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一到来之际,各地红色展馆、红色景区等迎来了大量前来重温革命历史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紧抓这一契机,引导业界以自身特色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甘肃、河北、湖南等全国各地充分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多种多样的红色旅游产品,并加入VR/AR等科技化智能体验手段,拓展红色旅游业态。
深挖红色资源
七一前夕,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110多名党员干部来到兰州烈士陵园,参加“庆七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参观了兰州战役纪念馆、红军照耀中国馆,一边聆听关于兰州解放战役事迹的讲解,一边观看历史照片和实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
河北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近日开展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故事进校园系列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小分队走进多所学校,向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福建省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赴龙岩古田深切缅怀革命先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认真听取讲解,共同缅怀当年的峥嵘岁月,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各地党员干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也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不少红色景区迎来了客流高峰。近年来各地对红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创新保护和利用,取得积极成效。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宁夏六盘山被誉为“曙光之山”“胜利之山”,是宁夏红色旅游的代表。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周介绍,为吸引更多游客,六盘山景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发推出“走一次长征路,读一遍长征史,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首红歌,听一堂党课,吃一顿红军餐”“六个一”主题活动。
甘肃省会宁县近年来依托“红军会宁会师”相关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增加了游客体验项目,通过现场体验加深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江西拥有种类齐全的革命文物,包括遍布各地的旧居、遗迹等,以及丰富多样的革命历史、文献、故事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充分挖掘,江西打造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共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个、5A级红色旅游景区3个,年游客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景区7个。
活化红色故事
除了以自身特色为基础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各地还利用多种新技术、新形式、新渠道让红色基因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下去。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98周年,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日前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组织拍摄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宣传片。拍摄现场,熟悉的旋律、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主会场活动上,福州推出了“坊巷春晓——福建革命历史述略展”,VR互动展示区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松毛岭战役”,感悟革命先辈爱国情怀。
江西很多文博单位近年来积极采用VR、AR等新技术讲述红色故事。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设智慧博物馆、智慧旅游景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设了井冈山精神网络课堂,并建成VR展馆。
传承红色基因
不少红色旅游资源禀赋高、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紧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和途径。
近年来,湖南韶山通过体制机制融合,推动当地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深推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如以韶河、银田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代表,形成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韶山非遗博览园等为代表,形成了“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模式等。据统计,2018年,韶山接待游客2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5亿元。
近年来,宁夏不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域统筹、全域布局。现在,永宁县、盐池县、同心县、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已经形成了“三条红色战史线,四个红色文化片区,六大红色经典景区”红色旅游资源格局。
注:部分素材来源红色旅游报2019年7月1日第3版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