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质公园是自然生态与文旅休闲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极度适应当代旅游者回归自然、回归生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为游客展现了雄伟壮丽的美丽风景,因此,越来越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并受到了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
7月7日,湖南湘西、甘肃张掖两处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作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的规划编制单位,博雅方略项目团队深深见证了湘西自然生态的雄壮和美好,并为湘西大文旅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以此为契机,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教授应邀接受中国旅游报采访,针对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提出建议。
原文标题:地质保护与旅游发展共生共荣
7月7日,湖南湘西、甘肃张掖两处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升至41处,超过全球161处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
2017年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申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全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州委、州政府编制了《拟建湘西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7—2030)》,组建了湘西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有序推进湘西地质公园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地质公园引进华夏投资集团整体打造芙蓉镇·红石林旅游度假区,推出了《花开芙蓉》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产品,2019年旺季时段每天吸引上万人欣赏;矮寨奇观景区的悬崖玻璃栈道、《山风鼓韵》演艺等备受游客青睐。2019年,公园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
张掖地质公园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三个景区,以及九个泉野外科考区组成。近年来,张掖地质公园管理局坚持“以乡村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主题,以文化为内涵”的发展原则,发动群众改造破旧农房、美化亮化环境,共同建设特色村寨,倪家营镇梨园新村、丹霞七彩镇、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等纷纷亮相,往日的破旧村庄变成“乡村旅游驿站”。2019年,张掖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精品民宿、客栈共接待住宿游客46.6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张掖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祝鹏先说:“张掖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全市上下形成了资源整合理念、旅游精品意识、品牌战略眼光,使张掖旅游产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13年以来,仁化县大力发展“丹霞仁家”农家乐品牌,制定“丹霞仁家”星级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星级农家乐给予奖励,目前,山下有农家乐床位约1万个。丹霞山管委会副主任陈昉说,丹霞山目前正全力推进科研科普品牌建设,致力于把地质公园变为学校,让农民担任研学导师,以科研推动研学游发展。“走进丹霞山,就像走进一个自然课堂。”
世界地质公园作为一种资源利用方式,需要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与解决群众就业、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等多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殿廷表示,统筹做好旅游规划和地质公园保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第一,避免盲目开发,地质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公园,地质遗迹极易遭到破坏,且不可恢复,要对这些地质资源依法保护,并编制专门保护规划;第二,避免“被动”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利用,并通过利用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的作用;第三,有限利用、有序利用、创新利用,拒绝假造遗迹,但可以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来再现和演示地质遗迹及其变化过程,采用实验室的手段来展示地质遗迹也未尝不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认为,世界地质公园已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利用世界地质公园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需要破除门票依赖思想,积极丰富景区资源利用方式,加强旅游消费设施建设,做好分类分层的市场开发,积极吸收当地居民在景区内就业;另一方面,要以景区为核心,合理配置,改造提升产业链,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配套,“面子”和“里子”相互协调、“硬设施”和“软服务”相互配合、“景区内”和“景区外”相互促进,从而形成综合业态聚集。
注:素材来源中国旅游报,内容有删减,转载仅为交流学习,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