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年前就讲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徒步运动将这四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与自然地对话中健康体魄,舒缓神经,陶冶情操,培养自信和乐观精神。“后疫期”的徒步使得人们将更加向往绿水青山承载的美好生活幸福感。
徒步(Hike):亦称远足、行山或健行,是出于徒步者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主动性的步行和休闲运动方式。从运动方式上来讲,徒步指有目的的在城市、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也是户外运动中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短距离徒步活动相对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如果是长距离徒步应具备较好的户外知识技巧及装备,常被认为是休闲运动。而长距离徒步,有着极大强度和体力要求,挑战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极限运动的一种,有着广泛的参与基础。
广义上,“徒步”一词既是相对于乘车、乘马而言,又是相对于跑、疾走而言,它泛指一切步行的行为。狭义的“徒步”一般专指“徒步运动”。“徒步”,同地把它当成茶余饭后休闲的一种随意活动;远足亦称作徒步或健行,可理解为“长途步行运动”,也包含“翻山越岭的长途步行”,多数是在城郊和乡村间进行;“徒步”与“远足”都釆用步行,但远足更强调“长途”,强调出行距离的远近,而“徒步”的目的性和运动性更强。徒步活动可在自然或半自然环境下进行,如城市、乡村、山林、草原、高原、沙漠、雪原、溪流、峡谷、海滨等。
徒步旅游:经常被认为是最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活动,指沿着山间小径行走,旅游者边走、边游、边看,不受时间或季节限制,从容不迫,自由自在,徒步旅行线路可长可短。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China Volkssport Association,简称CVA)关于更丰富的解释:徒步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徒步为主要旅行方式的一种旅游形态。即旅游者具有明确的旅游意识,用行走的方式在走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获得强烈的旅游体验。
“徒步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的新延伸。与传统旅游比,旅游者具有更加明确的旅游意识,旅游行程可弹性变化。由于徒步旅游的高参与性和简单易行,旅游者不仅能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中获得强烈的旅游体验,而且作为一种体育健身的方式,能有效地增强旅游者的体质,锤炼旅游者的意志。
户外运动(Outdoor Sport或Outdoor Recreation)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亲近自然、走向自然的方式之一。户外运动是以走出家门、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贴近大自然为特征的运动。户外运动已经发展为大众化的休闲行为。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对户外运动下的定义是:“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伴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群”。
步道:步道是指的是绿色景观线路,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
休闲旅游步道是指位于山岳、海岸、郊野或城区园林中,经过审慎勘察,规划设计建造的国民徒步休闲体验廊道,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户外休闲游憩为主要形式,融交通通达、徒步观光、散步健身、生态教育和娱乐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户外休闲产品形态。
国家步道:国家步道是指跨越国家典型自然特征地,以及各类遗产地的长跨度、高等级的步道,是由国家或国家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国家步道是通过徒步、骑行、骑马、划船、滑雪等方式向世界展示能够代表国家形象与特征的风景、文化、历史风貌的步道。各国对国家步道的基本的共识是指跨越国家典型自然特征地,如高山、峡谷、河流、森林、沼泽、沙漠或草原,以及各类遗产地的长跨度、高等级的步道,并由国家或国家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
国家森林步道指位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度长,具有自然与风景、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代表性,跨越众多名山大川、典型植被类型或生态类型的一系列线性通道网络。
徒步运动在国外有悠久历史,并有最广泛的群体参与,其主要原因是建设了发达的国家步道系统。
“徒”“步”在古文献中最初都是单用,“徒”最初表步行,一般相对于车、骑而言,而“步”表步行则多是相对于“走(跑)”而言的。随着语言的发展,“徒步”结合使用代指平民。从近代开始,重新被用来专指步行。英语中徒步一般译为Hiking,也译为Trekking,区别是Hiking 较偏重运动,而Trekking则更偏重旅游观光和休闲。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美国,徒步一般叫作也经常译为远足、徒步旅行,在英澳被称为艰苦践涉。在澳大利亚这种形式的徒步背包或丛林行走背包也叫作bushwalking。
现代城市的拥挤喧嚣、竞争激烈,机械化的惯性生活方式使人们渴望接触外部自然,摆脱常态,是徒步活动的主要动机。从体验上来讲,徒步更多是为了体验环境,享受徒步过程的乐趣。徒步运动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人类体验活动,其终极目的是主张一种自然条件下身体和心理的舒适体验。徒步者体验获取的多寡受其参与程度制约,通常情况下,参与程度越高,越能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徒步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一般徒步空间分三种:一是人文空间,如老建筑街区、历史遗迹、传统文化等,空间徒步者在徒步过程中主要的体验内容为人文特色氛围;二是自然风景空间,主要体验内容为自然环境,如森林公园、林荫步道、河畔湿地等,给人们回归自然的体验;三是两种空间结合,在自然中穿插人文要素形成混合空间,如修剪成几何形态的植物、自然公园中的雕塑等,城市徒步空间既包含自然空间也包含人文空间,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体验。
国际上对徒步的难度与距离的关系阐释如下表所示:
图一:国际步行难度分级系统
徒步的分类:按参与动机和目的划分大致可分为探险挑战型和休闲娱乐型;徒步过程中人与自然的联系程度,可分为全自然徒步和半自然徒步;按徒步线路所在地理环境可以划分为山地徒步、城市徒步、公路徒步、高原徒步、沙漠徒步、海滨徒步等;按徒步运动的专业性来划分,可分为大众休闲徒步运动和专业徒步运动;按照徒步旅游线路所在地理环境可以划分为山野徒步旅游(M-)、城市徒步旅游(C-)、山地公路徒步旅游(MC-)等;按徒步旅游资源并结合线路形式分为:自然类休闲徒步旅游、人文类徒步旅游线路和特殊综合类徒步旅游线路;从行走距离上来讲,徒步包括短距离和长距离两类。
为参与个体提供判断自己的徒步行为的标准,通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时间、经济花费及体力、技术要求和危险、挑战程度的不同,将徒步运动划分为硬型徒步运动和软型徒步运动。这种划分是合理区别徒步人群、指导徒步者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开展徒步运动的很好的分类工具。
徒步运动从现代城市生活中破苗而出,现代徒步运动呈现更加便利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活动空间也慢慢扩展到一些半自然场所,如城市公路、绿道、公园等。徒步理念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徒步则为体验城市独特的文化传统及民俗风情,历史古迹会给徒步者回想,现代建筑则会给徒步者感慨,让徒步者更容易理解生活。
“回归自然”依然是徒步运功的最大魅力所在。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同时,徒步使人类因“爱自然”而“护自然”,有助于提髙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这种“自然”体验不但对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有这种体验的人会更热爱自然,而放弃对自然的掠夺。
徒步是自然人性的一种回归和外显,体现了人们对呆板单一生活的反叛,及对生活真谛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真正的徒步者,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绝对拥趸者和实践者。
徒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断适应着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以便更好的为人所用。徒步的产生、发展完成了“生存方式一运动方式一环保方式一生 活方式” 四层次的转变,其功能、目的也随着内涵的丰富而偏移,由满足交通需要、满足个人生理和心理需要向满足社会需要过渡。
19世纪,英国中部旅游业开发出像曼彻斯特高山区、阿尔卑斯山这种高山旅游胜地,徒步运动最早便起源于这种户外登山活动。1857年,世界上最早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德国诞生,这个以登山、徒步为主要运动项目的民间组织是现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雏形。荷兰是有组织的徒步运动的发源地,第一次由组织的徒步活动可以追溯到1893年。“徒步运动”这个词语最早是用来指19世纪60年代在尼泊尔的远足旅行, 从那以后徒步旅行就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了起来。国外20世纪80年代流行一时的“城市暴走”也是徒步运动的直接表现。
现代意义的徒步运动最早源自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种流行的徒步健身方式,己有一百多年历史。现代徒步运动的大众化发展,是伴随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技术手段的革新和后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等因素密切相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人重新回归山野,返璞归真,用特立独行的运动和旅行方式追求独特体验与最佳价值的体现,这种活动也逐渐向世界各个地区延伸。
世界上,世界上最著名的徒步组织有1968年成立的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nternationaler Volkssportverband 简称IVV,和1987年成立的国际徒步联盟联盟——IML Walking Association,简称IML。IVV最初主要由德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及奥地利四国俱乐部组成。截至2012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会员国53个,会员俱乐部6000多个,会员近2亿;“Nos lungat Ambulare”是国际徒步联盟的官方口号,意为“愿徒步拉近你我”;1909年开始的荷兰奈梅亨徒步大会,截至2012年,拥有会员国(城市)22个。徒步NGO倡导和鼓励人们热爱自然、贴近自然,通过非竞争性的户外运动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徒步很受人们欢迎,已成为民众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尤其在联邦德国,“弗尔克斯徒步旅行”(德语“弗尔克斯”意即“人民、国民”)几乎成为全民性活动。据统计1968年全国有2.4万人徒步,到1977年剧增至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9以上。这种群众性徒步通常始于周末,距离10公里至40公里不等,速度自行掌握;有的还利用假日进行长途徒步旅游,如到风景幽美的阿尔卑斯山,甚至到达丹麦、卢森堡等邻近国家的名胜古迹或乡村城镇。目前此种旅游方式已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据德国登山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约有3700万德国人定期地参加徒步运动,近总人口的一半;日本有3000万徒步人口,在北美洲8000万人参加徒步运动。新西兰政府设立了1.02亿新元的旅游基础设施基金,并向自然资源保保护区、徒步线路新增拨款7600万新西兰元,用于升级和改善旅游设施。
徒步市场产业链完备,呈现与旅游市场亿渐融合的态势。徒步运动是一种久盛衰的户外休闲方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分别形成了徒步运动用品销售市场和徒步运动服务市场两个市场,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徒步运动产业链,在政府的扶持下进行市场化运营,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徒步运动作为一种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旅游消费方式的创新,徒步运动可能对旅游市场造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更多的是两者之间的融合。一个跨越体育和旅游的中间产业—体育旅游产业,逐渐崛起并形成了可观的市场规模。
徒步运动在国外有悠久历史,并有最广泛的群体参与,其主要原因是建设了发达的国家步道系统。从19世纪的美国开始,经第一次自然资源保护运动、保留主义与保护主义之争、城市环境运动,正式确立了美国国家森林体系,并以立法关注自然荒野,而在欧洲,以歌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自然崇拜,促进了各国环保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各国陆续推出保护自然荒野的法律法规,极大促进了国家步道的建设。各国建设国家步道的首要目的都是为民众提供在荒野、乡村和自然区域的休闲游憩空间,并保护环境和生态。在美国、瑞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徒步发达国家,都分布有密集的步道体系,这些步道大都可以延伸到居民的生活区,把自然资源与人们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为民众参与徒步运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在欧美国家,国家步道发展历史悠久,早已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央政府或政府部门在国家步道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立法确定国家步道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各国对国家步道也有了基本的共识。政府部门重视并大力支持徒步运动的发展,徒步运动在国内开展广泛,深受群众喜爱。欧美各国的国家步道都是多用途(muiti-use trails)步道,就是步道、直排轮滑道、马道和山地车道多用途合一,美国叫trail,英国叫way或long-distance footpaths。欧美的国家步道系统是成熟的长距离徒步线路,至少50公里以上、最长有数千公里,步道重要节点设计了专门的标识系统,不允许各种机动车上路。
欧洲在各国步道基础上,构建了2个体系的跨国长程步道,在法国、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一系列长距离步道所组成的体系被称作欧洲GR步道。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诸多欧洲国家,建立的另一个长程步道体系,被称作欧洲远程跨国步道。1965年,英国官方设立第一条步道—奔宁步道,之后又相继设立了14条国家步道,建设成总长度超4000公里,纵横英格兰岛的国家步道系统,而英国国家步道由英格兰自然署和威尔士自然资源署统一管理。这些“绿色长路”连接了英国最美的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英伦三岛有世界上精心设计开发和维护最好的国家步道系统,长达4000公里,由15条步道组成。同高速公路一样,被视为该国家重要设施的一部分。
美国在《国家步道体系法案》中阐明国家步道体系的建设是为了满足随人口扩张而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游憩需求,不遗余力地走徒步运动产业化发展道路。美国的森林步道历经近百年的历史,“Trail”成为健身休闲道路的专有名字,在美国家喻户晓,步道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1876年民间创立的“阿帕拉契亚山野俱乐部”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户外组织,而常年在内华达山脉探险的约翰.缪尔,与受超验主义哲学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创立了“西耶拉俱乐部”,推动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官方力量在美国国家步道体系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国家步道分为景观步道(共11条),历史步道(共19条),休闲步道(有1000多条)以及连接步道,参加越野行走的美国人达8600万之多。
美国第一条公认的步道是1921年提出直至1937年开通的阿巴拉契亚国家步道,全程3575公里,穿越自然保护区、河流山脉、乡村小镇、高速公路等。目的是让美国人民浏览自然景观和享受徒步健身。美国1950年代开始动员联邦资源研究休闲产业,通过一系列旨在改善民众休闲娱乐条件的法案,1968年国会通过了国家步道系统法案,规定“创建步道系统的目的是为促进公众保护、使用、享受和欣赏国家自然和历史资源。”并开始了国家步道系统建设。1987年美总统里根签署了一个开展户外运动的总统令,号召美国民众到遍布城乡的小道上去锻炼身体;1993年在美国步行者协会与民间与官方组织的倡议下把每年6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National Trails Day”(国家步道日),可和“地球日”、“国土日”相提并论,足以看出相互其在美国的重要性。
徒步运动的借鉴:
一、国外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支持徒步运动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规范管理,健全户外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俱乐部运营管理;制定行业标准,保障徒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监管,建立科学预警和紧急救援机制,保障徒步者安全。
②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强产业引导。在全球进行针对徒步者的促销活动,辅以健全的徒步配套设施和专业的配套服务,对徒步市场进行大规模开发。
③重视以步道建设为代表的徒步设施建设。规划设计专供徒步的路径、营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可供徒步者休憩的青年旅社和客栈。利用现有道路网,统一布局国家步道体系,并颁布专门的《步道法》予以保护,组织志愿者定期维护。
二、“国际组织一国家协会一俱乐部”组织体系作用显著:
西方国家多采用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体育体制,而作为典型的群众体育运动,徒步运动的组织和管理大多依靠社会的力量。在欧美等徒步运动发达的国家,国家间设有大型国际性徒步组织,各国内部设有与国际组织相对应的徒步协会,并发展多样、有效的基层组织(俱乐部),形成“国际组织一国家协会一俱乐部”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在美国,约有包括“美国远足协会”在内的20多个国家级别组织。全球范围内,仅在注册的会员俱乐部就有近6000家,总人数接2亿。
建设步道的重要启示:
1、步道建设是国家徒步事业走向专业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2、通过步道提高当地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推动当地体育、经济、文化、旅游及服务业建设发展
4、推动徒步休闲产业化发展,提高步道工程建设投入收益;
5、改善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开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文明建设;
徒步运动或旅游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探险英雄神话阶段:国内现代的徒步运动的产生与壮大,起源于民间的户外探险活动,并在户外运动整体发展过程中不自觉的成熟并逐渐分离。1986年的长江漂流被视为中国当代民间探险史的开端,同时期也出现了徒步走长城、黄河、长江、“丝绸之路”、常人难以到达的西藏西部无人区、墨脱及沙漠。在当时,徒步探险只是少数人勇气和梦想的体现,与大多数普通人太遥远。
第二阶段为星星之火不断燎原: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经历着传统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的转换,徒步运动自西方传入,强调开放、体验、激情、个性、反对束缚、凸显个性,代表了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迅速被经济能力和知识水平较高的青年人所接受,成为少数“另类”青年热衷的生活观念与行为倾向。当时,一些前卫大学相继组建登山队,如1989年成立的北大山魔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一些户外运动俱乐部也开始出现。整个90年代直至新世纪的前年,徒步运动逐渐以星火之势燎原,民众徒步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
第三阶段为21世纪的黄金十年:21世纪的前10年,是徒步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为主要目标的徒步运动被大众广泛认同,成为人们追求时尚休闲生活的标志。大部分徒步活动由民间自发或市场有偿组织,政府部门并没过多关注,也没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徒步运动的发展民间先于政府,地方先于中央,表现为自下而上的过程。从1999年起,在中国登山协会注册的户外俱乐部每年翻一番,结构松散的民间团体就更多。有代表性的组织有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绿野户外网、户外资料网、大连徒步大本营、深圳徒步大本营等。
第四阶段为最近十年是大众徒步旅游并走向国际舞台:最近十年,徒步运动己经在国内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人群益广泛,参与人数呈几何倍的增长徒步旅游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徒步旅游者群体从户外精英变得日趋大众化,但徒步范围逐渐缩小,设施利用明显增加,徒步难度显著下降;徒步旅游者的客源地逐渐分散,女性比例明显提高。与其同时,国家开始介入步道建设,并有序组织国内国际活动,徒步旅游成为“健康中国”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的徒步旅游也进入了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的深度力度不断加大,并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如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自2010年创办以来,该赛事至今已办至第七届,每届都吸引数万名中外徒步爱好者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徒步论坛以“徒步,走进美好生活”为主题,发布了《国际徒步北京倡议》,号召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因徒步而结缘、因徒步而共处、因徒步而共同发展。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VV2018年5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隆重启动“一带一路”国际市民徒步(城市)接力赛,调动其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万徒步旅游爱好者参与,以绿色、健康、和平为理念,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递出群众呼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及新观念和新文化的发展,我国徒步旅游经历了从民间自主到顶层设计引领的跨越,徒步旅游相关政策组合拳不断发力,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是徒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徒步作为户外基础项目拥有着极强的融合性,兼具体育、旅游、文化和教育功能的融合性业态,将通过跨界融合催生新产品,引领新业态;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开放、分享、改变与创造,也将带来徒步旅游的智慧化发展。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徒步运动的普及,使得“徒步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的旅游模式迅速受到广大旅行和徒步爱好者的青睐。徒步运动是在自然或半自然中进行的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文化审美活动,与旅游线路价值契合。线路经过户外俱乐部、旅行社、景区的市场化运作,逐渐成为众所周知的成熟的线路产品。对自然、人文景观的偏爱,使得徒步者热衷于穿梭在各旅游目的地之间,或者探奇求新,自己开发新的徒步线路。我国以旅游线路为支撑的线路型徒步运动体系,并用交通线把若干旅游目的地合理贯串起来的路线,是以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的旅游特殊产品。徒步线路云集了国际国内的徒步者,组成一道密集交织的线路网络,对徒步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地政府认识到“徒步”的意义和作用,为发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利用组织徒步活动的方式,取得了不错效果。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大型徒步大会,著名的有北京平谷桃花节徒步大会、广东肇庆国际市民七星湖徒步大会、大连海滨徒步、桂林漓江徒步等。2019徒步中国·全国徒步大会天峻站活动在青海省海西州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天峻县举办,以“探寻天峻高原美景体验徒步行走乐趣”为主题,将天峻山、秀龙沟、扎西郡乃神山等众多当地景区、景点设计到徒步线路中,在充分展现天峻高原壮美自然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吸引了17个省区市的800余名户外徒步爱好者参加。
随着消费者对于旅游体验要求的提高,徒步旅游的价值经历了“实现自我”“标榜身份”“逃避现实”,户外徒步这一富有自主性的活动越来越受欢迎。2020年3月4日发布的《中国徒步旅游发展报告(2019)》指出,徒步连续第四年成为户外人口最常参加和最喜欢的户外运动项目。由于徒步运动的广泛开展,徒步者徒步素养提升,对于生活品质、生命质量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促使其已不单单满足于徒步强身健体,游玩享乐的功能,而更加追求在徒步中欣赏自然美景、探奇求新、开拓视野、体验不同区域民族、古今中外的风俗文化。在徒步选择上,大家偏向自然的野外环境,其次是经认证的专业徒步系统步道。我国徒步旅游正在呈现场景化、智慧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由于我国的徒步步道建设欠缺,各地对于徒步旅游的管理和经营仍存在欠缺,相应的管理措施存在缺陷,救援和应急能力不足。我国徒步旅游发展由于多处于“自下而上”的自发状态,徒步旅游组织的专业程度仍不高,因此容易造成风险。与此同时,对徒步旅游和徒步运动来说,虽然制定一些好的政策的制定,能否真正有效地执行才是关键。同时,现阶段户外徒步的管理仍需要探索,在细化相应措施的同时,如何保证执行,并配合相应的救援、应急、安全、惩处措施以及宣传引导措施,应该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我国作为山地众多,地貌景观丰富的国家,在广袤的大地上,有无数深藏在险峻荒野之中的美景,像天上的群星洒落在大地上,拥有建立世界级步道系统的自然条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数徒步者都盼望着有朝一日,我国的国家步道能将散落的美景连接起来,成就无数探险家心中的梦想。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已率先提出布设十三条长距离国家步道的前期设想,路线将覆盖小兴安岭、阴山、太行山、昆仑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全国著名山脉和重点森林区。其中“横断天路”徒步路线,从云南大理出发,从南到北纵穿横断山腹地,直达甘肃合作市,全长约2500公里,这是迄今为止规划中的国内最长的徒步线路。“自下而上推动“中国首条长距离国家步道”的建立”。
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颁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修改稿)》,将登山健身步道定义为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区别于游步道等)。
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顺义五彩浅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2013年4月,审查通过,成为指导步道建设的依据;2014年,编制完成《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北京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2015年初编制完成;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中明确指出,要求各地“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研究打造国家步道系统和自行车路网”。
2016年,由国家林业局和北京诺兰特生态设计研究院共同编著的《国家森林步道》提出构想,将用十三条长程步道覆盖全国著名山脉和重点森林区。中国未来的国家步道将有赖于“国家主导,顶层设计”、“国家推动,地方建设”,以国家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推动国家步道的发展,并且将会制定长期系统的步道发展规划,由国家和公众共同募集资金,在管理和维护上,号召公众广泛参与。
未来,我国国家步道的建设,将包括几大特征:一保持自然的荒野性,即围绕徒步者的自然荒野体验,凸显步道的自然性与生态性、优先穿越各类自然遗产地,同时避开敏感区域、保持步道原始风貌;二是自然与文化交融,荒野气息与城市气息并存,将会把散落在各地的古道、古村落作为文化遗存加以保护,镶嵌在步道沿线;三是国家步道会提供满足徒步者最低限度需要的设施,并且面向普通百姓无偿开放。
目前,我国的国家森林步道第一批、第二批名单包括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罗霄山、武夷山、天目山、南岭、苗岭、横断山等国家森林步道,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包括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3条路线,全长3466公里。截止2019年9月,我国已有12条国家森林步道,全长超22000公里。未来,如何让“负责任的徒步、可持续发展”变成行为准则?如何敞开令无数探险家赞叹的世外桃源之门,让国人享受到绝世美景,让荒野真正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还需要继续努力。
2020年是让世界改变的一年,2020年的夏天注定不同以往年,经历过疫情的宅居城市中的人更渴望自然的抚慰,青山绿野,碧水蓝天,风景秀丽,气候怡人,更希望得到大自然的治愈。徒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饱览大好风光,最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锻炼身体!!斗折蛇行,曲径通幽,包围在一片地被茂密、鸟语花香中,山水美景和谐共生,自身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漫游于山水之中,或曲径通幽,或柳暗花明,或登顶崎岖,但都能饱览美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足迹。
城市徒步运动本身动作简单、老幼皆宜。城市徒步空间分散并回融到城市各类公共空间中,以期满足多种多样的城市徒步运动的需求。北京上海广州等很多城市,都是适合城市徒步的城市。上海,是一座适合行走的城市。那些历史的文化气息,散落在弄堂深处,隐匿着很多历史久远的老公寓和私家洋房,它们如隐士般在岁月变迁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姿态。偶而开合的铁门,备显神秘,只留给路人匆匆一瞥。路两边浓密的梧桐蔓延了好几个街区,悠远的历史使树的枝叶异常繁茂,经过修剪的树枝密密地遮盖了路的上空,整条路变成长长的拱形走廊。走在马路上,沉淀内心放到最低,让自己变得安静起来,放慢身心的节奏,一起去用心感受迷人的城市!
北京市内的健走步道,让徒步爱好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北京二环的“绿道”长达三十五公里串起北京市许多散落的经典,北护城河的太平湖,健德门的城楼,一圈的徒步行走,也走过了北京建都数百年的历史;还有北京中轴线的徒步步道,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健走步道、香山公园健走步道、玉渊潭公园健走步道、陶然亭公园健走步道、红领巾公园健走步道、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健走步道、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健走步道、南海子公园健走步道、二环路健身步道、百望山健身步道。一条条旅游休闲步道好比一根根血管,将市内的秀美景色串连起来,使城市徒步更有魅力。
郊区的步道更多样,步道分为土石道、石板道、砾石道、木栈道、落叶步道等,串联水库、景区、田园、村落等旅游资源,气温凉爽风景宜人,使人畅游在山水之间,感受悠久历史文化,品味乡土民情。上山时,蜿蜒小道曲折而上,潺潺小溪足下流淌,颇具诗意。登山步道两旁峰涯陡峭,谷深路窄,山峰神奇俊秀,甚是雄伟壮观;登上山顶,环顾群山,群峰竞秀,山峰姿态各异,组成一幅石刻画廊,大自然亿万年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杰作。徒步旅行中景色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但旅行者们还发现了其他的诱人之处:美丽的小山村,别具风格的房舍,整洁的山野,引人入胜的庙宇.....步道依托山脊依山势修建,其间设有供人休息的凉亭及景观平台,漫步于“空中走廊”般的步道,融入自然,远眺山景,舒展身心,好不惬意。
这个夏天,周末哪里还有宅家里的理由,拉上三五好友去徒步,亲近自然、有助身心愉悦和健身,当然,你的徒步旅行同伴也是快乐旅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徒步增进朋友之间的情谊。“后疫期”时代,徒步旅游正成为大健康时代户外体旅融合新动能,人们更加向往绿水青山承载的美好生活幸福感,徒步使得你与健康同行,与美好生活相伴!徒步旅游既是幸福产业也是民生经济,做大做强徒步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小而美的便利贴,今夏,与健康同行,徒步去吧!徒步旅游也将成为后疫情时期美好生活新场景!
参考文献:
[1]王章郡 温碧燕 梁明珠.徒步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演化及群体特征分异—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的解释.《旅游学刊》.2018年第03期
[2]宿亮.新西兰政府拨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新华网.2017-05-15
[3]曹彧 冯蕾.《2017年中国徒步旅游分析报告》发布.《中国体育报》.2018-03-29
[4]肖玮 薛晨.急补政策短板 各地陆续出台徒步游新规.《北京商报》.2018-01-23
[5]李萍周彬Chris RYAN Chris RYAN 文俊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徒步休闲满意度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旅游学刊》.2018年第5期
[6]关子辰.京城十大健走步道 .高端旅游周刊 . 2014-05-08
[7]陈晨.青海天峻借赛事推广户外旅游资源.《中国旅游报》.2019-05-30
[8]王冰.云南迪庆旅游产业全域升级.《中国产经新闻》.2019-04-10
[9]王桀王桀 章琴 贾晨昕.“跨境游道”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西部论坛》.2020年第3
[10]北京入秋啦!这22条休闲步道可欣赏到北京最美秋色 北京晚报官网 。9-09-231
[11]黄志阳."徒步 走进美好生活" 首届北京国际徒步论坛举行.北京日报.2016-05-10
[12]春游去!北京这些最美徒步步道你走过几条? 2018-04-08 00:02
[13]五岳联盟:联动发展再谱时代新篇. 《中国旅游报》.2018-12-10
[14]韦夏怡.出行目的地“新风向” 亲子游预订量激增.经济参考报》.2019-07-05