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助推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博雅方略相继完成了《大同市云州区田园综合体三年规划》、《南迳芳香特色小镇系列规划》、《营口市田园综合体策划与概念规划》等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乡村田园规划项目,以文旅为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本期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南滩夏雪·陌上稻香——营口市田园综合体策划与概念规划”案例解析。
营口市是辽宁省地级市,地处辽东半岛中枢,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北方三大盐场之一。所产精制海盐品质上乘,广受消费者喜爱。
项目地位于营口市沿海新区柳树镇东大平山村东南侧,原为营口盐业集团使用的工矿用地,项目占地15000亩。在盐碱地治理及生态修复的大背景下,本次规划的核心任务就是项目地块的土地整理和功能提升。以项目地建成田园综合体的最佳承载地为引领,重点推进盐碱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工程,从区域战略层面出发,融合现代农业、文旅休闲、配套服务的提升与发展,推动项目地多元化发展,带动机场周边配套提升,总体驱动区域生态与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总体要求
要深层挖掘出乡村特色资源,提倡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等科学理念,以项目地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盐文化及盐产业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休闲方式为脉络,以区域地块功能提升为配套,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进行综合开发。
1、 构建现代化生态示范基地
2、 加强周边及上下游各方合作力度
3、 注重产业模式整合升级
项目定位
在营口市盐碱地治理及生态修复的大背景下,项目地以“南滩夏雪·陌上稻香”为总体形象,建设营口盐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重点推进盐碱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带动机场周边配套提升,探索一条生态治理与文化休闲融合发展的示范之路。建成——
国家AAAA级景区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北方盐碱地复垦创新示范区
省级现代化农业生态示范区
核心思路
01
创意突破
1、文化赋形——文化IP引爆
提取项目地的盐文化作为主线,以盐碱地、盐田、营口十景“南滩夏雪”等为核心元素,依托2300年的文化积淀,凸显北方三大盐厂之一的行业地位,联动中国盐业的文化资源,通过景观塑造、项目融合、体验融入等方式,提升项目特色,彰显地域文化,丰富项目体验,打造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文化IP品牌,形成盐文化旅游IP品牌。
并进一步深挖文化底蕴,以盐文化为核心,提取盐场、盐体的形态元素,融合满族文化特有的“格格”,打造项目地文化IP新形象:盐格格。
“盐格格”的表情系列
2、业态升级——服务核心塑造
以旅游业传统六要素整合新六要素进行整合升级,以十二大要素完善项目地产业延伸和拓展,促成项目地业态升级,为游客提供功能更全、品质更高的休闲服务。
服务要素延伸与拓展
3、 产业融合——产业模式创新
以高效种养为基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效种养,依托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农业复垦,以水稻种养殖、创意农业和设施农业为核心,配合耐碱植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设盐碱地农业产业园区。科创生产,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种植,进行盐碱地植物的科技研发、农业加工和产业孵化功能,提升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和农业附加值。文创经济,融入文化特色,增加服务配套功能,延展“农业+”、“旅游+”等模式,以文化体验、庄园集群和大地景观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创新发展体系
02
发展路径
1、 推进第四代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为引领
依托项目地发展基础,推进“文旅IP+科技农业+田园社区”的核心功能及配套服务发展,创新第四代田园综合体的形成与建设,引领区域生态文旅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第四代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2、 推进“11355”发展思路体系
依托项目地开发建设第四代田园综合体的目标,以生态环保建设为基底,推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高效益的田园综合体。
“11355”发展思路体系图
3、 推进“1+2+2+4+4”产品开发体系
依托项目地文化底蕴及休闲农业资源,推进盐文化的文化植入与贯穿,落实重点观光、休闲、体验、研学、游乐、康养等功能建设,形成“1+2+2+4+4”产品开发体系。
“1+2+2+4+4”产品开发体系图
03
建设途径
以“金木水火土”五大产品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推进项目地主题式开发与重点项目建设措施。
1、金:产业突出“稻”的主题
以水稻种植、稻田蟹养殖为核心,推进稻田大地景观、稻蟹庄园项目建设,融合一二三产,形成一条完整的“稻”文化与休闲农业产业链。
主打两大品牌:景观品牌——盐田金稻;美食品牌——稻田金蟹。
促进三产融合:一产提供原料,二产进行生产加工,两者促成三产,三产反哺一二产,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
2、木:游憩突出“游”的主题
项目地以木质栈道搭建平台,贯穿项目地区域南北游憩步道系统,承载多样功能,重点打造盐文化走廊、稻香水榭等项目。
打造遍布全区域的木栈道体系:以栈道做游步道,规划覆盖全域的木栈道体系。以栈道做平台,承载餐饮、娱乐、体验、观光、度假等多样化功能。以栈道做景观,融入文化元素,促进项目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3、水:景观突出“水”的主题
项目地水系贯穿全域,以盐湖为承载,增添灵动生气,以水营造景观、游憩项目,发展盐池奇幻乐园等水上娱乐、冰上运动等项目,丰富冬季旅游,引燃水上旅游热情。
两大体系构成项目地整体的水系布置:水道灌溉体系;盐道排盐沟体系。
4、火:文化突出“盐”的主题
项目地的盐文化是营口的特色文化。盐文化以煮盐为开端,逐渐发展为熬制、晒盐等。盐的发展离不开火元素,以盐文化铸就核心节点,铸就营口特有的热烈体验。以盐文化赋形,以盐格格文化体验园项目建设为基础,融合文化元素,丰富体验功能。
景观融入:以“盐晶体、南滩夏雪”两大理念,融入景观、场地设计,体现文化元素。
项目设置:打造“盐文化”相关项目,通过业态重塑特色,展现营口盐文化。
体验升级:增加制盐、品盐、科普等相关体验项目,让游客融入项目中,丰富体验感。
5、土:科创突出“农”的主题
项目地以农业科技创意园项目建设为基础,联动农事耕作体验园、国家级研发中心、新品试验基地等建设,集农事体验、农业研发、科普、实践于一体,建设现代化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以盐碱地的复垦为主题,主要从改善土壤、培育新品种、研发新科技等方面,实现对盐碱地的再次利用。
依托现状资源基础,打造集研发、实践为一体的科创研发基地。增加农事体验活动,进一步发展参观学习、生态科普类项目,赋予项目地旅游功能。
分区建设
01
规划理念
营口是我国北方三大盐场之一,是辽宁省最大的盐场。项目地距营口东部盐场仅8km,悠久的制盐历史为项目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灵魂。从丰富多彩的“盐”形态中,寻找最能代表“盐”的形态特征,以晶体结构的多边形模式构成了“盐”最纯粹的几何美学。
营口田园综合体以盐文化展示体验为核心,以晶体结构的多边形代表盐的特色形态,构成方案的特色亮点,加上农田基底、木栈道串联,点、线、面相结合,共同形成整个规划方案的结构骨架。
项目区域格局构想与空间发展理念
02
功能分区
1、总体形成“一带五区,双心联动”的空间结构
通过木栈景观道串联各功能板块,总体形成“一带五区,双心联动”的空间结构。
一带:游憩景观带
双心:配套服务核心、田园休闲核心
五分区:田园休闲服务区、文创产业配套区、盐文化体验区、稻田艺术观光区、生态科普试验区。
项目区域空间布局结构图
2、构建五大功能板块,引领项目与产业铺开
项目区域五大功能分区
3、全力推进生态文旅项目建设,形成区块发展格局
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项目鸟瞰图
03
重点项目策划
项目体系图
1、盐格格文化体验园
保留部分盐田,发掘营口地区的盐文化,以营口地区晒盐、制盐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构筑木栈道等形式打造以盐知识普及、盐文化传承、盐项目体验为主的文化体验园。
2、盐池奇幻乐园
打造集健康性、新颖性、时尚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彰显盐文化与水稻种植特色的综合性水上乐园。
3、稻田大地景观
以水稻作为载体,进行大地景观营造,游客在飞机上便可俯瞰壮阔的稻田风景画,该地区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同时也将成为营口的形象展示窗口。利用不同水稻品种进行稻田图案创作,保障各季节景观图案变化。形成营口形象地标,田园会客大厅。
4、稻乡水榭
构筑与稻田之上,集餐饮、休闲、田园游乐等多种功能的水榭亭台。
5、农业科技创新园
以自然生态修复为基础、农垦科技研发展示为核心,集研发展示、农业示范、农事体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农业科技创新体验园。
统筹实施
01
分期开发
以农为基,多业融合,分区发展,逐步推进,保障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科学合理、平稳有序。
一期(2019.1-2019.12)
开展盐碱地农业种植、复垦工作,进行水稻、花田等耐碱作物种植,进行部分大地景观及花田景观营造工作,为项目地发展奠定良好产业基础。同时开展部分休闲、餐饮项目建设。
二期(2020.1-2021.12)
在一期建设及作物种植的基础上,探索盐碱地复垦的治理模式。加强模式,稻田种植向南部区域拓展,增加农产品展销、农业休闲、农业科研等项目的建设。
三期(2022.1-2023.12)
延长主导产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与工业、旅游业结合,实现三产融合、综合发展。有选择的将周边村庄纳入发展发展建设范围,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02
启动运营
政府以特许经营及补贴支持、少部分资金入股,企业以资金、管理、技术入股,周边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的合作开发与运营模式。
展望建议
促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对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速城乡一体化脚步、促进农业农村实现历史性变革具备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核心是提供了一个机制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新支点、新模式、新动力。近些年,国家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政策脚步显著加速,不但出台了有关试点政策,还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补助措施和指导意见。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田园综合体建设浪潮。展望未来,进一步推进营口田园综合体发展,提出一些提升建议:
(一) 注重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了悠久璀璨的农耕文化,为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提供了适宜土壤。优秀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积极传承和发展包括农耕技艺、乡约民俗、餐饮服饰、传统民居等在内的优秀农耕文化,将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
(二) 坚持坚守和回归
坚守生态文明底限,贯彻“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出产业、山水、田园、民居等潜在优质资源,回归田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体现综合竞争力。
(三) 推进联合与聚焦
与新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绿色生态打造出结合起来,聚焦休闲农业产业基础,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和田园综合体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与乡、农与工、生产生活绿色生态、传统与现代在田园综合体中相得益彰。
(四) 激发活力与影响
将产业生产、自然生态、农家生活变成农事体验产品,以达到人与自然互动融合。确定文化与休闲农业主题,持续发力,打造全年体系活动,月月有活动,天天有精彩,通过节庆活动引爆,以快速聚集人气。大规模引流形成圈层概念,打造、推广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主题IP,让全社会都关注、都了解,针对目标客群进行功能性营销,推进政府、村民、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合力,提高品牌高度和影响力。
(五) 提升效率与效益
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建成一个以休闲农业为核心,集自然生态、规划建设、健康疗养、旅游度假、农产品定制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多功能田园综合体,打造诗意栖居理想地、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
注:内容来源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