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c

ase案例成果

陵水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新样板)

 

2013年三亚联合琼南万宁、五指山、东方、陵水、保亭、乐东6市县,正式结成“大三亚旅游圈”,从此资源共享、抱团作战。陵水黎族自治县紧邻三亚,作为“大三亚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亚游客分流的主要目的地。陵水黎族自治县要实现与“大三亚旅游圈”其他县市的差异化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一、项目背景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是海南岛东部沿海地区唯一的一个黎族自治县,黎苗风情浓郁,是“海南岛中线民俗风情文化体验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陵水黎族自治县拥有多样的地质地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和多元的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景观美感度和充足的景观信息量。南湾猴岛、椰子岛等热带滨海资源,吊罗山森林公园、南湾岭自然保护区等热带动植物资源,陵水河、英州河、香水溪、竹利水库等水域资源,枫果山瀑布、大里瀑布等瀑布资源,构成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画卷;大港村新石器遗址、梯村水利、尽尾古村等文化遗存,吊罗山度假村、乡村童年、光坡圣女果采摘园、新村花镇三角梅基地等休闲度假区,新村港、水口港等港口码头,陵水酸粉、黄帝椒、珍珠、苗绣黎锦等特色产品,黎族“三月三”、苗族服饰、疍家调等民间习俗,形成了绚丽的人文资源宝藏。

二、核心问题

1、乡村旅游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陵水黎族自治县亦未形成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仍停留在景点观光和旅游地产等旅游产品上,乡村旅游商品、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乡村旅游产业链亟待发展。

2、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理念滞后

乡村旅游资源点多数仍处于未开发或建设中状态,而已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点如吊罗山森林公园、光坡圣女果采摘园、新村港疍家渔村等,仍保持着松散式管理,缺失专业化管理和统一化管理,限制了陵水乡村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

3、乡村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缓慢

不论是针对旅游产业传统六大要素“吃住行游娱购”,还是新六大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各环节均相对松散、脱节,外来游客多仍停留在景点观光的不过夜旅游状态,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低。

三、主要思路

以乡村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以疍家文化为核心,以黎苗民俗文化为特色,将陵水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域旅游的“主战场”、陵水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全省乡村度假的新标杆、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新亮点,国际一流热带乡村滨海休闲度假胜地。
为了改变陵水县旅游发展被东环高铁、海南环岛高速公路空间阻隔的态势,实现“蓝绿互动”、“山海互通”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通过“节点集聚、廊带牵引、网络发展”的乡村旅游空间组织,形成“三核二片,二带一廊”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空间结构图

四、旅游产品构建

采用资源-市场-产品(RMP)的设计思路,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定位,将陵水县乡村旅游产品分成5大类,并对其进行规划。

1、重点建设乡村度假产品。依托陵水田园风光、温泉资源、热带雨林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接陵水乡村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乡村度假产品。可以开发的乡村旅游业态有:乡村民宿、乡村庄园、乡村酒店、乡村会所以及洋家乐等。

2、特色发展乡村民俗文化产品。依托陵水疍家文化、黎苗文化、红色文化等,对接陵水乡村民俗文化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乡村民俗文化产品。可开发的乡村旅游业态有:文化创意农园、乡村博物馆、乡村艺术村等。

3、精细打造乡村科教产品。依托南繁育种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科技资源,对接陵水乡村科教产品市场需求,精心细致打造乡村科学教育产品。可开发的乡村旅游业态有: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农业种子博物馆等。

4、有序开发乡村观光产品。依托大量的圣女果种植基地、芒果园、槟榔园、花卉基地、三角梅基地等,对接陵水乡村观光产品市场需求,有序推进乡村观光产品发展。可开发的乡村旅游业态有:国家农业公园、市民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

5、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品。依托珍珠养殖场、陵水和牛养殖基地,芒果园、鱼类养殖场等,对接陵水乡村休闲产品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品。可开发的乡村旅游业态有:休闲农场、休闲养殖场、乡村营地、乡村运动公园、乡村公园等。

 

五、产业融合规划

1、与大农业融合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旅因农附”的发展模式,陵水圣女果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涯之果”芒果、“鲁宏”荔枝获得海南省著名商标。因此,可利用圣女果、芒果、龙眼、荔枝、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展开农业旅游休闲采摘、体验等活动。另外,从单一的养殖业转型为休闲、观赏、体验性乡村养殖业,可设置一些家庭农业体验型养殖场,科普教育养殖场等。
采用“农为旅种”的发展模式,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可适当引入知名花卉的种植,以莲花、兰花为主设计主题公园,种植三角梅、紫茉莉、玫瑰等作为观赏性旅游吸引物。
采用“农旅合一”的发展模式,从单纯的渔业生产向休闲旅游业、服务业和科普教育基地融为一体的都市型渔业发展,定期举办与渔业有关的活动、赛事,加大乡村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二是农业设施旅游化。首先,完善乡村道路系统,增强可进入性。主要包括乡村道路的网络化建设,实施“村村通”旅游交通工程;在交通节点处,加强乡村标示标牌的建设,设置自行车自助亭。其次,农业水利设施的旅游化改造,水坝、水渠等可以植入旅游要素,实现设施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最后,特殊农业设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如气象基础设施等。

三是延长整体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种植园区、花卉基、渔业基地可以设置加工区,将水果、海鲜等初级产品进行加工,以便于搬运和储存。比如将水果烘干成水果干,或对刚采摘的水果进行包装。设置农村淘宝店,将产品信息在网上实时发布,避免市场信息不对称。展开快递服务,以便将游客所需要的旅游商品邮寄托运,减少游客的负担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2、与文化产业融合

一是资源融合。将文化产业资源作为乡村旅游吸引物进行开发,活化文化资源。建造以黎苗为特色或疍家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文化创意主题公园;或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影视基地、动漫产业园、网络园区、创意设计园区等文化产品,使其景点化。同时,依托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如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与电子商务、影视作品、新闻出版、节庆会展相结合,通过重组形成新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以乡村文化创意体验活动或项目为表现形式,打造出全新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形态。如,以疍家鱼排为背景,打造大型海上吉普赛人的实景演出活动。并拍摄疍家文化专题纪录片,大力宣传乡村文化旅游。

二是市场融合。旅游业市场特征与部分文化产品有相似之处,需要异地性和同时性。因此,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可以共同打造市场,把这块蛋糕做大,实现“文旅双链”。陵水县乡村旅游国内市场定位主要是海口、三亚常驻居民、陵水县城镇人口,以及岛外的度假游客。因此,在打造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这些人类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品位,真是实现“文因旅兴”。

三是功能融合。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都有交流、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因此,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要相互渗透、延伸、重组,形成“文旅一体化”,而不是“文旅两张皮”,各干各的,形成不了合力。在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时候,要把文化的元素融合进来,深入挖掘疍家民俗文化和现代农耕文化,将民俗文化中民间传统工艺、农耕景观、乡村饮食、服饰、建筑、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农民生活中的婚俗、节庆、娱乐竞技等事项贯穿乡村旅游之中,让游客能真切感受到旅游灵魂的存在。发展文化产品的同时,植入旅游的要素,让文化产品可看、可赏、可玩、可游,扩大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与养老产业融合

一是乡村旅游与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互动。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集聚了一定规模的养老设施和老年人,给乡村旅游点输送客源;而乡村旅游点供给旅游服务产品和服务,提供观光、休闲和游憩空间,满足老年游客的旅游需求。使老年人在户外亲近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二是打造乡村度假养老目的地。老年游客旅游动机是怀旧和求美,现阶段的老人大多数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乡村有“家乡”、“故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养老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是人与地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小区、乡村混和旅游养老公寓、乡村旅游养老院、乡村宅院养老旅游等乡村养老新模式。在乡村地区进行医疗、财政等保障体制改革及医疗、文娱配套设施跟进。老年游客可以选择做花农、菜农、果农,搞畜养等,满足对“老有所为”生活的需要,通过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健康体魄,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单纯娱乐更有意义,真正给老人一个可以颐养天年的理想居住地。

上一篇:阿勒泰市中心城区克兰河沿岸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列表 下一篇:(巴马)巴盘屯“美丽乡村”国际长寿旅游村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