈现的丰富的街头文化,让我们更能感到这座城市的兼容并包的气度。从发展驱动模式看,伦敦着力资源驱动城市和旅游协调发展;从空间布局看,伦敦呈现为多节点型——点轴型;从空间布局看,伦敦以资源主导型定位延续历史文化名城。伦敦推行“创意伦敦”,协调从国家到伦敦市各个涉及文化发展的部门与机构,形成了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的合力机制,一举将伦敦打造成为“一个富含卓越性与创意的世界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伦敦借助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伦敦文化旅游的长足发展和伦敦城市文化的国际传播。政府的财政投入、私营企业和基金会募集资金,以及发行文化特种彩票筹集资金满足了打造旅游世界城市旅游的追求。伦敦的文化和旅游业为城市创造高达六分之一的就业机会,世界各国游客在伦敦旅游流连忘返,2017到访伦敦的入境游客平均停留7.3天。
英格兰北部城市布拉德福德,城市中的亚洲社区对城市文化起到重要影响并促进了城市旅游。20 世纪80年代晚期,亚洲美食主题假日的引入使当时处于高失业率状态的内城产生了18个餐馆和60种新工作;1997年布拉德福德节日为期2天,在其举行的大型露天音乐会展示现代亚洲音乐和舞蹈,吸引了许多年轻英籍亚裔,带来了175000位过夜游客。英国工业重镇曼彻斯特的北方好莱坞之旅是以诠释城市文化为内容的新产品,通过电影摄影的手段重塑了城市形象,诠释城市文化;滑铁卢的军事战役历史提高了滑铁卢的知名度,将滑铁卢塑造成一个神圣的、神秘的地方,更具吸引力的城市。英国铁桥峡谷地区、英国爱丁堡历史古镇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旅游
法兰西是一个浪漫的国家,音乐无处不在。火车站都摆放着一架钢琴,供等候的旅客打发时光。等候大厅俨然变成了演奏厅,让等候变得不再乏味,让手机变得不再唯一。罗马假日已经过去50多年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地奔向罗马,在许愿池、冰淇淋店感受到当初奥黛丽赫本公主和浪漫爱情邂逅的气息;哥本哈根、奥兰多等经济发达城市通过蒂沃丽花园、哈利波特主题公园、渔人码等创意旅游产品增强城市旅游产品吸引力,延伸了城市旅游产业链;荷兰老城市迪文特(Deventer)、卡培恩(Kampen)、任勒(Zwolle)、多雷奇(Dordrecht)并非传统的旅游城市,但由于其完善的城市内部系统、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对世界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芬兰东部城市约恩苏,1/3的居民每周2~3次游览城市近郊的森林用作娱乐,80%的居民至少每周一次游览城市森林,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感受冰天雪地与热火朝天相对比的芬兰浴;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北海道夕张市,通过旅游复兴衰退地区,增添城市生机,促进城市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让城市更美好!
亚洲的城市旅游
上海的城市旅游一直被世界乐道。作为一个非常有东方魅力的城市,同时也具有最完善的旅游服务,从近代开埠之后,吸引大批的西方游客在不降低舒适度的旅游去感受东方魅力。2017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旅游者873万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202万人次,外国人671万人次,另外还接待了1.1亿人次的国内访客。
东京是第一个亚洲的世界城市,东京的出行方便,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让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四通八达;人性化的精细旅游服包括括对残疾人旅行者、带小孩的妈妈旅游者带来了贴心的关怀和便利了;满街的自动贩卖机、车站的寄存柜,还有生活区域的自助洗衣店,让旅游者享受东方风情的旅游。从发展驱动模式看,东京立足观光立国驱动旅游和城市协调发展;从空间布局看,东京则为多核集中型;从空间布局看,东京为功能复合型定位模式打造具有活力与风格的世界都市。过去十年,东京的国际游客增长了2.7倍,2016年达到1300万人次,国内游客则突破了5亿人次。
《孤独的星球》这个月发布了“2019年全球十佳旅行城市”榜单,深圳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城市,且位居第二。在过去十年中,深圳发展不仅限制于转变为一座科技中心,中国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所在地,也是一座越来越有创意的城市和宜游宜居之都。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设计之都”,深圳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声誉、在产业创新及创意设计领域的成就,得到了高度认同,也待了数不清的国内外城市旅游的来访者。
世界其他的城市旅游
伯利兹城(洪都拉斯首都)通过营销玛雅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提升城市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推手。城市旅游收入用于继续的遗址科考和城市各方面的完善和发展。
秘鲁的库斯科市作为通往马丘比丘的主要关口,古代秘鲁土著印加人的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起源不同,但二者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库斯科市的优质旅游资源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其城市旅游的发展往往同化了城市边缘区域,带来迎合高消费的商业氛围和城市空间塑造。
巴西的约翰内斯堡城市旅游发展是伴随经济复兴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商务旅游是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亚部门,带来了城市的活力和商业振兴。
加拿大安大略和美国纽约州交界处,尼亚加拉瀑布两个边境城市的老商业区已经衰落。但随着美国以城市旅游导向的设施和服务被有意识的融入中心商业土地使用之后,纽约州的边境城市已形成明确的城市旅游商业区,让美加两国的游客互访,并促进了边境城市的发展和边境旅游的旺盛。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旅游也促进了城市滨水区的复兴。悉尼以其干净、友善与美食,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以及海滩最受游人欢迎。其是将旅游地点分成文化、环境、交通、饮食等10个标准因素后进行综合评分得出。
教训
任何事情都分两面,城市旅游休闲规划要同时考虑到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双重需求,城市旅游如果不进行相应的规划,城市旅游有可能就会变成“绝对的灾难”。同样,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也会让城市应接不暇。资料显示,1955年来英国旅游的游客数量是100万人,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一数字达1亿,增加了100倍,结果导致城市出现如道路拥挤、休闲设施不愉悦等问题。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出现了“过度旅游”现象,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感到愤怒,认为游客占据了太多城市空间,占用了太多城市资源,使得居民难以忍受,想要“夺回”自己的城市。
启示
城市旅游保证城市居民公平享受旅游休闲权利,是解决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质量问题,旅游休闲作为居民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权利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国内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角度,提高城市旅游休闲是解决我国新时代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与必要途径。
发达国家休闲发展历史长久、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经济基础雄厚、政府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完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社会大众居民享受平等的旅游休闲服务给予了较多关注和帮扶,值得我国城市学习和借鉴,并从基础环境、居民消费、产业结构等各维度挖掘我国城市旅游休闲,保证居民休闲的便利性和公平性。
城市旅游需满足: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文脉的延续,标志性的城市建筑,良好的地理位置。
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布置了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19条具体任务。旅游休闲在解决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质量问题,而一座城市是否懂得发展休闲则是对其文明程度的最终检验。城市旅游在城市塑造和城市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改善6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压力不断增长,因此,发展城市旅游推进全方位和高质量的城镇化,才能破解城镇化之谜。
旅游休闲环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它可以增加娱乐和休闲机会;其次,有益于亲近自然和提升健康水平;再次,能为社会互动和文化价值的分享提供机会。城市化是推动城市旅游休闲发展的主要力量。城市空间的再组织,加速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如旅游、购物、体育等。1870-1914年期间,布里斯托城市旅游休闲发展始终围绕着城市居民这一主体,并兼顾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其结果最终体现在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
旅游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增效的战略背景下,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旅游对城市建设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城市居民对休闲环境的需求,实际上是居民地方依恋和地方归属感的表征,旅游休闲基础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应该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贯彻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终使休闲成为增加人性化的一种诉求,成为城市的一种记忆,成为乡愁的寄托。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城市旅游休闲消费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所有的消费结构中,仅有旅游休闲消费与幸福呈显著相关。居民开展旅游、休闲、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健身和社会交往。城市居民的旅游休闲消费行为有发展成为居民共同的消费价值观的潜力。城市旅游在人均GDP达3000~5000美元阶段后,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为居民生活方式的调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休假制度不断完善,保证居民休闲目的、休闲消费行为得以实现的重要时间条件,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人的城市化”就是城市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过程,即城市居民生活旅游休闲化;静态看,“人的城市化”则是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生活的普及化或普遍化。在城市基础环境、居民消费、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旅游休闲的发展期,最终带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型、休闲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进行旅游休闲是为了满足自我发展和精神享受的需要,不同群体追求休闲生活是推进城市休闲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UNWTO—WTCF城市旅游绩效研究》从以下5方面评估城市旅游:一是目的地管理,使游客和当地居民都能够获益。二是经济层面,即城市旅游对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创造的就业岗位。三是社会和文化层面,即旅游产业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四是环境层面,即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五是科技和新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模式)。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城市旅游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都体现为是城市转型的关键力量,是解决城市拥挤、污染、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发展的永久性核心要素,甚至是将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繁荣的一个关键因素。城市旅游让世界更美好
我国过去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突出以生产制造功能为核心的发展特征,向新型城镇化后工业时期凸显以优化居民生活服务功能为核心的转变,顺应了当今社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发展潮流。新时代当前,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城市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都市区,成为时代主流。
进入新时代,在文化振兴的旗帜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旅游+”的时代,“旅游+城镇化” “文化+城镇化”“文化+城市”“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城镇化”“文化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展示了光怪陆离的变幻色彩,也组成了不同的组合,展现无尽的魅力。例如文化旅游在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吸引游客“为一部剧,赴一座城”。《我和你的倾城时光》带热武汉旅游热度;《那年花开月正圆》带火低调的古城泾阳;电视剧《都挺好》掀起了新一轮的苏州旅游热。将城市的魅力和影视剧的影响力结合,为影视剧的传播以及城市旅游宣传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因此,我们发展城市旅游,应该把旅游纳入城市总体形象和发展目标的构建之中,把旅游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持续不懈地抓,破解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城市旅游应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等于要把全市建成一个大景区;城市旅游应强调文旅融合,强调增强跨界融合趋势。城市旅游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结合的旅游亮点;城市旅游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协调,使政府的引导到位,又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是确保城市旅游业沿着健康轨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旅游发展是政策和市场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组织与自发相互作用的过程;交通区位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配套设施、环境建设是根本保障,旅游资源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旅游者体验的多样化趋势、科技进步,使城市通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发展多类型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可能。改善环境、创造氛围:旅游是城市综合文明素质的集中体现,要从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加强市民精神文明教育,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热播影视剧带火城市旅游
[2]高舜礼.城市旅游进入发展新阶段 应围绕这5点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凤凰网旅游.2018-10-10
[3]蓝皮书:2015年北京城市文化发展总体实力全国居首.中国旅游新闻网.2016-05-25
[4] 为何一些城市开始“反游客”:都市旅游变得更扰民.中国旅游新闻网.2015-08-20
[5]颜昊.香港旅游业重拾增长动力 拟打造国际城市旅游枢纽.新华网.2017-12-25
[6]夏瑾.城市旅游将成全球经济引擎.《中国青年报》.2017-11-30
[7]张力.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启新局面.《中国文化报》.2019-04-20
[8]胡晓苒.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巅峰智业.2013-01-18
[9]张尼.中国哪些城市旅游花费高?上海、无锡、深圳居前三.中国新闻网.2017-01-18
[10]于帆.热播影视剧带火城市旅游.中国文化报.2019-05-14
[11]伍策 韩加君.宋宇:把握世界城市发展趋势 提升城市旅游品牌.中国网. 2018-09-07
[12]倪伟龄.冯燕代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产业.中国经济网.2017-03-06
[13]戴斌:世界文化地标与都市旅游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专栏.2018-11-23
[14]熊运浪.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实践与思考.江西日报.2017-06-13
[15]李晓红.区域中心城市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经济新闻网.2019-02-26
[16]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召开《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题研讨会.北京市旅管委研究室.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